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回躍龍馬大破唐軍遞雁帛勉勵舊友話說皇甫晖、姚鳳失了清流關,奔入滁州,未及修繕守備,周兵已如飛追來。
皇甫晖、姚鳳無法可施,隻得将吊橋拆毀,總道可以暫時阻住周師,使他不能近城。
哪裡知道統帥趙匡胤來至壕前,勒馬一躍,竟跳過七八丈寬闊的壕渠,絕不沾泥帶水,從從容容的立在城下。
那些周兵,瞧見主帥已經跳過壕去,哪裡還肯怠慢,個個奮勇争先,跳入水中,凫水而過。
晖、鳳二人見周營的兵将如此勇猛,這一驚非同小可,慌忙避入城内,閉門自守。
匡胤便命攻城。
一聲令下,部下的二萬人馬,将滁州圍住,四面駕起雲梯,出力攻打。
忽聞城上有人高聲說:“請周将前來答話。
” 匡胤舉目觀看,見城上立定的并非他人,就是南唐的大将皇甫晖。
匡胤躍馬上前道:“事已至此,有甚言語,趕快說來。
”皇甫晖向匡胤拱手道:“來者可是趙統軍麼?我與你本無私仇宿恨,不過各為其主,請你暫停攻打,讓出空地,容我軍成列了和你決一勝負。
我若再行戰敗,願将此城奉獻。
”匡胤聽罷,哈哈大笑道:“你不過是緩兵之計,我也不怕你飛上天去,就寬你須臾之死,有何妨礙!”說畢,即令軍士暫停進攻,并約退一裡之地,列成陣勢,等候皇甫晖出戰。
皇甫晖、姚鳳果将城門開放,率領人馬出城,陣勢尚未布好,匡胤突然沖入唐軍隊裡,唐軍阻擋不住,前隊大亂。
皇甫晖措手不及,被匡胤一棍打中肩胛,“啊喲”一聲,撞下馬來。
姚鳳見了,急來相救,不防周兵擁上,刀槍齊施,馬匹受傷,前蹄一失,也将姚鳳翻跌在地。
周兵哄将上來,把皇甫晖、姚鳳一齊捉住。
唐兵見主将被擒,吓得魂飛魄散,紛紛潰散,滁州城内,早巳不見唐兵的蹤迹。
匡胤率軍入城,一座滁州,垂手而得。
匡胤安民已畢,即遣使押解皇甫晖、姚鳳,向世宗處報捷;然後分遣諸将,各帶人馬,防守四城。
吩咐要小心謹慎,以防不測。
其時匡胤之父趙弘殷,奉了世宗之命,帶領後隊前來。
到得滁州,已是深夜,令人傳呼啟城。
匡胤傳令軍中道:“父子雖是至親,守城系屬王事,且今賊氛未淨,恐有餘黨,隐伏城内乘機作亂,不可啟城。
”弘殷聽了,沒有法想,隻得在城外野宿一宵。
到得次日天明,方能入城。
世宗接到匡胤捷報,心下甚喜!命翰林學士窦儀,往滁州籍記帑藏财帛,窦儀領旨,徑至滁州。
由匡胤一一交付,籍記清楚,匡胤适因犒賞軍士,令親吏往庫内取絹數匹。
窦儀不允道:“公初取滁州時雖把庫中所有之物,一齊取去,亦無妨礙。
今已籍為官物,非有皇上诏書,不得支付,請公勿怪!“親吏回報匡胤。
匡胤歎道:”窦學士守正不阿,真忠義之士!“非但沒有怒意,并且十分器重窦儀! 過了幾日,有新授滁州判官到任,方才來至滁州,即行拜谒匡胤。
匡胤接見之下,才知這新任判官姓趙,名普,字則平,本貫薊州人氏,因避亂徙居洛陽。
永興節度使劉詞,知其品學兼優,才能出衆,聘為幕僚,甚是器重。
趙普也實心任事,幫着劉詞,施行了許多善政。
至是劉詞已卒,臨殁時備了遺疏,推薦趙普,說他才具優長,可當大任,請朝廷錄用。
現在滁州初定,一切官吏,均須徐授,同平章事範質,又舉薦他,世宗便命為滁州判官。
趙普奉了旨意,束裝起身,不日已抵滁州。
素聞匡胤大名,久思一見,所以初到滁州,不及料理旁的事情,即來晉谒匡胤。
匡胤見他人物軒昂,言詞清朗,已是十分中意,隻不知才情如何,要想試他一試。
其時因新得滁州,深恐潰兵散勇,暗中匿迹,或為南唐探聽軍情,或聯絡地方匪徒,擾亂秩序,稍一不慎,為患非淺,故部下舉辦清鄉。
這日,兵士捉到鄉民一百餘名,完全指為盜匪,匡胤并不訊問,即命行刑。
卻巧趙普自與匡胤相見之後,語言甚為投機,每日必在匡胤那裡,幫着辦理事情。
因見部兵捉獲盜匪,并不訊問即便行刑,心下很不為然,遂向匡胤抗議道:“這一百餘人,說他們是盜匪,并沒真贓實據,未曾加以審問,便将他們一律斬首,情真罪當,倒也罷了。
倘若有挾嫌圖報,誣良為盜的事情,問也不問一問,即把來殺了,豈非視人命為兒戲麼?”匡胤笑道:“你究屬是書生本色,說話未免有些迂腐。
要知道這裡的百姓都是俘虜,我把他們一律赦免,不行治罪,已是法外施仁。
如今還不改悔,甘心為盜,若不立正典刑,何以儆戒将來呢?”趙普道:“公言差矣!我們對于南唐,隻應把李璟一人視為敵國,其餘如南唐的将帥,雖然和我們敵對,乃是食人之祿,理當忠人之事。
在上陣交鋒時候,自然認做敵人,倘若投降我們,或是已與我們不再抵抗,就不應該把他視為敵國,要與自己的人一樣看待,方合道理。
何況那些百姓無知無識,無權無勇,雖身居南唐境内,乃是無辜之人,如何可
皇甫晖、姚鳳無法可施,隻得将吊橋拆毀,總道可以暫時阻住周師,使他不能近城。
哪裡知道統帥趙匡胤來至壕前,勒馬一躍,竟跳過七八丈寬闊的壕渠,絕不沾泥帶水,從從容容的立在城下。
那些周兵,瞧見主帥已經跳過壕去,哪裡還肯怠慢,個個奮勇争先,跳入水中,凫水而過。
晖、鳳二人見周營的兵将如此勇猛,這一驚非同小可,慌忙避入城内,閉門自守。
匡胤便命攻城。
一聲令下,部下的二萬人馬,将滁州圍住,四面駕起雲梯,出力攻打。
忽聞城上有人高聲說:“請周将前來答話。
” 匡胤舉目觀看,見城上立定的并非他人,就是南唐的大将皇甫晖。
匡胤躍馬上前道:“事已至此,有甚言語,趕快說來。
”皇甫晖向匡胤拱手道:“來者可是趙統軍麼?我與你本無私仇宿恨,不過各為其主,請你暫停攻打,讓出空地,容我軍成列了和你決一勝負。
我若再行戰敗,願将此城奉獻。
”匡胤聽罷,哈哈大笑道:“你不過是緩兵之計,我也不怕你飛上天去,就寬你須臾之死,有何妨礙!”說畢,即令軍士暫停進攻,并約退一裡之地,列成陣勢,等候皇甫晖出戰。
皇甫晖、姚鳳果将城門開放,率領人馬出城,陣勢尚未布好,匡胤突然沖入唐軍隊裡,唐軍阻擋不住,前隊大亂。
皇甫晖措手不及,被匡胤一棍打中肩胛,“啊喲”一聲,撞下馬來。
姚鳳見了,急來相救,不防周兵擁上,刀槍齊施,馬匹受傷,前蹄一失,也将姚鳳翻跌在地。
周兵哄将上來,把皇甫晖、姚鳳一齊捉住。
唐兵見主将被擒,吓得魂飛魄散,紛紛潰散,滁州城内,早巳不見唐兵的蹤迹。
匡胤率軍入城,一座滁州,垂手而得。
匡胤安民已畢,即遣使押解皇甫晖、姚鳳,向世宗處報捷;然後分遣諸将,各帶人馬,防守四城。
吩咐要小心謹慎,以防不測。
其時匡胤之父趙弘殷,奉了世宗之命,帶領後隊前來。
到得滁州,已是深夜,令人傳呼啟城。
匡胤傳令軍中道:“父子雖是至親,守城系屬王事,且今賊氛未淨,恐有餘黨,隐伏城内乘機作亂,不可啟城。
”弘殷聽了,沒有法想,隻得在城外野宿一宵。
到得次日天明,方能入城。
世宗接到匡胤捷報,心下甚喜!命翰林學士窦儀,往滁州籍記帑藏财帛,窦儀領旨,徑至滁州。
由匡胤一一交付,籍記清楚,匡胤适因犒賞軍士,令親吏往庫内取絹數匹。
窦儀不允道:“公初取滁州時雖把庫中所有之物,一齊取去,亦無妨礙。
今已籍為官物,非有皇上诏書,不得支付,請公勿怪!“親吏回報匡胤。
匡胤歎道:”窦學士守正不阿,真忠義之士!“非但沒有怒意,并且十分器重窦儀! 過了幾日,有新授滁州判官到任,方才來至滁州,即行拜谒匡胤。
匡胤接見之下,才知這新任判官姓趙,名普,字則平,本貫薊州人氏,因避亂徙居洛陽。
永興節度使劉詞,知其品學兼優,才能出衆,聘為幕僚,甚是器重。
趙普也實心任事,幫着劉詞,施行了許多善政。
至是劉詞已卒,臨殁時備了遺疏,推薦趙普,說他才具優長,可當大任,請朝廷錄用。
現在滁州初定,一切官吏,均須徐授,同平章事範質,又舉薦他,世宗便命為滁州判官。
趙普奉了旨意,束裝起身,不日已抵滁州。
素聞匡胤大名,久思一見,所以初到滁州,不及料理旁的事情,即來晉谒匡胤。
匡胤見他人物軒昂,言詞清朗,已是十分中意,隻不知才情如何,要想試他一試。
其時因新得滁州,深恐潰兵散勇,暗中匿迹,或為南唐探聽軍情,或聯絡地方匪徒,擾亂秩序,稍一不慎,為患非淺,故部下舉辦清鄉。
這日,兵士捉到鄉民一百餘名,完全指為盜匪,匡胤并不訊問,即命行刑。
卻巧趙普自與匡胤相見之後,語言甚為投機,每日必在匡胤那裡,幫着辦理事情。
因見部兵捉獲盜匪,并不訊問即便行刑,心下很不為然,遂向匡胤抗議道:“這一百餘人,說他們是盜匪,并沒真贓實據,未曾加以審問,便将他們一律斬首,情真罪當,倒也罷了。
倘若有挾嫌圖報,誣良為盜的事情,問也不問一問,即把來殺了,豈非視人命為兒戲麼?”匡胤笑道:“你究屬是書生本色,說話未免有些迂腐。
要知道這裡的百姓都是俘虜,我把他們一律赦免,不行治罪,已是法外施仁。
如今還不改悔,甘心為盜,若不立正典刑,何以儆戒将來呢?”趙普道:“公言差矣!我們對于南唐,隻應把李璟一人視為敵國,其餘如南唐的将帥,雖然和我們敵對,乃是食人之祿,理當忠人之事。
在上陣交鋒時候,自然認做敵人,倘若投降我們,或是已與我們不再抵抗,就不應該把他視為敵國,要與自己的人一樣看待,方合道理。
何況那些百姓無知無識,無權無勇,雖身居南唐境内,乃是無辜之人,如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