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關燈
小
中
大
喜色,反愀然不樂起來!左右進言道:“臣等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以天下養,富貴達于極點,太後反有不悅之色,何也?”杜太後道:“先聖有言:”為君難。
‘天子為一國元首,政治所自出,倘若治臻上理,本來是尊榮的;如果有失,雖欲求為匹夫,亦不可得,你們道可憂不可憂呢?“太祖頓首再拜道:”敢不謹遵慈訓,朝夕兢兢,以迓天庥。
“太後受賀退殿,自坐安車,進仁壽宮。
那安車高四尺餘,金頂鳳頭,紅簾繡幙,四周金翅十二,金輪紅幅,乃是專備後妃們乘坐的,此時一言表過,後文便不再贅叙了。
當下太祖送杜太後進了仁壽宮,告辭退出,自往坤甯宮,與皇後相見。
皇後、惠妃聞得太祖到來,一同俯伏接駕,太祖傳旨平身。
入宮之後,與皇後聚談一番,即命惠妃居住景福宮。
惠妃謝了聖恩,有了安身之處,便向太祖、皇後之前告退,自向景福宮居住去了。
太祖從此做了皇帝,有皇後、惠妃陪伴,早歡暮樂,也算快活的了。
但是太祖尚是心懷不足,一天想起宮中的嫔禦不足,隻有皇後、惠妃二人共處,未免太覺寂寞。
從來說的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朕既貴為天子,自應玉食萬方,享天下的供奉,雖不必像古時帝皇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也不可缺少了嫔禦,使天下人民笑朕枉為天子之尊,不知享受富貴;況且宮院裡面,因周世宗生性儉樸,不肯點選良家女子入宮,所以侍候的宮女,隻有寥寥數十人,如何能夠給侍六宮呢?朕何不以此為題,點選繡女,揀那美貌的封為嫔妃,姿色略下的給侍六宮呢!主張既定,便傳下旨意,分遣内監,往開、歸、陳、許四處屬下,挑選繡女。
這道聖旨一下,那開、歸、陳、許四府所屬的州縣,地方官,便忙着供應内監,調查民家有無女兒;那各州縣的百姓,沒有女兒的,還可以相安無事,有女兒的,便不免奔走呼号,沒法隐匿。
但州縣官奉着聖旨,又有内監監視着,那裡敢怠慢一點兒?早已派遣了差役,命地保引導了,挨戶嚴查,不準隐匿。
衆百姓聽到了這個消息,更加驚慌,那已許字而未成陷的,便趕緊通知男家,草草的成了親;那沒有許字的,便把女兒胡亂送給人家去成婚,也不問這人的年齡幾何,有妻無妻,隻把女兒嫁了丈夫,免得點選上冊,就算得了性命。
所以,有一夕之間,而得婚數妻的;也有少女配了老夫的,富家嫁了窮人的,紛紛擾擾,真是遇了大難一般。
那些百姓,聞得點繡女,為何要如此驚惶着急呢?點進宮去,也不過是吃飯睡覺,和外面一樣的度日,并沒犯着死罪,因甚要這樣的烏亂,豈非是自讨苦吃麼? 況且相貌生得美麗的,點進宮去,中了皇帝的意,将來為妃為後都不一定,還有使母家享受富貴的希望,何生把女兒胡亂送人呢?隻因為父母之心,皆巴望兒女能夠常在膝下,一家團聚,可以叙着天倫之樂。
倘若被選了去,便埋沒深宮,永遠不能再和父母見面,竟與死了一般。
至于得中皇帝之意,為妃為後,雖不一定,但是這種希望,這種際遇,乃是一千個繡女之中,難得有一個的。
古人說得好,伴君如伴虎;即使中了上意,做了妃嫔,那天顔的喜怒,是不可測的,設或得罪了皇帝,非但女兒的性命,不得活在世上,就是家門也恐不得保全。
那些百姓,存了這個心,所以情願女兒嫁個貧賤的人家,度那安穩的日子,不願意女兒進宮,希望那不可必得的富貴。
因此聽到了挨戶搜查的消息,便慌亂異常,不問好歹,把女兒去挨送于人,這也是父母愛女兒的心,人人所同的,所以表明一番。
閑話休贅,單說那些地方官,派着公差,由地保帶領着,各處搜查。
那有女兒的人家,雖然把女兒紛紛的送到人家去成婚,究竟不能送盡了一個不剩的;況且官府得這個消息,早出有示谕,限定在點繡女的期内,官民人家,一律不許結婚,倘不遵依,便是有意隐匿繡女,違逆聖旨,男女兩家,合門處斬。
這一來那些有女兒的人,便是要送給人家,也沒人敢收納,隻得聽那内監和地方官上了名冊,不敢違拗。
選了一月有餘,在四屬州縣,選到了三千名繡女,卻把來細細的挑選了幾日,隻挑出三十名最美麗的,作為上等;挑得姿首略次一些的,一百七十名,作為中等;其餘二千八百名,又剔去了二百名有暗疾的,吩咐退還母家,隻剩二千六百名,作為下等。
當時分定了等次,便由總管内監,奏知太祖,各屬所選的繡女,已經來至汴京,請旨定奪。
太祖聞奏,心下大悅!即命内監先把名冊呈進,總管奉旨,便把三本名冊呈上。
太祖取過一冊,隻見那名冊分着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冊上,隻有三十人,遂傳旨先把上等的三十名,傳令進見。
一聲旨下,那三十名繡女,已由内監引到禦階,花枝招展的拜伏在地,齊吐莺聲,三呼萬歲。
太祖聽了這般嬌嫩的聲音,已經心花大開,不勝喜悅!亟命那第一個繡女擡起頭來,那個女子得了旨意,怎敢有違?便含羞帶愧的,秉正了身軀,将頭仰起。
太祖見她生得果然美麗,遂問她:“你叫什麼名字?父親做甚事情?何處人氏?可一一奏明。
”衆繡女的姓名年歲和籍貫履曆,本來載明在冊上,太祖明明知道為何要問她呢?因為看她長得容貌出衆,心内着實愛她,隻聽她奏對的言詞,是否清朗,乃是故意問的。
那女子聽了,早不
‘天子為一國元首,政治所自出,倘若治臻上理,本來是尊榮的;如果有失,雖欲求為匹夫,亦不可得,你們道可憂不可憂呢?“太祖頓首再拜道:”敢不謹遵慈訓,朝夕兢兢,以迓天庥。
“太後受賀退殿,自坐安車,進仁壽宮。
那安車高四尺餘,金頂鳳頭,紅簾繡幙,四周金翅十二,金輪紅幅,乃是專備後妃們乘坐的,此時一言表過,後文便不再贅叙了。
當下太祖送杜太後進了仁壽宮,告辭退出,自往坤甯宮,與皇後相見。
皇後、惠妃聞得太祖到來,一同俯伏接駕,太祖傳旨平身。
入宮之後,與皇後聚談一番,即命惠妃居住景福宮。
惠妃謝了聖恩,有了安身之處,便向太祖、皇後之前告退,自向景福宮居住去了。
太祖從此做了皇帝,有皇後、惠妃陪伴,早歡暮樂,也算快活的了。
但是太祖尚是心懷不足,一天想起宮中的嫔禦不足,隻有皇後、惠妃二人共處,未免太覺寂寞。
從來說的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朕既貴為天子,自應玉食萬方,享天下的供奉,雖不必像古時帝皇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也不可缺少了嫔禦,使天下人民笑朕枉為天子之尊,不知享受富貴;況且宮院裡面,因周世宗生性儉樸,不肯點選良家女子入宮,所以侍候的宮女,隻有寥寥數十人,如何能夠給侍六宮呢?朕何不以此為題,點選繡女,揀那美貌的封為嫔妃,姿色略下的給侍六宮呢!主張既定,便傳下旨意,分遣内監,往開、歸、陳、許四處屬下,挑選繡女。
這道聖旨一下,那開、歸、陳、許四府所屬的州縣,地方官,便忙着供應内監,調查民家有無女兒;那各州縣的百姓,沒有女兒的,還可以相安無事,有女兒的,便不免奔走呼号,沒法隐匿。
但州縣官奉着聖旨,又有内監監視着,那裡敢怠慢一點兒?早已派遣了差役,命地保引導了,挨戶嚴查,不準隐匿。
衆百姓聽到了這個消息,更加驚慌,那已許字而未成陷的,便趕緊通知男家,草草的成了親;那沒有許字的,便把女兒胡亂送給人家去成婚,也不問這人的年齡幾何,有妻無妻,隻把女兒嫁了丈夫,免得點選上冊,就算得了性命。
所以,有一夕之間,而得婚數妻的;也有少女配了老夫的,富家嫁了窮人的,紛紛擾擾,真是遇了大難一般。
那些百姓,聞得點繡女,為何要如此驚惶着急呢?點進宮去,也不過是吃飯睡覺,和外面一樣的度日,并沒犯着死罪,因甚要這樣的烏亂,豈非是自讨苦吃麼? 況且相貌生得美麗的,點進宮去,中了皇帝的意,将來為妃為後都不一定,還有使母家享受富貴的希望,何生把女兒胡亂送人呢?隻因為父母之心,皆巴望兒女能夠常在膝下,一家團聚,可以叙着天倫之樂。
倘若被選了去,便埋沒深宮,永遠不能再和父母見面,竟與死了一般。
至于得中皇帝之意,為妃為後,雖不一定,但是這種希望,這種際遇,乃是一千個繡女之中,難得有一個的。
古人說得好,伴君如伴虎;即使中了上意,做了妃嫔,那天顔的喜怒,是不可測的,設或得罪了皇帝,非但女兒的性命,不得活在世上,就是家門也恐不得保全。
那些百姓,存了這個心,所以情願女兒嫁個貧賤的人家,度那安穩的日子,不願意女兒進宮,希望那不可必得的富貴。
因此聽到了挨戶搜查的消息,便慌亂異常,不問好歹,把女兒去挨送于人,這也是父母愛女兒的心,人人所同的,所以表明一番。
閑話休贅,單說那些地方官,派着公差,由地保帶領着,各處搜查。
那有女兒的人家,雖然把女兒紛紛的送到人家去成婚,究竟不能送盡了一個不剩的;況且官府得這個消息,早出有示谕,限定在點繡女的期内,官民人家,一律不許結婚,倘不遵依,便是有意隐匿繡女,違逆聖旨,男女兩家,合門處斬。
這一來那些有女兒的人,便是要送給人家,也沒人敢收納,隻得聽那内監和地方官上了名冊,不敢違拗。
選了一月有餘,在四屬州縣,選到了三千名繡女,卻把來細細的挑選了幾日,隻挑出三十名最美麗的,作為上等;挑得姿首略次一些的,一百七十名,作為中等;其餘二千八百名,又剔去了二百名有暗疾的,吩咐退還母家,隻剩二千六百名,作為下等。
當時分定了等次,便由總管内監,奏知太祖,各屬所選的繡女,已經來至汴京,請旨定奪。
太祖聞奏,心下大悅!即命内監先把名冊呈進,總管奉旨,便把三本名冊呈上。
太祖取過一冊,隻見那名冊分着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冊上,隻有三十人,遂傳旨先把上等的三十名,傳令進見。
一聲旨下,那三十名繡女,已由内監引到禦階,花枝招展的拜伏在地,齊吐莺聲,三呼萬歲。
太祖聽了這般嬌嫩的聲音,已經心花大開,不勝喜悅!亟命那第一個繡女擡起頭來,那個女子得了旨意,怎敢有違?便含羞帶愧的,秉正了身軀,将頭仰起。
太祖見她生得果然美麗,遂問她:“你叫什麼名字?父親做甚事情?何處人氏?可一一奏明。
”衆繡女的姓名年歲和籍貫履曆,本來載明在冊上,太祖明明知道為何要問她呢?因為看她長得容貌出衆,心内着實愛她,隻聽她奏對的言詞,是否清朗,乃是故意問的。
那女子聽了,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