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關燈
小
中
大
,見青城山高入雲際,盤道危險,險峻異常。
到了那逼窄之處,連禦辇也不能平行而過,隻得換坐籃輿,以跻山颠。
這些宮眷妃嫔,都深處宮闱,嬌養嬌慣的,哪裡經過這樣高峻險窄的所在?籃輿又不能遍及,隻得跌跌撞撞,你扶我,我攙你,連綴而上。
此時後主同着張太華,早由衛士簇擁着上了山,就是幾個有位号,得着後主寵愛的妃子,也乘籃輿相随而登。
惟有那些宮眷,都跌得花冠傾欹,羅衣皺皴,有的跌倒在地,倩人攙扶;有的剛才爬起,又複傾倒,那種艱苦情形,真堪發噱。
後主在山上,見了這般模樣,不覺哈哈大笑,心中大樂。
當下便傳旨意,至九天丈人觀暫時休憩。
早有近侍,在觀中預備齊全。
聞得聖駕将臨,觀主李若沖,率領着觀中全體道士,披了法服,鳴鐘擊鼓,拜伏在觀門以外,迎接聖駕。
後主攜着張太華,步至觀前,見李若沖率衆跪接。
久知這李道士是個有功行的,也就不肯輕慢,傳谕平身。
李若沖謝了恩,上前來引導後主,入觀随喜。
後主仍攜着太華,步入觀内,見這丈人觀,建築得甚為壯麗,四面俱是蒼松翠柏,高出雲表,濃蔭密翳,連紅日都遮蔽了,不能透入。
進了觀門,便是一帶石砌甬道,直達三清殿,殿上供奉着三清聖像。
後主同太華參過了三清,繞到後殿。
那後殿卻供奉的是玄穹上帝。
後主也親自拈香禮拜,然後由李若沖領到雲房裡面,敬上香茗。
後主飲着茶,覺得芳馨異常,看那茶色,卻是碧沉沉的與旁的香茗顔色不同;就是盛茗的碗盞,也是潔白如玉,光滑賦潤,極為可愛,便舉着茗碗,向李若沖問道:“煉師,這茶是如何煎的,卻有這樣的芳香?”李若沖回奏道:“貧道這茶,不過是武彜松蘿,卻用梅花蕊上收下的露水,盛于古磁壇中,埋在山内,已曆多年。
今日因陛下駕到,方才取出,以松柴煎煮,故此芳香異常。
”後主聽了,不覺大喜道:“煉師有這樣的情趣。
朕今日不啻置身于仙家矣。
”李若沖連連遜謝!不一會,擺上筵,雖是山肴野簌,後主因素常吃的,都是珍馐百味,把腸胃也吃膩了,忽然吃着素筵,覺得清香可口,十分受用,所以愉悅得很。
用罷了齋,便傳谕侍從,今宵在九天觀休息,明日赴丈人峰遊覽。
那後主安寝的所在,已由李若沖預備停妥。
到了晚上,即行安寝。
至次日天還未明,後主便起身,命侍從秉着火炬,照耀出觀,要往丈人峰頂,觀看日出。
就是那些妃嫔,也因要看奇異的風景,都踴躍争先,齊上峰頂。
好在九天觀已在丈人峰的峰腰,到峰颠并不很遠,且有蹬道可行,不似昨日上山那樣艱險。
不上一刻,已登峰之絕頂,其時天方黎明,後主命将火炬全行熄滅,遙望着東方。
但見那極東的天上,漸漸的射出一道光華,為雲氣蓊翳着,隐隐約約的亂晃。
忽然間那道光華,迸做了數萬道,把那雲氣,映成了五顔六色,便有車輪大一輪紅日,忽上忽下,升降不定,照耀得人的雙目不能逼視。
正在揉眼細視,忽地那輪紅日,往下一落,如墜入雲海裡面,絕無蹤影,眼前頓時黑漆漆的,絕無所見,如同夜間一般。
後主正覺驚詫,但見那光華陡然升起,一刹那頃,滿天的雲翳,完全消滅,一輪紅日,已在天上,照耀得遍地光明了。
後主點頭歎道:“紅日一出,浮雲全消。
正與那真主一出,即可削平西方,戡定禍亂一般。
但不知現在的真主,卻是何人,并于何時出現呢?” 後主歎嗟了一會,便要攜着張太華同下峰去。
回身看時,那太華帶了兩名宮人,離開自己站立之地,約有十餘丈路,在那裡看着峰下,指指點點,講論風景。
後主連連招手,叫她過來,哪裡知道,驟然之間,黑雲湧起,将日光遮住,閃電如金蛇一般,在黑雲裡面,亂竄亂射。
後主驚道:“方才紅日初升,雲翳全消,怎麼此時又黑雲蔽天,暴雨将至呢?這真是天有不測之風雲了。
”一語未畢,已是狂風驟雨,打将下來。
後主忙着要找個地方躲避一下,誰知,平空起了個霹靂,其聲之大,勢将撼搖山嶽,把後主震得目眩耳鳴,心驚魄蕩,幾乎跌倒峰頭。
好容易撐持住了,擡頭看時,這一個巨雷,已震得雨散雲收,那天上的紅日,重又現了出來,覺得分外的光明了。
後主看自己身上,已被暴雨淋得渾身俱翠,正在沒有主意,卻聽得宮人們連聲喧嚷。
連忙回頭看望,隻見那些宮人們,有的被雷震得昏暈在地;有的雖然沒有暈去,卻驚駭得玉容失色,抱定了頭,坐在亂石之上,都一個個如水淋雞一般,甚是可憐,此時正在那裡彼此詢問,所以喧嚷起來。
後主瞧着衆人的模樣,忽然念着張太華,她的膽子最小,在宮内的時候,遇着輕微的雷聲,還要掩沒兩耳,驚得躲藏不疊;如今在這高峰之上,蓦地遇到
到了那逼窄之處,連禦辇也不能平行而過,隻得換坐籃輿,以跻山颠。
這些宮眷妃嫔,都深處宮闱,嬌養嬌慣的,哪裡經過這樣高峻險窄的所在?籃輿又不能遍及,隻得跌跌撞撞,你扶我,我攙你,連綴而上。
此時後主同着張太華,早由衛士簇擁着上了山,就是幾個有位号,得着後主寵愛的妃子,也乘籃輿相随而登。
惟有那些宮眷,都跌得花冠傾欹,羅衣皺皴,有的跌倒在地,倩人攙扶;有的剛才爬起,又複傾倒,那種艱苦情形,真堪發噱。
後主在山上,見了這般模樣,不覺哈哈大笑,心中大樂。
當下便傳旨意,至九天丈人觀暫時休憩。
早有近侍,在觀中預備齊全。
聞得聖駕将臨,觀主李若沖,率領着觀中全體道士,披了法服,鳴鐘擊鼓,拜伏在觀門以外,迎接聖駕。
後主攜着張太華,步至觀前,見李若沖率衆跪接。
久知這李道士是個有功行的,也就不肯輕慢,傳谕平身。
李若沖謝了恩,上前來引導後主,入觀随喜。
後主仍攜着太華,步入觀内,見這丈人觀,建築得甚為壯麗,四面俱是蒼松翠柏,高出雲表,濃蔭密翳,連紅日都遮蔽了,不能透入。
進了觀門,便是一帶石砌甬道,直達三清殿,殿上供奉着三清聖像。
後主同太華參過了三清,繞到後殿。
那後殿卻供奉的是玄穹上帝。
後主也親自拈香禮拜,然後由李若沖領到雲房裡面,敬上香茗。
後主飲着茶,覺得芳馨異常,看那茶色,卻是碧沉沉的與旁的香茗顔色不同;就是盛茗的碗盞,也是潔白如玉,光滑賦潤,極為可愛,便舉着茗碗,向李若沖問道:“煉師,這茶是如何煎的,卻有這樣的芳香?”李若沖回奏道:“貧道這茶,不過是武彜松蘿,卻用梅花蕊上收下的露水,盛于古磁壇中,埋在山内,已曆多年。
今日因陛下駕到,方才取出,以松柴煎煮,故此芳香異常。
”後主聽了,不覺大喜道:“煉師有這樣的情趣。
朕今日不啻置身于仙家矣。
”李若沖連連遜謝!不一會,擺上筵,雖是山肴野簌,後主因素常吃的,都是珍馐百味,把腸胃也吃膩了,忽然吃着素筵,覺得清香可口,十分受用,所以愉悅得很。
用罷了齋,便傳谕侍從,今宵在九天觀休息,明日赴丈人峰遊覽。
那後主安寝的所在,已由李若沖預備停妥。
到了晚上,即行安寝。
至次日天還未明,後主便起身,命侍從秉着火炬,照耀出觀,要往丈人峰頂,觀看日出。
就是那些妃嫔,也因要看奇異的風景,都踴躍争先,齊上峰頂。
好在九天觀已在丈人峰的峰腰,到峰颠并不很遠,且有蹬道可行,不似昨日上山那樣艱險。
不上一刻,已登峰之絕頂,其時天方黎明,後主命将火炬全行熄滅,遙望着東方。
但見那極東的天上,漸漸的射出一道光華,為雲氣蓊翳着,隐隐約約的亂晃。
忽然間那道光華,迸做了數萬道,把那雲氣,映成了五顔六色,便有車輪大一輪紅日,忽上忽下,升降不定,照耀得人的雙目不能逼視。
正在揉眼細視,忽地那輪紅日,往下一落,如墜入雲海裡面,絕無蹤影,眼前頓時黑漆漆的,絕無所見,如同夜間一般。
後主正覺驚詫,但見那光華陡然升起,一刹那頃,滿天的雲翳,完全消滅,一輪紅日,已在天上,照耀得遍地光明了。
後主點頭歎道:“紅日一出,浮雲全消。
正與那真主一出,即可削平西方,戡定禍亂一般。
但不知現在的真主,卻是何人,并于何時出現呢?” 後主歎嗟了一會,便要攜着張太華同下峰去。
回身看時,那太華帶了兩名宮人,離開自己站立之地,約有十餘丈路,在那裡看着峰下,指指點點,講論風景。
後主連連招手,叫她過來,哪裡知道,驟然之間,黑雲湧起,将日光遮住,閃電如金蛇一般,在黑雲裡面,亂竄亂射。
後主驚道:“方才紅日初升,雲翳全消,怎麼此時又黑雲蔽天,暴雨将至呢?這真是天有不測之風雲了。
”一語未畢,已是狂風驟雨,打将下來。
後主忙着要找個地方躲避一下,誰知,平空起了個霹靂,其聲之大,勢将撼搖山嶽,把後主震得目眩耳鳴,心驚魄蕩,幾乎跌倒峰頭。
好容易撐持住了,擡頭看時,這一個巨雷,已震得雨散雲收,那天上的紅日,重又現了出來,覺得分外的光明了。
後主看自己身上,已被暴雨淋得渾身俱翠,正在沒有主意,卻聽得宮人們連聲喧嚷。
連忙回頭看望,隻見那些宮人們,有的被雷震得昏暈在地;有的雖然沒有暈去,卻驚駭得玉容失色,抱定了頭,坐在亂石之上,都一個個如水淋雞一般,甚是可憐,此時正在那裡彼此詢問,所以喧嚷起來。
後主瞧着衆人的模樣,忽然念着張太華,她的膽子最小,在宮内的時候,遇着輕微的雷聲,還要掩沒兩耳,驚得躲藏不疊;如今在這高峰之上,蓦地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