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三回金樽檀闆度良宵玉骨冰肌葬火窟話說鄭恩聽了那人的言語,心下想道:“主上果然縱欲無度,道路傳言,絕非虛僞,我今既已回朝,自當面折廷诤,挽回主上之意。
”當下便向那人說道:“照你的言語講來,價錢果然不大,可惜我不貪富貴,并不要這花進獻朝廷,你快去賣給他人吧。
”說着,早率了随從人等,策馬入城,徑叩宮門,請見世宗。
世宗聽說鄭恩奉使回朝,便傳入内苑,在賞花樓延見。
因其是親信之臣,又系微賤時候的舊交,可以無須避忌,所以并不命退女樂,即召他入内。
鄭恩聽了宣召,便大踏步走入内苑,舉目觀看,果與前日不同。
隻見樓台金碧,高插雲霄,珠簾垂地,輝生四壁;隐隐的瞧見許多美人,都執着樂器,侍立在簾内;那樓的左右前後,都環繞着奇花異卉,并不知道是什麼花,隻覺得鮮豔奪目,芬芳撲鼻,也不仔細看視,随定内侍,直達樓上,見世宗居中而坐,兩旁陪侍着兩個絕色女子,都是宮裝豔服,容光照人。
鄭恩趨近禦座,俯伏行禮,高呼萬歲。
世宗即命平身道:“卿沿途辛苦,不必行此大禮!”鄭恩謝過了恩,将奉使之事,一一奏明。
遂又頓首奏道:“陛下與臣等起自戎馬之中,英明神武,聲威播于天下,山陬水涯,莫不稱頌,皆以為堯舜重生,湯武再世,統一四海,掃蕩群雄,重睹太平,即在目前。
乃臣出使返命,沿途之上,人民議論,大異昔日,都疾首蹙額,傳說陛下納了南唐美女,終日不理朝政,酣歌恒舞,為長夜之飲;建造樓台,并興土木,百姓盡生憂慮,惟恐北漢引誘遼人興兵入寇,大有朝不保暮的景象。
臣聽了這般說法,瞧了這樣情形,還道是傳聞之言,不足深信。
誰料行近汴京,竟有無數愚民,運了許多奇花異卉,入京販賣,一花之微,乃至索價千金。
臣目睹此事,甚為詫異! 因而詳細探問,方知陛下起造樓台,命群臣各獻花卉,栽種内苑,逢迎之臣,重價購買,希圖邀寵。
如此行徑,非特荒于政事,且啟宵小幸進之門,臣恐禍患将從此起。
願陛下屏除美色,親賢臣,遠小人,重振舊日精神,講求治理,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鄭恩奏畢,世宗谕道:”卿之忠心,朕所深知,遠出歸朝,風霜勞頓,宜加休息。
至于卿之所奏,朕自有主張,可以毋須憂慮。
“因命鄭恩官還原職,在朝伴駕,并賜假半月,以酬其勞。
鄭恩見世宗溫語慰谕,恩禮有加,不便多渎,隻得謝恩,退出宮來,回歸府第,休息了一夜。
次日黎明起身,即往會見群臣。
範質、王溥與匡胤等,因世宗不出視朝,都在朝房聚集商議,無計挽回聖意,見鄭恩到來,各自起身相迎,詢問出使情形。
鄭恩詳細述了一遍,便向範質、王溥道:“主人貪戀美色不理政事,兩位丞相執掌朝綱,為百僚之首,何不盡力谏阻?” 範質、王溥齊聲說道:“我等非不力谏,奈主上不肯垂聽,沒法可想。
”鄭恩又對匡胤道:“兄與主上義結金蘭,富貴與共,宜匡弼過失,以盡寸心,奈何亦緘默不言,袖手旁觀呢?”匡胤深知鄭恩性情暴躁,倘與辯白,恐怕惹出事來。
便含笑答道:“賢弟責備,我已知過,停會兒請至我處,共商挽回之策。
”衆人見匡胤不與鄭恩争辯,也知其意,盡皆嘿嘿無言。
範質等便商議了一會政事,各自散去。
鄭恩随了匡胤來至家中,分賓坐下。
匡胤說道:“賢弟适在朝房,責我不谏主上,我非不欲苦谏,無如屢次進言,俱被拒絕。
若不自知份量,再行冒渎,必獲罪戾。
再三思維,隻有用谲谏之法,使主上自己省悟,否則雖有千言萬語,主上正在沉溺不返的時候,恐亦徒勞無功!”鄭恩謝道:“弟性愚直,适間開罪于兄,還請原宥!但不知如何谲谏,望兄指教!”匡胤道:“近日主上命群臣各獻花卉,我與賢弟何不如此如此,以進花為名,暗寓諷谏,或可補救于萬一也。
”鄭恩道:“此法固妙,但我于文字不甚懂得,如何能行此事?”匡胤道:“這個容易,我們先預約好了,明日便可應用。
”當下匡胤一一整備齊全,又教導了鄭恩。
到得次日,匡胤、鄭恩也随着進花的官員,齊入内苑,直趨樓前。
世宗與秦弱蘭、杜文姬兩個美人正在樓上酣飲,一眼瞥見了匡胤,便道:“卿亦來進花麼?” 匡胤趨近禦前,恭身答道:“陛下既有旨意,臣等安敢不來進獻!”世宗喜道:“卿所進的,必是名花!”匡胤乃舉梅花一枝道:“臣所進者,江南第一枝也。
” 世宗命内侍接過,植于内苑,因問道:“此花有何好處,卿卻稱為江南第一枝?” 匡胤道:“此花與衆不同,迥異尋常,雪裡芳華,吐清香以挺秀,陽春獨發,占百花之魁首,昔人賞有詩贊之道:一夜東風着意催,初無心事占春魁;年年為報南枝信,不許群芳作伴開。
”
”當下便向那人說道:“照你的言語講來,價錢果然不大,可惜我不貪富貴,并不要這花進獻朝廷,你快去賣給他人吧。
”說着,早率了随從人等,策馬入城,徑叩宮門,請見世宗。
世宗聽說鄭恩奉使回朝,便傳入内苑,在賞花樓延見。
因其是親信之臣,又系微賤時候的舊交,可以無須避忌,所以并不命退女樂,即召他入内。
鄭恩聽了宣召,便大踏步走入内苑,舉目觀看,果與前日不同。
隻見樓台金碧,高插雲霄,珠簾垂地,輝生四壁;隐隐的瞧見許多美人,都執着樂器,侍立在簾内;那樓的左右前後,都環繞着奇花異卉,并不知道是什麼花,隻覺得鮮豔奪目,芬芳撲鼻,也不仔細看視,随定内侍,直達樓上,見世宗居中而坐,兩旁陪侍着兩個絕色女子,都是宮裝豔服,容光照人。
鄭恩趨近禦座,俯伏行禮,高呼萬歲。
世宗即命平身道:“卿沿途辛苦,不必行此大禮!”鄭恩謝過了恩,将奉使之事,一一奏明。
遂又頓首奏道:“陛下與臣等起自戎馬之中,英明神武,聲威播于天下,山陬水涯,莫不稱頌,皆以為堯舜重生,湯武再世,統一四海,掃蕩群雄,重睹太平,即在目前。
乃臣出使返命,沿途之上,人民議論,大異昔日,都疾首蹙額,傳說陛下納了南唐美女,終日不理朝政,酣歌恒舞,為長夜之飲;建造樓台,并興土木,百姓盡生憂慮,惟恐北漢引誘遼人興兵入寇,大有朝不保暮的景象。
臣聽了這般說法,瞧了這樣情形,還道是傳聞之言,不足深信。
誰料行近汴京,竟有無數愚民,運了許多奇花異卉,入京販賣,一花之微,乃至索價千金。
臣目睹此事,甚為詫異! 因而詳細探問,方知陛下起造樓台,命群臣各獻花卉,栽種内苑,逢迎之臣,重價購買,希圖邀寵。
如此行徑,非特荒于政事,且啟宵小幸進之門,臣恐禍患将從此起。
願陛下屏除美色,親賢臣,遠小人,重振舊日精神,講求治理,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鄭恩奏畢,世宗谕道:”卿之忠心,朕所深知,遠出歸朝,風霜勞頓,宜加休息。
至于卿之所奏,朕自有主張,可以毋須憂慮。
“因命鄭恩官還原職,在朝伴駕,并賜假半月,以酬其勞。
鄭恩見世宗溫語慰谕,恩禮有加,不便多渎,隻得謝恩,退出宮來,回歸府第,休息了一夜。
次日黎明起身,即往會見群臣。
範質、王溥與匡胤等,因世宗不出視朝,都在朝房聚集商議,無計挽回聖意,見鄭恩到來,各自起身相迎,詢問出使情形。
鄭恩詳細述了一遍,便向範質、王溥道:“主人貪戀美色不理政事,兩位丞相執掌朝綱,為百僚之首,何不盡力谏阻?” 範質、王溥齊聲說道:“我等非不力谏,奈主上不肯垂聽,沒法可想。
”鄭恩又對匡胤道:“兄與主上義結金蘭,富貴與共,宜匡弼過失,以盡寸心,奈何亦緘默不言,袖手旁觀呢?”匡胤深知鄭恩性情暴躁,倘與辯白,恐怕惹出事來。
便含笑答道:“賢弟責備,我已知過,停會兒請至我處,共商挽回之策。
”衆人見匡胤不與鄭恩争辯,也知其意,盡皆嘿嘿無言。
範質等便商議了一會政事,各自散去。
鄭恩随了匡胤來至家中,分賓坐下。
匡胤說道:“賢弟适在朝房,責我不谏主上,我非不欲苦谏,無如屢次進言,俱被拒絕。
若不自知份量,再行冒渎,必獲罪戾。
再三思維,隻有用谲谏之法,使主上自己省悟,否則雖有千言萬語,主上正在沉溺不返的時候,恐亦徒勞無功!”鄭恩謝道:“弟性愚直,适間開罪于兄,還請原宥!但不知如何谲谏,望兄指教!”匡胤道:“近日主上命群臣各獻花卉,我與賢弟何不如此如此,以進花為名,暗寓諷谏,或可補救于萬一也。
”鄭恩道:“此法固妙,但我于文字不甚懂得,如何能行此事?”匡胤道:“這個容易,我們先預約好了,明日便可應用。
”當下匡胤一一整備齊全,又教導了鄭恩。
到得次日,匡胤、鄭恩也随着進花的官員,齊入内苑,直趨樓前。
世宗與秦弱蘭、杜文姬兩個美人正在樓上酣飲,一眼瞥見了匡胤,便道:“卿亦來進花麼?” 匡胤趨近禦前,恭身答道:“陛下既有旨意,臣等安敢不來進獻!”世宗喜道:“卿所進的,必是名花!”匡胤乃舉梅花一枝道:“臣所進者,江南第一枝也。
” 世宗命内侍接過,植于内苑,因問道:“此花有何好處,卿卻稱為江南第一枝?” 匡胤道:“此花與衆不同,迥異尋常,雪裡芳華,吐清香以挺秀,陽春獨發,占百花之魁首,昔人賞有詩贊之道:一夜東風着意催,初無心事占春魁;年年為報南枝信,不許群芳作伴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