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彥進為昭化節度留後,王仁贍為右衛将軍。
仁贍對簿時,力诋諸将,以圖自免,惟推重曹彬一人,且對太祖道:“清廉慎畏,不負陛下所托,惟曹都監一人而已!”太祖查得曹彬行囊,隻有圖書、衣服,餘無它物,果與仁贍所言相符,遂優加賞赍,擢為宣徽南院使,并因劉光義持身醇謹,亦賞功進爵,分外優厚。
太祖以乾德年号與前蜀王衍相同,立意要改換年号,且因中宮久虛,拟立花蕊夫人為後,便與趙普密議。
普言亡國之妃,不足母議天下,宜另擇淑女,以主宮政。
太祖聽了,沉吟半晌道:“既是如此,宋貞妃為左衛上将軍宋偓之女,久處宮中,賢名素著,朕欲冊立為後,卿以為可否?”趙普道:“陛下聖鑒豈有謬誤。
”太祖之意遂決,乃于乾德五年臘月,下诏改元開寶,并拟定開寶元年二月,冊立貞妃宋氏為皇後。
那宋皇後十分柔順,每值太歲退朝,必整衣候接,所有禦馔,必親自檢視,旁坐侍食。
那花蕊夫人,自入宮中,本求寵冠妃嫔,很有立為皇後的希望。
忽被宋貞妃奪取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她又言語不謹,緻遭禍患。
你道花蕊夫人怎麼言語不謹,以緻遭了禍患呢?原來每逢令節,遇着皇子德昭入宮朝參,花蕊夫人見德昭生得相貌堂堂,一表非俗。
年紀雖輕,進退周旋很中禮節,隻因自己未曾生有兒女,對于德昭,十分鐘愛,問寒詢暖,很覺殷勤。
德昭是個無母之兒,見花蕊夫人殷勤看待,便也時常到花蕊夫人那裡,問候安好。
杜太後臨殁之時,金櫃遣诏,命太祖傳位光義的一件事情,早已被花蕊夫人知道,心裡很有些替德昭不服,常常的在太祖面前說:“皇子德昭,很有出息,将來繼承大統,必是有道明君。
陛下萬不可遵守遺诏,舍子立弟,使德昭終身抱屈。
”哪知太祖孝念純笃,立意要遵守太後的遺诏,并不因為花蕊夫人之言,搖動龍心。
但是太祖的心,雖沒動搖,花蕊夫人在太祖跟前所講的言語,早已被宮人竊聽了,傳播出去。
韓惠妃、劉婉容等一班妃嫔,都與光義有交情的,聽得此事,便暗暗告知光義。
光義不知花了多少精神,費了幾許錢财,才博得太後臨殁的幾句遺言,忽然聽說花蕊夫人在太祖面前,勸他傳位德昭,推番金櫃的遺诏,如何不要痛恨入骨呢?便咬牙切齒的罵道:“這賤人不過是亡國的妃嫔,偶得皇上的寵幸,竟敢如此大膽幹預國家大事起來,我若不把這賤人活活處死,也不顯我的手段。
”從此光義深恨花蕊夫人,一心要将她治死。
暗中串通了韓惠妃、劉婉容等人,在太祖的臨幸時候,疊進讒言。
太祖雖然英明,但禁不住六宮的妃嫔通同一氣和花蕊夫人作對。
日久月深,沒有一句好話傳入太祖耳内。
況且宋貞妃新冊立為皇後,太祖覺得她事事賢淑,處處柔順,格外的敬重着宋後,自然不因不由,慢慢得把寵愛花蕊夫人的心,冷淡了點兒。
但是太祖對于花蕊夫人,雖然略覺冷淡,因為貪戀着她的花容月貌,并沒有厭棄之意,還常常的臨幸花蕊夫人宮内,不過比較從前,疏失一些罷了。
光義聞得太祖仍舊戀着花蕊夫人的顔色,并沒厭棄的意思,心下愈加痛恨,誓必除去了她,方出心頭之氣。
也是恰當有事,太祖忽然高起興來,帶了光義、光美和近禦的侍衛,往後苑射獵,偏偏又命花蕊夫人随駕而去。
原來花蕊夫人,非但才容絕世,并且精于騎射,在蜀中時,常常的随着後主孟昶出外打獵。
太祖平日之間,無甚事情,便和花蕊夫人談論孟昶宮中的事情,以為笑樂。
花蕊夫人要博太祖的歡心,并不避諱,将後主怎樣娛樂,怎樣荒淫,一一告訴太祖,便是随着孟昶出獵的話,也曾對太祖說過。
太祖遇事留心,既知花蕊夫人,善于騎射,便要試一試她的騎射究竟如何,所以今日高起興來,往苑中射獵,便命花蕊夫人伴駕而行,也不過乘着一時之興,使她獻一獻技藝的意思。
哪裡知道,竟因此送了花蕊夫人的性命呢! 那花蕊夫人自入宋宮,好久沒有出外打獵。
忽聞太祖命她随往苑中,也覺高興得很。
當下換了一身武裝,懸弓插箭,前來随侍聖駕。
太祖見花蕊夫人頭插雉尾,身穿盤金繡花軟甲,腳登綠牛皮挖雲頭的小蠻靴,尖損損,瘦蹙蹙的不滿三寸,腰間懸着一把寶雕弓,插着一壺狼牙雕翎箭,愈顯出柳眉鳳目,杏臉桃腮,令人見了不勝動情;太祖心中大喜!便也不乘禦辇,傳旨在禦廄中,牽出馬來,揀一匹金鞍珠勒的銀合馬,賜于花蕊夫人乘坐。
太祖卻乘了從前出征時用的棗骝鐵腳追風馬;光義、光美也是全裝皮挂,各人乘了自己的馬,帶領侍衛,在前引導。
一聲吆喝,向
仁贍對簿時,力诋諸将,以圖自免,惟推重曹彬一人,且對太祖道:“清廉慎畏,不負陛下所托,惟曹都監一人而已!”太祖查得曹彬行囊,隻有圖書、衣服,餘無它物,果與仁贍所言相符,遂優加賞赍,擢為宣徽南院使,并因劉光義持身醇謹,亦賞功進爵,分外優厚。
太祖以乾德年号與前蜀王衍相同,立意要改換年号,且因中宮久虛,拟立花蕊夫人為後,便與趙普密議。
普言亡國之妃,不足母議天下,宜另擇淑女,以主宮政。
太祖聽了,沉吟半晌道:“既是如此,宋貞妃為左衛上将軍宋偓之女,久處宮中,賢名素著,朕欲冊立為後,卿以為可否?”趙普道:“陛下聖鑒豈有謬誤。
”太祖之意遂決,乃于乾德五年臘月,下诏改元開寶,并拟定開寶元年二月,冊立貞妃宋氏為皇後。
那宋皇後十分柔順,每值太歲退朝,必整衣候接,所有禦馔,必親自檢視,旁坐侍食。
那花蕊夫人,自入宮中,本求寵冠妃嫔,很有立為皇後的希望。
忽被宋貞妃奪取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她又言語不謹,緻遭禍患。
你道花蕊夫人怎麼言語不謹,以緻遭了禍患呢?原來每逢令節,遇着皇子德昭入宮朝參,花蕊夫人見德昭生得相貌堂堂,一表非俗。
年紀雖輕,進退周旋很中禮節,隻因自己未曾生有兒女,對于德昭,十分鐘愛,問寒詢暖,很覺殷勤。
德昭是個無母之兒,見花蕊夫人殷勤看待,便也時常到花蕊夫人那裡,問候安好。
杜太後臨殁之時,金櫃遣诏,命太祖傳位光義的一件事情,早已被花蕊夫人知道,心裡很有些替德昭不服,常常的在太祖面前說:“皇子德昭,很有出息,将來繼承大統,必是有道明君。
陛下萬不可遵守遺诏,舍子立弟,使德昭終身抱屈。
”哪知太祖孝念純笃,立意要遵守太後的遺诏,并不因為花蕊夫人之言,搖動龍心。
但是太祖的心,雖沒動搖,花蕊夫人在太祖跟前所講的言語,早已被宮人竊聽了,傳播出去。
韓惠妃、劉婉容等一班妃嫔,都與光義有交情的,聽得此事,便暗暗告知光義。
光義不知花了多少精神,費了幾許錢财,才博得太後臨殁的幾句遺言,忽然聽說花蕊夫人在太祖面前,勸他傳位德昭,推番金櫃的遺诏,如何不要痛恨入骨呢?便咬牙切齒的罵道:“這賤人不過是亡國的妃嫔,偶得皇上的寵幸,竟敢如此大膽幹預國家大事起來,我若不把這賤人活活處死,也不顯我的手段。
”從此光義深恨花蕊夫人,一心要将她治死。
暗中串通了韓惠妃、劉婉容等人,在太祖的臨幸時候,疊進讒言。
太祖雖然英明,但禁不住六宮的妃嫔通同一氣和花蕊夫人作對。
日久月深,沒有一句好話傳入太祖耳内。
況且宋貞妃新冊立為皇後,太祖覺得她事事賢淑,處處柔順,格外的敬重着宋後,自然不因不由,慢慢得把寵愛花蕊夫人的心,冷淡了點兒。
但是太祖對于花蕊夫人,雖然略覺冷淡,因為貪戀着她的花容月貌,并沒有厭棄之意,還常常的臨幸花蕊夫人宮内,不過比較從前,疏失一些罷了。
光義聞得太祖仍舊戀着花蕊夫人的顔色,并沒厭棄的意思,心下愈加痛恨,誓必除去了她,方出心頭之氣。
也是恰當有事,太祖忽然高起興來,帶了光義、光美和近禦的侍衛,往後苑射獵,偏偏又命花蕊夫人随駕而去。
原來花蕊夫人,非但才容絕世,并且精于騎射,在蜀中時,常常的随着後主孟昶出外打獵。
太祖平日之間,無甚事情,便和花蕊夫人談論孟昶宮中的事情,以為笑樂。
花蕊夫人要博太祖的歡心,并不避諱,将後主怎樣娛樂,怎樣荒淫,一一告訴太祖,便是随着孟昶出獵的話,也曾對太祖說過。
太祖遇事留心,既知花蕊夫人,善于騎射,便要試一試她的騎射究竟如何,所以今日高起興來,往苑中射獵,便命花蕊夫人伴駕而行,也不過乘着一時之興,使她獻一獻技藝的意思。
哪裡知道,竟因此送了花蕊夫人的性命呢! 那花蕊夫人自入宋宮,好久沒有出外打獵。
忽聞太祖命她随往苑中,也覺高興得很。
當下換了一身武裝,懸弓插箭,前來随侍聖駕。
太祖見花蕊夫人頭插雉尾,身穿盤金繡花軟甲,腳登綠牛皮挖雲頭的小蠻靴,尖損損,瘦蹙蹙的不滿三寸,腰間懸着一把寶雕弓,插着一壺狼牙雕翎箭,愈顯出柳眉鳳目,杏臉桃腮,令人見了不勝動情;太祖心中大喜!便也不乘禦辇,傳旨在禦廄中,牽出馬來,揀一匹金鞍珠勒的銀合馬,賜于花蕊夫人乘坐。
太祖卻乘了從前出征時用的棗骝鐵腳追風馬;光義、光美也是全裝皮挂,各人乘了自己的馬,帶領侍衛,在前引導。
一聲吆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