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關燈
第二十二回奇珍異寶幈宮冷箫鼓畫船錦江秋話說李處耘兵至澧江,見對岸敵人防守甚嚴,知道難以飛渡。

    他便得了一個計較,分兵一支,悄悄的從上流頭偷渡過去,自己卻在正面,佯作欲渡之勢。

    那張從富,隻防着李處耘一方面,卻不料斜刺裡殺出一彪宋軍,真個是飛将軍從天而降一般,慌得措手不及,連忙回身迎戰。

    那對岸的宋兵,又飛渡過江,兩面夾攻,如何抵擋?隻得帶了敗兵,一溜煙逃進朗州去了。

     宋軍俘獲甚衆,悉至處耘帳下,獻捷報功。

    處耘檢閱俘虜那肥而且壯的人,拿來脔割作糜,分啖左右;又把幾人黥字于面,縱他回去,傳說宋軍甚是厲害,喜啖人肉。

    朗州城内聽了這個消息,頓時全城驚駭,紛紛逃避。

    等到處耘兵臨城下,城中愈加慌張。

    從富料知難以堅守,便向西山遁去;别将汪端,保護着周保權及其家屬,逃至澧江南岸一個僧寺裡面,躲藏起來。

    處耘攻入朗州城内,待延钊兵到,搜捉逃虜,尋至西山,恰巧遇着從富欲往它處,毫不費力,捉來斬首;又探訪至僧寺,搜出保權及其家屬,盡為俘虜,湖南遂平,保權解往京師,上表待罪。

     太祖下旨,釋縛入朝,保權不過十一歲的小孩子,驟睹天威,吓得他戰戰兢兢,連“萬歲”兩個字也叫不出來,惟有伏在地上,顫作一團。

    太祖見他驚懼得這般模樣,甚覺可憐!便降谕特赦,授為“右千牛衛上将軍”,葺京城舊邸院,賜他與家屬同居。

    後來保權年歲長大,累遷右羽林統軍,出知并州,也與高繼沖同一善終,這總算太祖以忠厚待人了。

     荊襄既定,太祖複拟蕩平南北,統一天下,因恐兵力過勞,不得不略事休養。

     會軍校史圭、石漢卿,入白太祖,誣陷殿前都虞侯張瓊,擁兵驕恣,擅作威福。

    太祖召瓊面訊,張瓊不但不肯認罪,倒反頂撞起來。

    太祖大怒!喝令左右掌嘴。

    那石漢卿一聞谕旨,即舉鐵撾,猛擊瓊首,血滾如注,立時暈厥。

    漢卿便将他拽出,閉置獄中。

    等到張瓊蘇醒過來,知道自己受傷甚重,料難再活,不覺大泣道:“我在壽春,身翼主上,疊中數矢;當日死了,倒也得個忠臣的名氣,如今死在獄中,落得不明不白,真是可恨!”  原來周世宗時,太祖率兵,進攻壽春,身先士卒。

    城上矢如蝟集,盡向太祖而發。

    張瓊以身蔽翼太祖,連中數矢。

    太祖方才得免,嘗撫其背,稱為忠勇。

    如今聽信石漢卿與史圭的讒言,竟忘其勞,所以張瓊言及其事。

      當下張瓊長歎一聲,将腰間所系玉帶解下,托獄吏寄回家中,以遺其母,便猛力向牆上一頭撞去,頭破腦裂,倒地而絕。

     太祖聞瓊臨死之言,複探得他家中毫無餘财,不覺後悔,命有司厚恤其家,且嚴責石漢卿魯莽,便把一個忠心救主的張瓊,活活送卻。

     到了乾德二年,範質、王薄、魏仁甫三人同日罷相,乃以趙普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趙普入相,範質等三人,同日罷職。

    中書無宰相署敕,普以白上。

    太祖道:“卿但以敕來,朕為卿署之。

    ”趙普奏道:“此乃有司之職,非帝王之事也。

    ”太祖便命翰林學士,講求故實。

    窦儀奏道:“今皇弟尹開封,同平章事,即宰相任也。

    ”太祖乃命光義署敕賜普。

    原來宋朝初年,官制多仍唐代舊例。

      同平章事,唐時已有此官,即宰相之代名詞。

    趙普既相。

    太祖拟置一副相,苦無名稱,因詢之翰林承旨陶榖。

    榖進言道:“唐有參加政事,比宰相下一級即副相也。

    ”  太祖遂命樞密直學士薛居正,兵部侍郎呂餘慶,并以本官參知政事,以為趙普之副,刺尾署銜,随宰相後,月俸雜給,視宰相減半,自是垂為定例。

     太祖既相趙普,視之左右手,事無大小,悉與咨商,有時在朝廷上面,未能決定,到了夜間,太祖便親臨普宅,商酌要政,所以趙普退朝以後,深恐禦駕降臨,不敢易去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道路已為雪落,趙普退朝,用過晚膳,對門客道:“今夜如此大雪,主上想必不來了!”門客答道:“雪夜甚寒,便是尋常百姓,也不願出門了。

    況貴為天子,豈有冒此宵寒,輕易出外。

    丞相盡可早些安寝了。

    ”趙普聞得此言,方才放心易服,退入内室,與林氏夫人,閑談片刻,将要安睡。

    忽聞有人叩門,趙普聽了,心下甚疑。

    忽阍人入報,聖駕到來。

    慌得趙普不及冠服,匆匆出迎。

    隻見太祖立于風雪之中,連忙叩拜道:“臣普接駕來遲,且衣冠未整,應該待罪。

    ”太祖笑道:“今夜大雪,卿必疑朕不出,何足言罪。

    ”一面說道,扶起普來,趨入廳事道:“朕已約光義同來,他還沒到麼?”趙普正要回答,光義已經驅馳而至。

    君臣三人,齊集廳事。

    太祖笑問趙普道:“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