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關燈
慌不忙的奏道:“臣妝宋淑貞,河南洛陽縣人,父親宋偓,在周世宗時,任左衛上将軍,現蒙陛下洪恩,任為華州節度;母親為漢永甯公主,周太祖時,曾蒙恩賜以冠帔;臣妾今年十七歲,值陛下旨意,點選繡女,官民人家,一概不許隐匿,臣妾之母,不敢違旨,所以報名應選。

    茲承天語垂詢,不敢不以上聞,望陛下赦臣妾不敬之罪!”說罷,重又俯伏在地。

    太祖見她奏對從容,語言清朗,更加喜歡!便道:“卿原來是宋偓之女,自幼生長詩禮之家,母親又是漢室公主,怪不得如此大方了。

    ”宋淑貞謝恩道:“臣妾蒲柳之質,仰荷陛下天語褒獎,何以克當。

    ”太祖即召兩名内監道:“汝二人可引宋淑貞往長春宮,改換内家裝束,侍候駕臨。

    ”兩名内監,領了旨意,宋淑貞又謝過恩,方随着兩名内監,坐乘宮車,往長春宮去了。

      太祖又命那二名繡女,擡起頭來,那女子領旨,秉正仰首,太祖禦目細看,見她相貌和宋淑貞長得相仿,隻略略豐厚一些,心下也很歡悅!又問她姓甚名誰?何方人氏?父母何人?多少年紀?那女子答道:“民女方翠娥,河南歸德府人氏,父親方以鹹,是個文士;母親陸氏,亦系儒家之女;民女今年十八歲,蒙聖上洪恩,點選入宮,民女父母,不敢有逆聖旨,所以報名上冊的。

    ”太祖聽她奏對,也很有禮節,甚是合意。

    遂又宣過兩名宮監,傳旨引方翠娥往萬春宮,改換内家裝束,在彼侍候。

     方翠娥謝恩已畢,也乘着宮車而去。

      太祖這裡,又看那第三第四名時,雖也生得美貌,卻不及宋淑貞、方翠娥兩女的從容不迫,奏對明郎了。

    當下将這上等的名冊,一一看過,吩咐總管太監,将這二十八名繡女,分派在坤甯宮、景福宮、長春宮、萬春宮去當差。

    總管太監領了旨意,引着二十八繡女,往四宮内分派。

    太祖見上等名冊發下,着内監把這二千七百七十名繡女,分别派往各宮聽差。

    内監領旨而去。

    箫管聲中,徐徐而行,直抵午朝門外,早有文武臣僚,從受禅壇繞道先至,俯伏道旁,恭迎聖駕。

     匡胤的銮輿,直入崇元殿,升了禦座,淨鞭三響。

    文武百官,各按爵位向上朝賀,行君臣禮,高呼萬歲,舞蹈已畢,有殿頭掌禮官,高喊平身免禮。

    衆官起來,文東武西,分班侍立。

     早有太師符彥卿、樞密使範質,分着左右,夾侍着周主宗訓,來至丹階,行禮叩賀。

    匡胤正欲起立答拜,有趙普奏道:“周主觀為主上之臣,君無拜臣之禮,望陛下不必謙虛,有礙君臣之禮。

    ”匡胤乃止,遂宣敕命,封宗訓為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遷居西宮。

    符彥卿、範質又着宗訓,俯伏謝恩,然後同着符太後,含着一泡眼淚,遷居西宮而去。

     周主既取消尊号,匡胤即拟改定國号,因前鄰歸德軍,在宋州,特稱宋朝,以火德王,色尚赤,改元建隆,大赦天下,頒诏各鎮。

    追贈韓通為中書令,厚禮收葬。

      又錄佐命元功,授石守信為歸德軍節度使;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張令铎為鎮安軍節度使;王審琦為泰甯官節度使;張先翰為江甯軍節度使;趙彥徽為信軍節度使,并皆掌侍衛親軍。

    擢慕容延钊為殿前都點檢;所遣副都點檢一缺,命高懷德兼任;賜皇弟匡義為殿前都虞侯,改名光義;趙普為樞密直學土;周宰相範質、守司徒,兼侍中;王溥守司空,兼門下侍郎;魏仁甫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均同平章事;其餘周主舊臣,悉進位加級,這一班攀龍附鳳的臣僚,都受了新主的寵命,莫不欣欣然各現喜色!那裡還記得周主的舊恩?從此這趙匡胤,便安安穩穩做了大宋朝第一代皇帝,史稱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太祖皇帝。

    我這書中,說不來許多徽号,但稱他為太祖就是了。

    後人有詩詠宋太祖篡奪周位,這班臣子,都一齊忘了世宗的恩德,甘心受宋朝的爵位道:周祚已移宋鼎新,首陽不食是何人? 片言未合忙投拜,可惜韓通緻殺身! 太祖大封功臣以後,又立四親廟,尊高祖眺為僖祖文獻皇帝,曾祖珽為順祖惠元皇帝,祖敬為翼祖簡恭皇帝,妣皆為皇後。

    父弘殷為宣祖昭武皇帝,每歲五享,朔望薦新,三年一袷,五年一禘。

    廟祠既定,乃尊母杜氏為皇太後,立夫人王後為皇後;原來太祖原配賀氏,生一子二女,子名德昭,在周世宗顯德五年,賀氏即因病逝世,繼娶彰德軍節度使王饒之女,世宗朝曾贈給冠帔,封瑯琊郡夫人。

    至是太祖繼位,遂立為皇後。

      又有妓女韓素梅,太祖微時,偕鄭恩等往勾欄遊玩,素梅識得太祖乃大貴之相,遂傾心相待,願以終身倚靠,作為偏房;太祖允之。

    在周世宗時,已經接至汴京,作為側室,此時亦封為惠妃。

    太祖敕封既畢,又下旨命内侍打掃宮庭,收拾寝殿,令王溥、魏仁甫為迎銮正副使,備了全副儀仗,至點檢衙署,迎請杜太後入宮。

    高懷德持節,備了皇後儀仗,迎接皇後。

    王審琦持旌,備了半副儀仗,迎接惠妃。

    又命司天監擇定入宮的吉期,前往迎接。

    範質等四位大臣,奉了旨意,到了吉期,将儀仗排劉,一路竹箫喜笛,絲竹管弦,前往迎接太後,皇後和惠妃。

    一路之上,早有地方官,知道太後、皇後一同入宮,早就預先打掃街道,沿着路旁,挂燈結彩,搭蓋了五色棚帳,凡是鳳辇經過的所在,都鋪了黃泥。

    汴京的百姓見了這般情形,也都在門前擺了香案,迎接鸾駕。

     未知太後入宮典禮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