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之狀,真是一言難盡。
那後主自傳出兩道旨意之後,便命近侍預備了許多采蓮的船,宣齊宮人,每隻船上派定宮人四名,兩名打槳,兩名采蓮,且要齊唱采蓮之曲。
那些宮人奉命之下,也去預備起來,一個個打扮得玉笑花香,嬌豔異常,都在九曲龍池中的畫船上侍候着。
那後主左攜花蕊夫人,右攜李豔娘,在一隻龍棹鳳槳的畫船上面,兩扇的文窗,一齊開了,見左右前後,環繞着幾十隻采蓮船。
每隻船上四個宮人,都是高髻宮裝,玉琢的臂兒,帶着黃澄澄的金钏,映着亭亭的紅花,透在水面的綠葉,分外覺得嬌豔美麗,婀娜輕盈。
那粉香花氣,融成一片,撲入鼻中,也分不出是花香、是粉香,隻覺甜蜜蜜的令人嗅着,心曠神怡。
後主此時胸懷暢然,動了酒興,遂即傳命排宴,一聲旨下,廚船上把早已準備好的時新蔬菜,一樣一樣的端将上來。
花蕊夫人與李豔娘,左右夾侍;近臣們卻列坐艙外,侍候傳喚。
後主飲着酒,用着時新蔬菜,果然清爽可口,比那山珍海錯,另有一種風味。
飲了一會,便命将各漁人進奉的鮮魚,須要揀那肥嫩鮮活的,臨時開剝,做起脍來下酒。
近侍奉命,傳宣出去。
那些漁人,都捧了鮮魚,等候多時,聽得傳宣,不敢上前,隔着花枝,把鮮魚遞于内侍,送往廚船,立刻做起魚脍來。
花蕊夫人曾有宮詞道: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座無非列近臣;日午殿頭宣索脍,隔花催喚打漁人。
不多一會,奉上魚脍。
後主吃着,鮮美非凡,連連誇獎花蕊夫人想的法兒真是不錯!酒至半酣,便命宮人們開始采蓮。
那些宮人奉了旨意,蕩起畫槳,船兒散将開來,争向藕花深處。
到了花叢裡面,一個個輕展珠喉,嬌音宛轉唱起采蓮曲來。
那歌聲或遠或近,隐隐的在紅花綠葉之中,傳将過來,真個悠揚飄渺,入耳怡神。
後主連稱有趣,舉起大杯,飲了一杯。
再看采蓮的船兒在池中劃來蕩來,宮女們一面唱、一面争着采蓮;那水中的沙鷗,被蘭棹所驚,一齊撲撲的飛向兩岸。
那數十隻畫船,追逐奔馳,畫槳齊拍,那水珠兒濺将起來,把宮人的羅衣,盡皆濺濕。
她們雖然濺濕了羅衣,還是争先恐後的來往采蓮。
後主此時,雙眼迷離,也辨不出哪裡是花,哪裡是人,但見穿來梭去,鬓影衣香,夾着花光,在面前晃漾不定。
花蕊夫人也有宮詞,詠采蓮時的情景道:内人追逐采蓮時,驚起沙鷗兩岸飛;蘭棹把來齊拍水,并船相鬧濕羅衣。
後主看着那些宮人,蕩着畫槳,正在眼花缭亂之際,忽見她們唱着歌,把船頭一齊掉轉,如飛的直向禦舟而來,把個禦舟團團圍住,頓時都捧定了所采的蓮花,如戰勝歸來獻捷一般,将蓮花都安放于後主之前。
後主便命花蕊夫人同李豔娘,細細檢視,将那奇異的蓮花撿了出來,以便賞赍。
兩人奉命點了一會兒,見有重台的、并蒂的、并頭的、連理的,共計二十餘枝;其餘白的、紅的、金邊白底的、金邊紅底的,又有一百餘權。
兩人檢視清楚,啟明後主。
後主便将采得重台和并蒂、并頭、連理花的宮人,加以賞賜。
那些采蓮的宮人,也各賞宮錦一匹。
衆宮人受了賞賜,一齊歡喜,叩謝而退。
有一天,後主在宣華苑内,遍賜群臣宴飲,吩咐群臣,皆宜盡歡,不醉無歸,群臣頓首奉命。
後主乃宣豔娘,當席而舞,梨園子弟,奏樂以和。
後主到了酒酣之時,興緻勃勃,便親自執着檀闆,唱那韓琮的柳枝詞道:梨園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東風;何須思量千年事,唯見楊花入漢宮。
後主唱得聲韻嘹亮宛轉異常,群臣皆捧觞上壽,争進谀詞,後主大悅。
獨有内侍宋光浦,見後主荒于酒色,不以國事為心,甚是憂愁。
意欲進谏,遂起身斟酒,獻于後主道:“陛下歌韓琮詞,臣亦記得胡曾有一詩,願歌與陛下聽之。
”遂歌道: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綠醅;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宋光浦歌得音節凄涼,恻人心肺。
後主聽罷,甚為不悅,正欲譴責宋光浦。
宰相李昊亦起身谏道:“宋光浦所歌之,詩婉而多諷,望陛下三思之。
”後主道:“蜀中富庶,時值太平。
宋光浦所歌之詩,未免拟非其倫了。
“李昊又奏道:”陛下宴樂深宮,久不預聞外事。
現在宋主已平荊南,兵威所加,無不摧折。
臣觀宋主,不類周漢,将來必定統一海内。
為陛下計,不如遣使朝貢,免啟戎機。
“後主尚未應言,早有王昭遠趨前奏道:”蜀道險阻,外扼三峽,宋兵焉能飛渡?陛下何必稱臣入貢,自損威風呢?“未知後主依從何人之言,且聽下回分解。
那後主自傳出兩道旨意之後,便命近侍預備了許多采蓮的船,宣齊宮人,每隻船上派定宮人四名,兩名打槳,兩名采蓮,且要齊唱采蓮之曲。
那些宮人奉命之下,也去預備起來,一個個打扮得玉笑花香,嬌豔異常,都在九曲龍池中的畫船上侍候着。
那後主左攜花蕊夫人,右攜李豔娘,在一隻龍棹鳳槳的畫船上面,兩扇的文窗,一齊開了,見左右前後,環繞着幾十隻采蓮船。
每隻船上四個宮人,都是高髻宮裝,玉琢的臂兒,帶着黃澄澄的金钏,映着亭亭的紅花,透在水面的綠葉,分外覺得嬌豔美麗,婀娜輕盈。
那粉香花氣,融成一片,撲入鼻中,也分不出是花香、是粉香,隻覺甜蜜蜜的令人嗅着,心曠神怡。
後主此時胸懷暢然,動了酒興,遂即傳命排宴,一聲旨下,廚船上把早已準備好的時新蔬菜,一樣一樣的端将上來。
花蕊夫人與李豔娘,左右夾侍;近臣們卻列坐艙外,侍候傳喚。
後主飲着酒,用着時新蔬菜,果然清爽可口,比那山珍海錯,另有一種風味。
飲了一會,便命将各漁人進奉的鮮魚,須要揀那肥嫩鮮活的,臨時開剝,做起脍來下酒。
近侍奉命,傳宣出去。
那些漁人,都捧了鮮魚,等候多時,聽得傳宣,不敢上前,隔着花枝,把鮮魚遞于内侍,送往廚船,立刻做起魚脍來。
花蕊夫人曾有宮詞道: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座無非列近臣;日午殿頭宣索脍,隔花催喚打漁人。
不多一會,奉上魚脍。
後主吃着,鮮美非凡,連連誇獎花蕊夫人想的法兒真是不錯!酒至半酣,便命宮人們開始采蓮。
那些宮人奉了旨意,蕩起畫槳,船兒散将開來,争向藕花深處。
到了花叢裡面,一個個輕展珠喉,嬌音宛轉唱起采蓮曲來。
那歌聲或遠或近,隐隐的在紅花綠葉之中,傳将過來,真個悠揚飄渺,入耳怡神。
後主連稱有趣,舉起大杯,飲了一杯。
再看采蓮的船兒在池中劃來蕩來,宮女們一面唱、一面争着采蓮;那水中的沙鷗,被蘭棹所驚,一齊撲撲的飛向兩岸。
那數十隻畫船,追逐奔馳,畫槳齊拍,那水珠兒濺将起來,把宮人的羅衣,盡皆濺濕。
她們雖然濺濕了羅衣,還是争先恐後的來往采蓮。
後主此時,雙眼迷離,也辨不出哪裡是花,哪裡是人,但見穿來梭去,鬓影衣香,夾着花光,在面前晃漾不定。
花蕊夫人也有宮詞,詠采蓮時的情景道:内人追逐采蓮時,驚起沙鷗兩岸飛;蘭棹把來齊拍水,并船相鬧濕羅衣。
後主看着那些宮人,蕩着畫槳,正在眼花缭亂之際,忽見她們唱着歌,把船頭一齊掉轉,如飛的直向禦舟而來,把個禦舟團團圍住,頓時都捧定了所采的蓮花,如戰勝歸來獻捷一般,将蓮花都安放于後主之前。
後主便命花蕊夫人同李豔娘,細細檢視,将那奇異的蓮花撿了出來,以便賞赍。
兩人奉命點了一會兒,見有重台的、并蒂的、并頭的、連理的,共計二十餘枝;其餘白的、紅的、金邊白底的、金邊紅底的,又有一百餘權。
兩人檢視清楚,啟明後主。
後主便将采得重台和并蒂、并頭、連理花的宮人,加以賞賜。
那些采蓮的宮人,也各賞宮錦一匹。
衆宮人受了賞賜,一齊歡喜,叩謝而退。
有一天,後主在宣華苑内,遍賜群臣宴飲,吩咐群臣,皆宜盡歡,不醉無歸,群臣頓首奉命。
後主乃宣豔娘,當席而舞,梨園子弟,奏樂以和。
後主到了酒酣之時,興緻勃勃,便親自執着檀闆,唱那韓琮的柳枝詞道:梨園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東風;何須思量千年事,唯見楊花入漢宮。
後主唱得聲韻嘹亮宛轉異常,群臣皆捧觞上壽,争進谀詞,後主大悅。
獨有内侍宋光浦,見後主荒于酒色,不以國事為心,甚是憂愁。
意欲進谏,遂起身斟酒,獻于後主道:“陛下歌韓琮詞,臣亦記得胡曾有一詩,願歌與陛下聽之。
”遂歌道: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綠醅;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
宋光浦歌得音節凄涼,恻人心肺。
後主聽罷,甚為不悅,正欲譴責宋光浦。
宰相李昊亦起身谏道:“宋光浦所歌之,詩婉而多諷,望陛下三思之。
”後主道:“蜀中富庶,時值太平。
宋光浦所歌之詩,未免拟非其倫了。
“李昊又奏道:”陛下宴樂深宮,久不預聞外事。
現在宋主已平荊南,兵威所加,無不摧折。
臣觀宋主,不類周漢,将來必定統一海内。
為陛下計,不如遣使朝貢,免啟戎機。
“後主尚未應言,早有王昭遠趨前奏道:”蜀道險阻,外扼三峽,宋兵焉能飛渡?陛下何必稱臣入貢,自損威風呢?“未知後主依從何人之言,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