第三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衣曲》失傳為恨,臣妾現在按譜尋聲,制成歌詞,已練習純熟,敬獻禦前,尚乞陛下俯賜清聽,指點謬誤,以便更正。
“後主不待言畢,已經歡躍起來道:” 卿既制成《霓裳羽衣曲》,何不早些陳明,朕思聽此曲,寤寐萦情,已非一日。
可速于麝囊花下,盛設筵席,以歌此曲。
“遂命内侍傳出旨意道:”朕今日賞名花,聽仙曲。
可令禦廚司,備給豐盛筵席,設于移風殿内,不得遲延。
“内侍傳旨既訖,後主遂攜着周後,同至移風殿内去了。
你道後主聽那《霓裳羽衣曲》,為什麼定要設筵在移風殿的麝囊花底奏曲呢? 原來這麝囊花,乃是仙種,其色正紫,又号紫風流,江南境内,隻有廬山僧人得着一叢,栽于庵中,視同珍寶,不肯傳種于人。
後主聞得廬山僧人有此奇花,遂下诏于僧人,欲傳麝囊花之種,僧人怎敢違逆聖旨,隻得分取一叢,交于使臣帶回。
後主得此奇花,頗為喜悅!即命種于移風殿,賜名為蓬萊紫。
每逢花時,後主必定設筵賞玩,今日正因麝囊花盛開,欲與周後同往看花,恰值《霓裳羽衣曲》已經周後按譜填成,所以欲在麝囊花底奏曲,一則賞名花,二則聽新曲,乃是一舉兩得之事,後主怎麼不要興如颠狂呢? 當下攜定周後,來至移風殿前,見那蓬萊紫,開得異常茂旺,其花如丁香一般,芬芳馥郁,撲人眉宇。
周後細細賞玩了一會兒道:“此花顔色正紫,卻是光芒四射,香氣馨烈,果然與衆花不同,别繞異趣,非仙品哪能如此。
”後主點頭道:“朕聞此花,與揚州的瓊花,稱為雙絕;瓊花是白玉種成。
此花乃系五代時候有一仙人,結茅于廬山,修煉多年,成道之後,白日飛升,懷出紫玉,埋于土中,遂生玉花,所以開放時,盡做紫色。
天下之人,無不稱為仙品。
惟廬山僧寺,留得此種。
朕聞其異,此诏求之,得這一株,栽培數年,方才開花,很不容易得此異種呢! “說着,又攜了周後,步入移風殿上。
見酒席已經擺好,遂同周後入席飲酒,吩咐歌伎們,排立在麝囊花旁,奏起《霓裳羽衣曲》來。
一時之間,笙箫齊奏,歌聲悠揚,比到那些舊曲,果然大不相同,隻覺那歌聲于清越之中,含着柔和之氣,其音韻中正和平,絕不偏激,使人聽了,躁釋矜平,心神怡悅;便是殿階之前養的一對白鶴,聽了這樣的樂聲,也伸頸長鳴,展翅飛舞起來。
後主滿心大悅!極口稱揚,即命宮人斟上酒來,連進數觥。
後人有宮詞一首,詠此事道:燒槽拜賜出東房,新破番番疊和長;要倩重瞳頻醉舞,麝囊花底按霓裳。
後主自得周後譜了《霓裳羽衣曲》之後,愈加縱情酒色,日日與妃嫔宮人和在一處,追歡取樂,把國家政事,完全置之度外。
每天除了飲酒聽歌之外,便拈弄詞翰,日夕吟哦,偶見宮人雲鬓蓬松,晚妝惺忪,遂戲作雲鬓亂一詞,調寄《鹧鸪天》道:節候雖佳景漸闌,吳绫已暖越羅寒。
朱扇日暮随風掩,一樹藤花獨自看。
雲鬓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
為誰和淚倚欄幹? 又有保儀黃氏,宮人慶奴,都生得容态華麗,冠豔當時,顧盼颦笑,百媚橫生。
又皆能文善書,後主命兩人分掌書籍及墨寶,十分寵愛,嘗題詩于黃羅扇,賜赍兩人道: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魂銷感舊遊;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态拂人頭。
那扇上所寫的字迹,皆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
後主自稱其書為金錯刀。
每日在宮歡娛快樂,那時光過得甚是迅速,轉瞬又到七月七日,乞巧佳節,其時宮嫔李窅娘的疾病已經調理痊愈,精神複全。
後主拟于七夕這晚命她獻技,先在碧落宮内,張起八尺琉璃屏風,以紅白羅百匹,紮成月宮天河之狀。
又于宮中地上,鑿金作蓮花,高約六尺,飾以各種珍寶,細帶纓絡,更于蓮花之内,作品色瑞蓮,布置好了,即同周後說道:“卿前日聞得宮嫔窅娘,纖麗善舞,曾欲令其獻技。
朕因窅娘正在病後,且欲特制一物,令她舞于其上,故允卿于七月七日,當使窅娘獻其平生絕藝,今日已是乞巧良辰,諸事預備停妥,卿可随朕往碧落宮觀看。
”說畢,攜了周後,同乘小辇,偕至碧落宮前,方才下辇,已聽得笙箫盈耳,鼓樂齊鳴,十分熱鬧。
步進宮門,隻見紅白相間,現出一座月宮,檐前天河一道,橫亘于上,長約數丈,四面懸着一色琉璃燈,點得内外通明,月宮裡面,有無數歌伎,身穿霞裾雲裳,扮成仙女模樣,各執樂器,奏着《霓裳羽衣曲》,音韻嘹亮,悅耳怡神。
後主攜定周後,步入宮中,好似真個到了月宮一般。
周後四邊觀看了一會,連聲稱揚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布置,與廣
“後主不待言畢,已經歡躍起來道:” 卿既制成《霓裳羽衣曲》,何不早些陳明,朕思聽此曲,寤寐萦情,已非一日。
可速于麝囊花下,盛設筵席,以歌此曲。
“遂命内侍傳出旨意道:”朕今日賞名花,聽仙曲。
可令禦廚司,備給豐盛筵席,設于移風殿内,不得遲延。
“内侍傳旨既訖,後主遂攜着周後,同至移風殿内去了。
你道後主聽那《霓裳羽衣曲》,為什麼定要設筵在移風殿的麝囊花底奏曲呢? 原來這麝囊花,乃是仙種,其色正紫,又号紫風流,江南境内,隻有廬山僧人得着一叢,栽于庵中,視同珍寶,不肯傳種于人。
後主聞得廬山僧人有此奇花,遂下诏于僧人,欲傳麝囊花之種,僧人怎敢違逆聖旨,隻得分取一叢,交于使臣帶回。
後主得此奇花,頗為喜悅!即命種于移風殿,賜名為蓬萊紫。
每逢花時,後主必定設筵賞玩,今日正因麝囊花盛開,欲與周後同往看花,恰值《霓裳羽衣曲》已經周後按譜填成,所以欲在麝囊花底奏曲,一則賞名花,二則聽新曲,乃是一舉兩得之事,後主怎麼不要興如颠狂呢? 當下攜定周後,來至移風殿前,見那蓬萊紫,開得異常茂旺,其花如丁香一般,芬芳馥郁,撲人眉宇。
周後細細賞玩了一會兒道:“此花顔色正紫,卻是光芒四射,香氣馨烈,果然與衆花不同,别繞異趣,非仙品哪能如此。
”後主點頭道:“朕聞此花,與揚州的瓊花,稱為雙絕;瓊花是白玉種成。
此花乃系五代時候有一仙人,結茅于廬山,修煉多年,成道之後,白日飛升,懷出紫玉,埋于土中,遂生玉花,所以開放時,盡做紫色。
天下之人,無不稱為仙品。
惟廬山僧寺,留得此種。
朕聞其異,此诏求之,得這一株,栽培數年,方才開花,很不容易得此異種呢! “說着,又攜了周後,步入移風殿上。
見酒席已經擺好,遂同周後入席飲酒,吩咐歌伎們,排立在麝囊花旁,奏起《霓裳羽衣曲》來。
一時之間,笙箫齊奏,歌聲悠揚,比到那些舊曲,果然大不相同,隻覺那歌聲于清越之中,含着柔和之氣,其音韻中正和平,絕不偏激,使人聽了,躁釋矜平,心神怡悅;便是殿階之前養的一對白鶴,聽了這樣的樂聲,也伸頸長鳴,展翅飛舞起來。
後主滿心大悅!極口稱揚,即命宮人斟上酒來,連進數觥。
後人有宮詞一首,詠此事道:燒槽拜賜出東房,新破番番疊和長;要倩重瞳頻醉舞,麝囊花底按霓裳。
後主自得周後譜了《霓裳羽衣曲》之後,愈加縱情酒色,日日與妃嫔宮人和在一處,追歡取樂,把國家政事,完全置之度外。
每天除了飲酒聽歌之外,便拈弄詞翰,日夕吟哦,偶見宮人雲鬓蓬松,晚妝惺忪,遂戲作雲鬓亂一詞,調寄《鹧鸪天》道:節候雖佳景漸闌,吳绫已暖越羅寒。
朱扇日暮随風掩,一樹藤花獨自看。
雲鬓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
為誰和淚倚欄幹? 又有保儀黃氏,宮人慶奴,都生得容态華麗,冠豔當時,顧盼颦笑,百媚橫生。
又皆能文善書,後主命兩人分掌書籍及墨寶,十分寵愛,嘗題詩于黃羅扇,賜赍兩人道: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魂銷感舊遊;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态拂人頭。
那扇上所寫的字迹,皆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
後主自稱其書為金錯刀。
每日在宮歡娛快樂,那時光過得甚是迅速,轉瞬又到七月七日,乞巧佳節,其時宮嫔李窅娘的疾病已經調理痊愈,精神複全。
後主拟于七夕這晚命她獻技,先在碧落宮内,張起八尺琉璃屏風,以紅白羅百匹,紮成月宮天河之狀。
又于宮中地上,鑿金作蓮花,高約六尺,飾以各種珍寶,細帶纓絡,更于蓮花之内,作品色瑞蓮,布置好了,即同周後說道:“卿前日聞得宮嫔窅娘,纖麗善舞,曾欲令其獻技。
朕因窅娘正在病後,且欲特制一物,令她舞于其上,故允卿于七月七日,當使窅娘獻其平生絕藝,今日已是乞巧良辰,諸事預備停妥,卿可随朕往碧落宮觀看。
”說畢,攜了周後,同乘小辇,偕至碧落宮前,方才下辇,已聽得笙箫盈耳,鼓樂齊鳴,十分熱鬧。
步進宮門,隻見紅白相間,現出一座月宮,檐前天河一道,橫亘于上,長約數丈,四面懸着一色琉璃燈,點得内外通明,月宮裡面,有無數歌伎,身穿霞裾雲裳,扮成仙女模樣,各執樂器,奏着《霓裳羽衣曲》,音韻嘹亮,悅耳怡神。
後主攜定周後,步入宮中,好似真個到了月宮一般。
周後四邊觀看了一會,連聲稱揚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布置,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