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關燈
第八回選先鋒教場舉石獅取雄關城壕躍駿馬話說張永德、鄭恩奉到世宗聖旨,命二人各舉教場前的石獅,比試勇力。

    永德、鄭恩一齊至石獅之前,舉目端詳,見那石獅乃是整塊大石,經匠人雕琢而成的。

    其高約五尺有餘,埋入地中有七八寸之深,重量至少也有一千六七百斤。

    當下永德、鄭恩觀看已畢。

    永德先開口道:“誰先來舉這個石獅?”鄭恩道:“你年紀比我大,理應讓你先舉。

    ”永德也不謙遜,左手攬衣,右手将石獅搖了一搖,周圍泥土已經松動,然後雙手捧定石獅下面的座子,用盡平生之力,把石獅掇将起來,離地約有一尺光景,卻一步也行動不得,如何能繞着教場走個周遭呢?永德掇了一刻工夫,方将石獅放于原處,讓鄭恩來舉。

    鄭恩走上前去,也将雙手捧定石獅,掇将起來,說也奇怪,竟與永德一樣,也隻離地一尺,要想行動,亦複寸步難移,隻得也掇了一刻時光松手放下。

    衆将士一齊稱奇道:“這兩個人,箭法和勇力居然相同,怎樣分得出高下呢?” 衆人正在竊竊私議,忽然從隊伍中走出一個青年壯士,直奔石獅跟前,高聲說道:“張、鄭兩位将軍舉它不起,待我來試它一下。

    ”說着,撩起衣襟,雙手将石獅一捧,輕輕的舉将起來,竟沿着教場繞了一周,走回原處,把石獅放下,端立不動,面不改色,氣不湧出,如若無事一般。

    衆将看了,都把舌頭伸了出來,縮不回去,齊聲說道:“這才是真力量呢!”匡胤見了,更是驚喜,連忙命人将青年壯土邀至中軍帳前。

    那青年奉令上帳,參見世宗,行過了禮,側身站立。

    世宗見他相貌雄偉,虎背熊腰,确是一個英雄。

    不覺喜動龍顔。

    向青年問道:“你姓甚名誰?何處人氏?素昔作何生理?可一一告知朕躬。

    ”青年恭身奏道:“小臣姓高,名懷德,乃真定常山人氏。

    父親諱行周,曾為天平節度使,因得罪先帝,削去爵位,郁郁家居,患病而殁。

    小臣自幼膂力過人,由父親傳授武藝,立定志願,要想建功立業,喪服既滿,遂赴汴京,藉碰機緣;不料資斧用盡毫無門路,何以進身,因此流落汴京。

    今日聞得聖上駕臨教場,比較武藝,選取先鋒,所以前來瞻仰。

    因見張、鄭兩位将軍,未能舉得石獅,不覺技癢起來,大膽上前,舉起石獅,還求聖上恕小臣冒昧之嫌。

    ”世宗道:“你原來是高行周之子,行周隻因得罪先帝,削奪了官爵,不料他竟抑郁而死,深為可惜!朕看你将這千斤以外的石獅,輕輕舉起,不但毫不吃力,還能繞着教場走了一周,這力量果然不小,不愧為将門之子! 但是力量雖大,不知弓箭如何,可能射否?“高懷德道:”小臣幼年便習武藝,十八般軍器,無一不能。

    這弓箭一道,便是家傳絕技,比較旁的武藝,尤其擅長。

     陛下不信,小臣可以當面試驗,如果不能中的,甘願認罪。

    “世宗道:”很好,你就當場射與朕看,倘若射中紅心,朕當逾格錄用。

    “說罷,吩咐預備鞍馬弓矢,令高懷德射箭與朕觀看。

    懷德奉旨,退出帳來,跨上馬背,往來馳驟了一會,連放三箭,俱中紅心。

    世宗瞧着,心内大悅。

    遂即授懷德為帳前步騎,日後有功,再行升賞。

     匡胤出班奏道:“陛下今日比箭較藝,原是選取先鋒的,早經明降旨意,箭法高超,武藝出衆者,充為先鋒之職。

    今懷德箭法武藝都非諸将所及,自應授懷德為先鋒,方與前旨符合。

    ”世宗道:“卿言雖甚合理,但事有經權,不可執一而論,前部先鋒,責任重大,懷德固是英雄,年紀尚輕,且系新進,恐其未經大敵,有誤軍機,那時追悔莫及了。

    ”匡胤極力保薦道:“臣看懷德,年紀雖輕,勇猛異常,諸将中無人能及,用為先鋒,即系新進,亦無妨礙。

    并且張永德、鄭恩共争先鋒,箭法勇力,又複不分高下,選取先鋒頗難定奪。

    懷德本領勝過張、鄭二人,使充先鋒,諸将可無異議。

    況懷德以白身之人,絕無功績,陛下因其武藝超群,不次拔擢,必定銜恩感德,力圖報答,絕不至有誤軍機,陛下盡可放心。

    ”世宗深然其言,遂命軍政司取過先鋒印,授與懷德,并囑其奮力殺敵,報效國家;不可有負朝廷。

    懷德初時,不過想博取一官半職,所以前來施展本領。

    那知匡胤見他人物軒昂,英武絕倫,有意羅緻他為自己的膀臂,因此在駕前竭力舉薦,竟得充作先鋒,這一喜真是不可言喻!當下接過先鋒印,謝了聖恩,退下帳來。

     世宗将先鋒選定,遂即下诏親征,由柴太後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