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關燈
這樣的巨雷,不知驚惶到怎樣地步了,便向太華所立的地方望去。

    隻見太華與兩個宮人,一齊倒在地上。

    後主還道她們為雷聲所驚,昏暈過去,忙招呼了宮人随同自己,親往看視。

    行至太華身旁,彎下腰去,連聲呼喚,太華沒能答應。

    後主好生詫異,便伸手在太華身上一摸,誰知那美麗無雙,才容絕世的張太華,已是香魂渺渺,七魄悠悠,竟被暴雷震死了!後主此時,好似一個失腳,跌入冰窖裡面一般,禁不住抱着太華的屍身,放聲大哭起來。

    那些妃嫔宮人,瞧見這般模樣,也聚将攏來,悲啼不已。

    有年長的宮人,忙止住她們道:“莫哭!莫哭!這是驚恐過甚,厥暈過去,可以救得轉來的。

    ”當即止住了哭聲。

    那年長宮人,便在太華胸前,按摩起來;又命旁的宮人,把同着太華驚死的宮娥,也照樣按摩,不可間斷。

     按摩了半晌,那兩個宮娥,卻慢慢的蘇醒轉來,微微的歎了口氣,睜開眼道:“震死人了!”衆人大喜!再看太華時,已四肢僵直,毫無轉機。

    那年長的宮人,知已絕望,隻得停止按摩。

    後主見兩個宮人,雖已醒來,太華竟沒法救治,又不覺悲從中來,涕泣說道:“此皆朕之過也,朕若不登丈人峰觀看日出,何止送了美人的性命。

    如今美人這樣喪身,叫朕何以為情呢?”說着,又号啕不已。

    衆妃嫔上前勸道:“死者不能複生,陛下還須保重龍體,不可過哀。

    況張妃子的屍身,在這高峰之頂,也不是事情,必須設法運下峰去,備棺殡殓。

    ”後主經衆人再三勸解,方才略止悲哀,遂谕近侍,往九仙觀借了一張竹榻,把太華屍體,陳于榻上,擡下峰去。

    在九仙觀内,備棺殡殓。

     觀主李若沖,知道此事,也甚吃驚,忙至觀前迎駕。

    隻見那位張娘娘,已僵卧在竹榻上面,平日間玉笑花香的态度,不知哪裡去了。

    李若沖連連點首歎息道:“在劫者總是難逃,任你富貴炙手,勢力熏天,也不能挽回造化的。

    ”李若沖在那裡歎息着,後主禦駕已至。

    李若沖連忙上前迎接,後主含着痛淚道:“朕的美人,竟在丈人峰上,為暴雷震死,煉師道法高明,必知其故!豈知張太華造下了什麼罪惡,因此上天降罰,雷擊而死麼?但太華青年入宮,情性溫和,平日之間,服侍朕躬,小心謹慎,口不妄言,并無罪惡,為什麼要遭此慘死呢?朕實不解,望煉師明以教朕!”李若沖奏道:“張娘娘之被震而死,乃是前因,并非造下罪孽,上幹天怒,遭雷擊斃者可比。

    若是上天示罰,必用雷火誅戮,屍體焦黑,不忍看視。

    今張娘娘不過大數已盡,适當其道,所以被震而殁,豈可疑為造下罪孽,遭緻天誅呢?” 後主道:“照煉師這樣說來,張妃之死,乃是适當暴雷之道,所以被震而死。

    但那兩個宮人,也與張妃同立一處,同被震死,何以兩個宮人加以施救,絕而複蘇;張妃卻不能救治呢?”李若沖道:“這就是所說的大數了,兩個宮人,數未應絕,所以遇救重生。

    張娘娘大數已盡,雖然加以救治,也難再活,便是這個道理。

    ”後主道:“即使張妃大數已盡,以她平日的為人而言,也應該在深宮裡面好好死去,為什麼要在這高峰之上,被雷震殁呢?”李若沖道:“這又是貧道所說的前因了。

    凡人生于世上,一飲一啄,皆由前定,何況生死大數,哪有錯誤之理。

    張娘娘應該在丈人峰上,遭暴雷震死,早已由冥冥中注定了的。

    古人說得好,‘生有時辰死有地’便是指此而言。

    ”後主道:“煉師以為凡事皆有定數,如此言來,人生在世,隻要聽之運數,任其自生自滅就是了,何必勞苦辛勤,早起夜眠的力行政務呢?”李若沖道:“這又不然!大數雖由天命,有時也可以人力挽回的,如那水火刀兵之災,荒旱饑馑之難,若能勤修政治,預為防備,也有可以免去禍患的時候。

    所以說‘君相能夠造命’;又道‘人力可以勝天’,若事事委之命數,那又何必要這君相呢?  總之,人生于世,應該盡我之力,防微杜漸,方是道理。

    如果人力已盡,尚難挽回,那便委之大數,也就無憾了。

    所以凡事雖有個運氣,人力卻不可以不盡的。

    如今張娘娘已死,也難複活,陛下也不必過于悲悼! 隻好好的殡殓安葬,也就不負平日的情義了。

    “後主聽了李若沖一大篇議論,心内雖略略省悟,但是張太華乃系最寵愛的妃子,平常時候,相随左右,寸步不離,現在忽然死去,心頭的悲痛,總難解釋。

    但事已如此,隻得傳出旨意,備棺盛殓;又命宮人們,把太華平素心愛的衣飾,一齊替她穿戴起來,将紅錦龍褥,裹好屍體,盛入棺中。

    後主又撫棺大哭了一場,方在九仙觀前,白楊樹下,掘土安葬。

    後主葬了太華之後,又想起花蕊夫人,抱恙在宮,未知已否痊愈,現在一個張太華已經死了,花蕊夫人若再有個長短,豈不是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