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六回鐵如意指揮三軍金鳳钗手剔孤燈話說李昊因宋太祖平定荊南勸後主奉表納貢,免啟兵端。
王昭遠又說:“蜀地險阻,外扼三峽,宋兵焉能飛渡,勸後主不必稱臣入貢,自損威風。
”後主聽了王昭遠的話,遂不從李昊朝貢之議。
但是聞得宋兵平定荊南,心中也覺有些恐懼,便與群臣商議,增兵水陸,扼守要隘,以防宋兵前來侵犯。
當下又有張庭偉獻議,勸後主通好北漢,夾攻汴梁。
後主便從其議,修了書函,遣部校趙彥韬,赍了蠟書,由間道馳往太原。
哪知趙彥韬也是個賣主求榮之徒,他見後主荒于朝政,沉迷酒色,知道蜀中必要敗亡,宋朝兵力甚盛,君明臣良,日後必能掃蕩群雄,統一天下。
他久已有心降宋,現在得着這個機會,便帶了蠟書,表面上說是承命往太原去,實卻暗中馳至汴京,請見太祖,把後主蠟書進入太祖。
太祖展書看時,見上面寫道:早歲曾奉尺書,遠近睿聽;丹素備陳于翰墨,歡盟已保于金蘭。
洎傳吊伐之佳音,實動輔車之喜色。
尋于褒漢,添駐師徒,隻徒靈旗之濟河,便遣前鋒而出境。
太祖看了此書,不覺笑道:“朕要伐蜀,正恐師出無名,現在有了這封書信,便可借此興兵了。
”遂即調遣軍馬,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都指揮使劉光義、崔彥進為副;樞密副使王仁贍、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
率馬步軍六萬人,分道入蜀。
全斌等奉了旨意,入朝辭行。
太祖面谕道:“卿等此行,西川可以取得麼?” 全斌道:“臣等仰賴天威,秉承廟谟,誓必平蜀,方才班師。
”有右廂都校史延德,踴躍奏道:“除非蜀中在于天上,人不能到,那就無策可取;若在地上,有這樣的兵力,還不能平此一隅之地麼?”太祖喜道:“全仗卿等勇往直前,效力戎行。
平蜀之後,所有财帛,必當分給将士。
朕隻欲其土地,此外并無他求。
但卿等此去,蜀主勢窮力竭,必定出降,卿等須要善待,并要将其家屬,無論大小男婦,一齊送入汴京。
沿路之上,亦要好好看承,不得侵犯一人。
朕已在汴河之濱,為蜀主治第。
多至五百餘間,供張什物,一切具備。
朕當令蜀主與其家屬,安居享福也。
“全斌等領了旨意,辭駕退出,兵分兩路,全斌與彥進等,由鳳州而進,光義與曹彬等,由歸州而進。
兩支人馬,浩浩蕩蕩,殺奔西蜀而去。
你道太祖在全斌等啟行之時,為何囑咐他們,優待孟昶家屬,并說在汴河之濱,治第五百餘間,一切供張什物,莫不全備,要使盂昶和家屬,安居享福?這個話,可是太祖心裡之言麼?原來太祖久聞花蕊夫人,天姿國色,是個尤物,心内十分羨慕,惟恐兵臨成都,花蕊夫人為兵将所蹂躏。
所以諸将臨行之時,他便再三囑咐,不準侵犯蜀主家屬,無論大小男婦,都要好好的解送汴京。
太祖的話,原含着一片深意在内的。
至于在汴河之濱,為蜀主治第五百餘間,一切供張俱全,也是真言,并非假話。
所以王全斌和将士們聽了太祖囑咐之言,絕不敢違,取蜀之後縱兵擾亂民間,擄掠金帛子女,對于蜀主的眷屬,卻沒有絲毫侵犯,并好好的解到汴京,面見太祖。
這是後話,不去提它。
單說後主孟昶聞得宋兵入蜀的驚報,便也調集人馬,命王昭遠為都統,趙崇韬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讨使,李進為副,帶領大兵,抵拒宋師。
臨行之時,又命左仆射李昊,在郊外設下筵宴,為王昭遠與諸将餞行。
李昊奉了聖命,隻得來至郊外,替他一一斟酒,并祝此去軍行順利,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那王昭遠卻自負不凡,帶着酒興大聲說道:“俺此行,不是克敵,便是率領師徒進取中原,直搗汴京,也如反掌之易。
”李昊見他如此驕縱,知道此去必敗,卻又不敢不敷衍着他。
昭遠飲酒已畢,率領人馬啟行,手執鐵如意,指揮軍士,自比諸葛亮。
哪知昭遠的人馬,方抵羅川,宋兵已攻克了萬仞、燕子二寨,進取興州。
昭遠聞報,忙令韓保正、李進率領五千人馬,前去救應。
兩個人奉了将令,方才行至三泉寨,已見宋兵蜂擁而來,正遇着宋軍前部先鋒史延德,直向蜀軍沖來。
韓保正、李進雙馬齊出,擋住史延德交戰,不上數合,都被史延德活擒過去,指揮宋軍,大殺一陣。
可憐這些蜀兵,逃也來不及,都被殺死,做了無頭之鬼;連軍中帶的三十萬石糧米,也為宋兵所得。
王昭遠聞得韓、李兩人被擒,五千人馬,全軍覆沒。
他還說勝敗兵家常事,隻要自己出去,一場厮殺,便可把宋兵殺得片甲無存了。
他口内雖說着大話,卻不敢率兵前進,隻在羅川,列了營寨,等候宋軍。
幸虧得史延德勝了一陣,打聽得蜀兵甚多,惟恐孤軍深入,寡不敵衆,在
王昭遠又說:“蜀地險阻,外扼三峽,宋兵焉能飛渡,勸後主不必稱臣入貢,自損威風。
”後主聽了王昭遠的話,遂不從李昊朝貢之議。
但是聞得宋兵平定荊南,心中也覺有些恐懼,便與群臣商議,增兵水陸,扼守要隘,以防宋兵前來侵犯。
當下又有張庭偉獻議,勸後主通好北漢,夾攻汴梁。
後主便從其議,修了書函,遣部校趙彥韬,赍了蠟書,由間道馳往太原。
哪知趙彥韬也是個賣主求榮之徒,他見後主荒于朝政,沉迷酒色,知道蜀中必要敗亡,宋朝兵力甚盛,君明臣良,日後必能掃蕩群雄,統一天下。
他久已有心降宋,現在得着這個機會,便帶了蠟書,表面上說是承命往太原去,實卻暗中馳至汴京,請見太祖,把後主蠟書進入太祖。
太祖展書看時,見上面寫道:早歲曾奉尺書,遠近睿聽;丹素備陳于翰墨,歡盟已保于金蘭。
洎傳吊伐之佳音,實動輔車之喜色。
尋于褒漢,添駐師徒,隻徒靈旗之濟河,便遣前鋒而出境。
太祖看了此書,不覺笑道:“朕要伐蜀,正恐師出無名,現在有了這封書信,便可借此興兵了。
”遂即調遣軍馬,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都指揮使劉光義、崔彥進為副;樞密副使王仁贍、樞密承旨曹彬為都監。
率馬步軍六萬人,分道入蜀。
全斌等奉了旨意,入朝辭行。
太祖面谕道:“卿等此行,西川可以取得麼?” 全斌道:“臣等仰賴天威,秉承廟谟,誓必平蜀,方才班師。
”有右廂都校史延德,踴躍奏道:“除非蜀中在于天上,人不能到,那就無策可取;若在地上,有這樣的兵力,還不能平此一隅之地麼?”太祖喜道:“全仗卿等勇往直前,效力戎行。
平蜀之後,所有财帛,必當分給将士。
朕隻欲其土地,此外并無他求。
但卿等此去,蜀主勢窮力竭,必定出降,卿等須要善待,并要将其家屬,無論大小男婦,一齊送入汴京。
沿路之上,亦要好好看承,不得侵犯一人。
朕已在汴河之濱,為蜀主治第。
多至五百餘間,供張什物,一切具備。
朕當令蜀主與其家屬,安居享福也。
“全斌等領了旨意,辭駕退出,兵分兩路,全斌與彥進等,由鳳州而進,光義與曹彬等,由歸州而進。
兩支人馬,浩浩蕩蕩,殺奔西蜀而去。
你道太祖在全斌等啟行之時,為何囑咐他們,優待孟昶家屬,并說在汴河之濱,治第五百餘間,一切供張什物,莫不全備,要使盂昶和家屬,安居享福?這個話,可是太祖心裡之言麼?原來太祖久聞花蕊夫人,天姿國色,是個尤物,心内十分羨慕,惟恐兵臨成都,花蕊夫人為兵将所蹂躏。
所以諸将臨行之時,他便再三囑咐,不準侵犯蜀主家屬,無論大小男婦,都要好好的解送汴京。
太祖的話,原含着一片深意在内的。
至于在汴河之濱,為蜀主治第五百餘間,一切供張俱全,也是真言,并非假話。
所以王全斌和将士們聽了太祖囑咐之言,絕不敢違,取蜀之後縱兵擾亂民間,擄掠金帛子女,對于蜀主的眷屬,卻沒有絲毫侵犯,并好好的解到汴京,面見太祖。
這是後話,不去提它。
單說後主孟昶聞得宋兵入蜀的驚報,便也調集人馬,命王昭遠為都統,趙崇韬為都監;韓保正為招讨使,李進為副,帶領大兵,抵拒宋師。
臨行之時,又命左仆射李昊,在郊外設下筵宴,為王昭遠與諸将餞行。
李昊奉了聖命,隻得來至郊外,替他一一斟酒,并祝此去軍行順利,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那王昭遠卻自負不凡,帶着酒興大聲說道:“俺此行,不是克敵,便是率領師徒進取中原,直搗汴京,也如反掌之易。
”李昊見他如此驕縱,知道此去必敗,卻又不敢不敷衍着他。
昭遠飲酒已畢,率領人馬啟行,手執鐵如意,指揮軍士,自比諸葛亮。
哪知昭遠的人馬,方抵羅川,宋兵已攻克了萬仞、燕子二寨,進取興州。
昭遠聞報,忙令韓保正、李進率領五千人馬,前去救應。
兩個人奉了将令,方才行至三泉寨,已見宋兵蜂擁而來,正遇着宋軍前部先鋒史延德,直向蜀軍沖來。
韓保正、李進雙馬齊出,擋住史延德交戰,不上數合,都被史延德活擒過去,指揮宋軍,大殺一陣。
可憐這些蜀兵,逃也來不及,都被殺死,做了無頭之鬼;連軍中帶的三十萬石糧米,也為宋兵所得。
王昭遠聞得韓、李兩人被擒,五千人馬,全軍覆沒。
他還說勝敗兵家常事,隻要自己出去,一場厮殺,便可把宋兵殺得片甲無存了。
他口内雖說着大話,卻不敢率兵前進,隻在羅川,列了營寨,等候宋軍。
幸虧得史延德勝了一陣,打聽得蜀兵甚多,惟恐孤軍深入,寡不敵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