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關燈
前,俯伏在地,三呼萬歲。

    後主傳旨平身,豔娘謝恩起立。

    後主便細細的賞鑒她的姿容,真是遠看不如近看。

    那豔娘的美貌,的确無可比拟,便是那一身的肌膚,潔白如玉,令人見了,便要銷魂。

    何況美若太真豔如西施,一舉一動,莫不合宜;一颦一笑,亦足移人。

     後主望着她,不覺看出了神,反把個豔娘弄得羞慚滿面,不知如何是好。

    後主看了半晌,方才含笑問道:“你叫李豔娘麼?”豔娘低低的應了聲“是”。

    後主又道:“你頭上的發髻,梳得高高的,和旁人不同,是何緣故?”豔娘道:“賤妾因奉傳宣,前來五鳳樓奏技,所以梳得這發髻,名曰‘朝天髻’,乃是取朝見陛下之意。

    ”後主大喜道:“好個‘朝天髻’,朕從前曾作一曲,名為《萬裡朝天》,乃是說四海之内,萬裡之外,皆來朝見朕躬的。

    你今天的發髻,又名‘朝天髻’,與朕的曲名,不謀而合,可謂具有同心了。

    朕意欲宣你入宮,不知你可願意麼?”豔娘道:“賤妾蒲柳之姿,荷陛下厚恩,宣召入宮,哪敢違背。

    惟是妾家甚貧,父母年老,賴妾養贍。

    妾若入宮,父母失了依賴,必受饑寒之苦,還乞陛下開恩。

    ”後主道:“這個容易得很,卿之父母,朕當重加賞赍,使之得以溫飽便了。

    ”當下便賜豔娘父母金錢十萬;豔娘遂即謝恩。

    後主又封豔娘為昭容,終日随侍禦駕,十分寵愛。

     後宮妃嫔,見豔娘如此寵幸,不免私心羨慕,一齊學着她的裝束,盡把發髻绾得高高的,希望博得聖駕臨幸。

    這個風氣一開,連宮人們也梳起朝天髻來了,真是上行下效,捷于影響。

     後人讀史至此,也有宮詞一首,詠李豔娘梳朝天髻,宮人互相仿效道:露台燈耀舞衣妍,一搦纖腰十萬錢;進禦乞頒新位号,梳将高髻學朝天。

      後主自得了李豔娘之後,命她與花蕊夫人一同随侍,愈加縱情酒色,恣意笙歌,把一座宣華苑點綴得花團錦簇,真是個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富貴非凡,歡樂無盡。

      一日,後主自覺得心中毫沒興趣,向花蕊夫人說道:“朕因日日宴飲,把腸胃也吃膩了。

    那宮人們的歌舞,梨園的奏曲,也覺得過于熱鬧,聽的歌聲,心内未免生煩。

     卿可有什麼新鮮而且清靜的消遣法兒麼?”花蕊夫人笑道:“天天是這般笙歌聒耳,酒肉羅列,果然很是乏味。

    無怪陛下嫌它陳舊可憎,便是妾等,也實在沒有興趣了。

     如今陛下要另覓快樂之法。

    妾想九曲龍池裡面,蓮花盛開,陛下何不駕幸龍池,賞玩一番呢?”後主道:“賞荷一事,原是最清雅的,但花酒相連,既然賞花,必須飲酒,到得酒酣之際,沒有歌舞,又覺枯寂得很,豈非仍舊不離舊套麼?”花蕊夫人道:“賞花固須開宴,妾意所有菜肴均改用新鮮之品,不用那些山珍海味,卻傳旨于成都的漁人,命他們将才起水的鮮魚,輪番進禦,把來或作脍,或作羹,或作湯。

    那才起水的魚,鮮味必佳,作了羹湯,既可醒酒,又能開胃,且無油膩之患;陛下再傳旨禦廚裡面,命他們制備菜肴,須選時新的蔬果,避去油膩,惟尚清潔,這樣一來,那肴馔便鮮美可口,當與往日大不相同了。

    到了酒酣之際,陛下如果不喜歌舞,可命那些宮人,蕩着劃槳,前去采蓮,在着藉花深處,紅妝綠袖,齊聲高唱采蓮之曲,出沒煙波之間,陛下倚闌而觀。

    待她們采得蓮花歸來,再由陛下點視,如有奇品異種,格外頒賞。

    那些宮女,聞得另有賞赍,必然踴躍從事,争先恐後了,這不是很有趣味的事情麼?”後主聽了花蕊夫人的言語,不禁拍手稱贊道:“卿的主張,真是超群脫俗,這樣安排,不但去盡陳腐,而且清雅得很!待朕傳旨出去,叫他們預備起來。

    ”當即傳出兩道旨意,一道是命成都漁人,每人都要進獻初出水的鮮魚數尾;一道是命禦廚房所備肴馔,屏除珍馔,均用時新蔬菜,以免油膩。

     這兩道旨意傳将出去,禦廚房自然購取時新蔬菜,置備起來。

    他們領了管家的銀錢,想着法兒去采辦時新之品,不過多費些手續,倒還容易照辦。

    惟有那些漁人,都是窮苦異常,每日靠着打魚,賣了錢來,作為衣食之費。

    現在奉了聖旨,要他們進奉才出水的鮮魚,都要揀大而且活的納入宮内。

    試想,他們費了許多氣力,搖着一隻小船,出去數十裡或是百餘裡,方才打着活的鮮魚,原想把來賣了錢鈔,好去籴米買柴,養活家口,遷延歲月;忽然要每個漁人進獻鮮魚,以供禦用。

    那些漁人,怎麼不要叫苦連天呢?卻又不敢違逆聖旨,隻得将那鮮魚送入宮内。

    還有那沒有打着鮮魚的,或是打到了,又嫌過小,不能進禦的,種種困難之處,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