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半路休息,等候後隊的人馬,直待崔彥進領兵到來,方才合力前進。
将近羅川,遙見蜀兵依水下寨,橋梁卻還未斷,崔彥進的先行張萬友,大聲喊道:“不乘此渡過浮橋,更待何時?”語音未絕,已馳馬上橋,後面宋兵如疾雨狂風,跟着擁來。
蜀兵見了,慌忙攔阻,哪裡還來得及!早被宋軍飛渡而過。
王昭遠見宋軍這樣勇猛,哪敢迎戰,便率領人馬,退保漫天寨。
宋軍乘着一股銳氣,直抵寨下。
崔彥進瞧這漫天寨,形勢險峻;王昭遠堅守不出,卻難攻取;便思得一計,分軍三路,以兩路在後埋伏,自己率領一支兵,至寨下盡力叫罵。
把王昭遠罵得忍耐不住,又見宋軍寥寥無幾,便恃着人馬衆兵開關沖出。
彥進略略迎戰,便率軍退去。
昭遠以為宋軍敗退,便揮動人馬,盡力追來。
看看追了有十餘裡路,昭遠也覺得離關過遠,剛要收兵回寨。
哪知左右兩面,突然殺出兩支人馬,一路是宋将康延澤;一路是張萬友。
崔彥進、史延德又揮軍殺回,三面夾攻,把個王昭遠吓得亡魂皆冒,帶着敗兵,奪路奔逃。
蜀兵大潰而走,死者不計其數,退至寨前,宋軍已奮勇追來,踴躍登山。
昭遠瞧着這般情形,料知難以保守,遂領了敗殘人馬,退出漫天寨,匆匆的渡過桔柏江,焚去橋梁,退守劍門。
崔彥進取了漫天塞,奪得馬匹旗幟,器械糧草,不知其數,便等王全斌大軍到來,會同前進。
及至全斌到來,打聽得昭遠已退保劍門。
全斌因劍門險阻異常,不易攻取,且等候劉光義等消息,再定行止。
不止幾日,得着光義來書,已攻克夔州,進入峽中了。
那夔州地扼三峽,為西蜀江防第一重門戶。
蜀甯江制置使高彥俦,與監軍武甯謙,聞得宋軍得歸州入蜀,便在夔州城外,鏁江上面,築起浮橋,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專防敵船前來襲擊。
劉光義、曹彬臨行時,早經太祖指示地圖,囑令水陸夾攻,方可取勝,所以光義沂江入蜀,距鏁江三十裡,便舍船登陸,夤夜進攻蜀營。
那蜀兵隻顧得水路,卻不防陸路,忽被宋軍由陸路攻入,立即大亂起來,隻得退入夔州。
光義得了太江浮梁,進薄城下,高彥俦拟堅守城池,武守謙一力主戰。
彥俦拗他不過,隻得聽從。
武守謙領兵出城,與宋将張廷翰交戰,約有兩個時辰。
武守謙氣力不加,隻得虛幌一槍,向城中逃去。
說時遲,那時快,武守謙剛才入城,張庭翰已追進城來。
守門兵卒要關閉城門,被庭翰槍挑數人,後面宋軍一擁而入。
劉光義、曹彬也先後馳入。
高彥俦忙來抵拒,哪裡還能阻擋?武守謙早已逃得沒有蹤影。
彥俦身中數十傷,實在支持不住,奔歸署内,整冠束帶,向北再拜,自焚而亡。
光義克了夔州,安撫百姓,禮葬彥俦,整兵北進。
一路之上,勢如破竹,那萬施、開忠等州,望風披靡;峽中郡縣,盡皆歸降,即馳書報知全斌。
全斌聞得東路大捷,便進兵益光。
途中獲得蜀兵探卒,用好言撫慰,勸令歸降,問他入蜀的道路。
探卒感念全斌不殺之恩,便說道:“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一狹徑,地名來蘇,由此徑通過,可以繞出劍門南面,與官道會合,前面就沒有什麼險阻了。
”全斌聞言大喜!便從來蘇直趨青疆,一面分兵與史延德潛襲劍門。
那王昭遠聞了消息,便令偏将在劍門據守,自己領了兵馬,至漢源,來拒全斌。
誰料尚未遇着全斌,劍門為宋軍襲取的消息,早已報來,把個昭遠吓得面目失色,手足無措,僵卧胡床,如死人一般;那指揮三軍的鐵如意,也不知丢往哪裡去了。
不上一刻,早已号炮連天,王全斌、崔彥進領兵殺來。
昭遠急得隻是顫個不住,還是都監趙崇韬布陣出敵。
此時的蜀兵,一齊膽戰心驚,如何還敢與宋軍交戰?一見宋軍殺來,便紛紛潰散。
趙祟韬見軍心離散,也隻得撥馬而走,哪知崔彥進已飛馬追上。
趙崇韬措手不及,便被彥進活活擒去。
王全斌揮軍大殺,将蜀兵如砍瓜切萊般,不知殺了多少。
有幾個跑得快的,得命回寨,将昭遠掖上了馬,加鞭疾馳,逃至東川,躲在倉舍裡面,隻是悲嗟流涕,兩目盡腫。
沒有多少時候,追兵已到,四下搜捉,尋入倉舍裡面,見昭遠縮做一團,也不問三七二十一,将鐵索套在他頸上,好似牽猴子一般,把他牽将去了。
蜀主孟昶,此時正在宮中與花蕊夫人、李豔娘歌舞飲酒,尋歡取樂,吃得醉醺醺的在那裡互相調笑;忽然敗報傳來,吓得後主連酒也醒了一半。
忙出金帛募兵,令太子玄酷為統帥,李廷圭、張惠安等為副,速赴劍門,應援前軍。
那太子玄喆,從來未習武事,平素但好聲歌,在成都出發的時候,軍中還攜帶好幾個美女,笙箫管笛,沿路吹唱
将近羅川,遙見蜀兵依水下寨,橋梁卻還未斷,崔彥進的先行張萬友,大聲喊道:“不乘此渡過浮橋,更待何時?”語音未絕,已馳馬上橋,後面宋兵如疾雨狂風,跟着擁來。
蜀兵見了,慌忙攔阻,哪裡還來得及!早被宋軍飛渡而過。
王昭遠見宋軍這樣勇猛,哪敢迎戰,便率領人馬,退保漫天寨。
宋軍乘着一股銳氣,直抵寨下。
崔彥進瞧這漫天寨,形勢險峻;王昭遠堅守不出,卻難攻取;便思得一計,分軍三路,以兩路在後埋伏,自己率領一支兵,至寨下盡力叫罵。
把王昭遠罵得忍耐不住,又見宋軍寥寥無幾,便恃着人馬衆兵開關沖出。
彥進略略迎戰,便率軍退去。
昭遠以為宋軍敗退,便揮動人馬,盡力追來。
看看追了有十餘裡路,昭遠也覺得離關過遠,剛要收兵回寨。
哪知左右兩面,突然殺出兩支人馬,一路是宋将康延澤;一路是張萬友。
崔彥進、史延德又揮軍殺回,三面夾攻,把個王昭遠吓得亡魂皆冒,帶着敗兵,奪路奔逃。
蜀兵大潰而走,死者不計其數,退至寨前,宋軍已奮勇追來,踴躍登山。
昭遠瞧着這般情形,料知難以保守,遂領了敗殘人馬,退出漫天寨,匆匆的渡過桔柏江,焚去橋梁,退守劍門。
崔彥進取了漫天塞,奪得馬匹旗幟,器械糧草,不知其數,便等王全斌大軍到來,會同前進。
及至全斌到來,打聽得昭遠已退保劍門。
全斌因劍門險阻異常,不易攻取,且等候劉光義等消息,再定行止。
不止幾日,得着光義來書,已攻克夔州,進入峽中了。
那夔州地扼三峽,為西蜀江防第一重門戶。
蜀甯江制置使高彥俦,與監軍武甯謙,聞得宋軍得歸州入蜀,便在夔州城外,鏁江上面,築起浮橋,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專防敵船前來襲擊。
劉光義、曹彬臨行時,早經太祖指示地圖,囑令水陸夾攻,方可取勝,所以光義沂江入蜀,距鏁江三十裡,便舍船登陸,夤夜進攻蜀營。
那蜀兵隻顧得水路,卻不防陸路,忽被宋軍由陸路攻入,立即大亂起來,隻得退入夔州。
光義得了太江浮梁,進薄城下,高彥俦拟堅守城池,武守謙一力主戰。
彥俦拗他不過,隻得聽從。
武守謙領兵出城,與宋将張廷翰交戰,約有兩個時辰。
武守謙氣力不加,隻得虛幌一槍,向城中逃去。
說時遲,那時快,武守謙剛才入城,張庭翰已追進城來。
守門兵卒要關閉城門,被庭翰槍挑數人,後面宋軍一擁而入。
劉光義、曹彬也先後馳入。
高彥俦忙來抵拒,哪裡還能阻擋?武守謙早已逃得沒有蹤影。
彥俦身中數十傷,實在支持不住,奔歸署内,整冠束帶,向北再拜,自焚而亡。
光義克了夔州,安撫百姓,禮葬彥俦,整兵北進。
一路之上,勢如破竹,那萬施、開忠等州,望風披靡;峽中郡縣,盡皆歸降,即馳書報知全斌。
全斌聞得東路大捷,便進兵益光。
途中獲得蜀兵探卒,用好言撫慰,勸令歸降,問他入蜀的道路。
探卒感念全斌不殺之恩,便說道:“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一狹徑,地名來蘇,由此徑通過,可以繞出劍門南面,與官道會合,前面就沒有什麼險阻了。
”全斌聞言大喜!便從來蘇直趨青疆,一面分兵與史延德潛襲劍門。
那王昭遠聞了消息,便令偏将在劍門據守,自己領了兵馬,至漢源,來拒全斌。
誰料尚未遇着全斌,劍門為宋軍襲取的消息,早已報來,把個昭遠吓得面目失色,手足無措,僵卧胡床,如死人一般;那指揮三軍的鐵如意,也不知丢往哪裡去了。
不上一刻,早已号炮連天,王全斌、崔彥進領兵殺來。
昭遠急得隻是顫個不住,還是都監趙崇韬布陣出敵。
此時的蜀兵,一齊膽戰心驚,如何還敢與宋軍交戰?一見宋軍殺來,便紛紛潰散。
趙祟韬見軍心離散,也隻得撥馬而走,哪知崔彥進已飛馬追上。
趙崇韬措手不及,便被彥進活活擒去。
王全斌揮軍大殺,将蜀兵如砍瓜切萊般,不知殺了多少。
有幾個跑得快的,得命回寨,将昭遠掖上了馬,加鞭疾馳,逃至東川,躲在倉舍裡面,隻是悲嗟流涕,兩目盡腫。
沒有多少時候,追兵已到,四下搜捉,尋入倉舍裡面,見昭遠縮做一團,也不問三七二十一,将鐵索套在他頸上,好似牽猴子一般,把他牽将去了。
蜀主孟昶,此時正在宮中與花蕊夫人、李豔娘歌舞飲酒,尋歡取樂,吃得醉醺醺的在那裡互相調笑;忽然敗報傳來,吓得後主連酒也醒了一半。
忙出金帛募兵,令太子玄酷為統帥,李廷圭、張惠安等為副,速赴劍門,應援前軍。
那太子玄喆,從來未習武事,平素但好聲歌,在成都出發的時候,軍中還攜帶好幾個美女,笙箫管笛,沿路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