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關燈
世宗聽了大喜道:“卿詩清新已極,不想戎馬之士,亦擅文詞,可見吾國人材之盛,不同他邦!朕之美人,亦善吟詠,當命和卿之詩,以示寵異。

    ”遂命杜文姬速題一首,以和匡胤之詩。

    杜文姬奉了旨意,不加思索,即吟詩呈上,其詩道:梅花枝上雪再融,一夜高風激轉冬;芳草池塘冰未薄,柳條如線着春工。

     世宗覽了文姬之詩,稱贊不已道:“美人所吟,與趙點檢之詩,工力悉敵,正未可以判分優劣也。

    ”正在諷通稱賞,忽見鄭恩大踏步上樓道:“臣亦有花來獻。

    ” 世宗喜道:“卿之所獻,當更出色!”即命左右取來,乃是枯桑一枝。

    世宗笑道:“卿所獻者,不過枯桑一枝,并非奇花異卉,有什麼好處呢?”鄭恩道:“臣之所獻,與衆不同,汴京城内,若無此物,則人民皆盡寒凍而死。

    ”世宗問道:“亦有說乎?”鄭恩道:“臣亦有俚言四句,敢為陛下詠之。

    ”即朗聲吟詩道:“竹籬疏處見梅花,盡是尋常賣酒家;争似汴京千萬頃,春風無地不桑麻。

    ” 鄭恩吟畢,匡胤從旁奏道:“鄭恩所獻,比臣之梅花優勝,願陛下三複其詩。

    ” 世宗喜道:“二卿處處不忘忠愛,朕躬自能領會。

    ”因命内侍,賜二人禦酒各一金巵,以旌其獻花進谏之功。

    二人頓首謝恩,飲了禦酒,立于欄幹之外,但見獻花之臣,紛紛而進。

    世宗命内侍一一收納,當心培植。

      直至薄暮,獻花的人都已退去,世宗見匡胤、鄭恩仍直立欄幹之外,因問道:“卿等此時尚未歸去,豈有事欲奏朕躬也?”匡胤聞言,乘機進谏道:“臣等見陛下累月不朝,荒于政事,心中惶惑,不知所措。

    願陛下親大臣,勤庶政,則國家有磐石之安,而社稷有泰山之固,其歡樂當比歌舞宴飲,高過萬倍了。

    ”世宗道:“朕昔日因幹戈擾攘,無少閑暇。

    今日國家升平,南方臣服,正當尋歡取樂,以娛生平,故與二姬略事遊覽,卿等何必瑣瑣煩渎呢?人生在世,如草頭垂露,天年易盡,二卿值此太平之時,亦宜日與親知故舊,宴遊歡樂,以盡天年,方不緻虛生一世,何苦辛勞栖惶,争名奪利,沒有休息的時候呢?”鄭恩進谏道:“陛下當日何等英武剛毅!今乃出此貪圖安樂之語,殊非臣等所望,況寡欲所以養生,美色醇酒,實戕身之刀劍。

    陛下聖容,昔日何等威嚴!今因貪戀酒色,已是清減異常,倘有不測,悔之莫及矣!”世宗道:“二卿且退,朕自知之。

    ”說罷,竟不與二人多言,拂袖回宮而去。

    二人見世宗絕無省悟之意,隻得嗟歎而退。

     過了一日,司天監忽然上奏,說是星火侵入紫微垣内,宮廷之中,恐有火災,急宜修省,以禳天災。

    世宗見了章奏,也沒什麼動靜。

    匡胤便與鄭恩商議道:“主上荒淫酒色,天象示儆于上也不加理會,若不及早設法,勢将無可挽救了。

    ”鄭恩道:“我等直言進谏,主上竟不聽從,更有何法可施呢?”匡胤附耳言道:“我們乘着司天監奏宮廷有火災的機會,可如此這般而行。

    若把樓台毀去,美色絕了根株,主上沒了迷惑的人,又失了遊觀之地,自然恢複往時的原狀了。

    ”鄭恩喜道:“此計甚妙!連着根株,一齊鋤去,哪怕主上不省悟呢!”二人商議好了,便去秘密布置,吩咐守宮禁軍,備下硝磺引火之物,候至夜間舉事。

    那些禁軍,都歸匡胤統帶,聽了主帥的密令,自然不敢有違。

     分遣已定,等到二更以後,匡胤、鄭恩早雜在禁軍之中,混入宮内,藏匿于賞花樓左近。

    此時夜深人靜,但聽得樓上歌聲徹耳,音樂齊奏,世宗正與二美人飲酒取樂。

    鄭恩見時候已至,便在樓之側首放起火來。

    時當冬令,深夜之間,朔風大作,一刻之頃,火趁風威,順着風勢向賞花樓燒去,煙焰漲天,火光四照。

    汴京城中的人,都從睡夢裡驚醒,沸翻盈天,都說是皇宮内苑走了水,軍民人等,文武百官,一齊七手八腳,趕來救火。

    那時火勢正盛,哪裡撲滅得來?世宗恰在樓上,左擁秦弱蘭,右攜杜文姬,酣呼暢飲,笙歌徹耳,如何知道起火?幸虧有個宮人,瞧見了火光,倉皇報知世宗道:“内苑裡起了火了!”世宗大驚,忙撇了酒杯,離開禦座,步向窗前看視,隻見紅光彌漫,煙焰漲天,已直燒到賞花樓上。

    内監宮人,見勢不佳,忙請世宗避火。

    世宗這時驚惶失措,忙命内監挽扶着往樓下奔避,哪裡還顧得秦、杜二美人和這些歌姬舞女呢?剛才跑至扶梯下面,恰見鄭恩從火光中奔來,大叫:“主公休慌,臣來救駕也。

    ”說罷,即将世宗負于背上,逃出外面,脫離火窟。

     秦弱蘭、杜文姬也帶跌帶爬,跑下樓來,哭泣哀号道:“誰人救妾,妾當奏知聖上,官上加官,以報其德。

    ”那些禁軍早經匡胤囑咐,不準援救秦、杜二美人和一班歌姬舞女。

    一任她們哀呼求助,隻顧救火,絕不理睬。

    此時匡胤卻從側首轉出,向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