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關燈
小
中
大
征南唐,遂拜李榖為行營都部署;司空趙弘殷副之;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為侍衛指揮使;韓令坤、李重進等諸将,一律随軍進征。
惟鄭恩患病未起;高懷德留守汴都;符彥卿、藥元福,年紀已老,不能臨陣,未曾同行。
其餘大小将弁,莫不摩拳擦掌,随營立功。
顯德三年正月,車駕發大梁,直告南唐進兵。
那南唐主,名喚李璟,占據江淮,與周也是敵國。
世宗有志統一中原,欲蕩平江淮,然後再取嶺南巴蜀,所以發兵南下。
這次的先鋒,卻是李重進,官拜歸德節度使,奉了世宗旨意,一路浩浩蕩蕩,旌旗招展,到了正陽。
唐主聞得周兵到來,即遣劉彥貞為都部署,将兵二萬,迎敵周師于壽州;皇甫晖、姚鳳領兵三萬,屯于定遠;又飛召鎮南節度使宋齊邱,速還金陵,商議退敵之策。
那劉彥貞,本是壽州人氏,生得蛇頭鼠目,素昔驕傲,并無才略,專一賄賂權要,以固祿位,奉到唐主旨意,提兵前進。
打聽得李榖的前部先鋒李重進兵至正陽,他便帶了人馬,直趨正陽。
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池州刺史張全約,竭力谏阻道:“周兵遠來,利在速戰。
公但扼定淮泗,不令前進,彼遠道輸運,甚不便利,待到糧盡,自然退去,待其既退,而後擊之,可以大獲全勝。
否則屯兵壽州,以逸待勞,雖無大功,亦無失着,還屬中策。
若領兵直趨正陽,我兵奔走之餘,力乏筋疲,如何能與交鋒,正中他反客為主之計,待到失利,悔無及矣!”彥貞不聽二人之言,傳令衆軍,從速前進。
仁贍謂全約道:“劉公不聽忠言,此行必無僥幸,我與公早早預備守城器械,免得措手不及。
”全約從其言,即命所部,依淮而守。
其時李重進引兵前行,卻與劉彥貞在途中相遇。
彥貞屯軍安豐,列營數十裡,聲勢甚為煊赫!一望去好似數十萬大軍的樣子。
重進不敢冒昧,遂登高觀察一番,謂衆将道:“彥貞營棚,皆不如法,雖然聲勢甚盛,破之極易!”即召部将曹英道:“與汝三千軍馬,自上流出其不意,突然擊之,彼軍可破矣。
”曹英得令,率兵自去。
次日,重進全身披挂,橫刀躍馬,出陣讨戰。
彥貞亦領兵出營,擺成陣勢,操槍勒馬,立于旗門之下,指定重進罵道:“無故侵犯我國,是何道理?速速退去,尚可免受誅戮,否則教你死無葬身之地。
”重進大怒,也不答言,輪刀縱馬,直取彥貞。
彥貞正要接戰,身後一将,躍馬而出,抵住重進。
顔貞視之,乃牙将張萬也。
二人兩馬相交,刀槍并舉,戰有五十回合,重進佯輸詐敗,拍馬繞陣而走。
張萬放馬追來,重進待他身臨切近,按住刀,挽弓搭箭,回頭射去,張萬應弦落馬,重進舉刀一砍,揮為兩段。
彥貞見折了張萬,心頭火起,大喝一聲,挺槍直取重進,重進回馬相迎。
二人交鋒,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忽然一聲炮響,曹英率領三千軍馬,從上流殺來,唐兵陣勢大亂,彥貞料不能敵,勒馬逃走。
曹英乘勢追殺,唐兵大敗,喪折殆盡。
彥貞奔走了十餘裡路,又見前面山坡之下,旗幟飄揚,一隊人馬,攔住去路,正是榖毂的副将王成,劈面迎來。
彥貞此時,前有敵軍,後有追兵,進退無路,隻得拼着性命,與王成死戰。
不料彥貞心慌意亂,戰未三合,馬失前蹄,将彥貞跌落坡前,被周兵擁上,亂刀砍死。
李重進知道彥貞被殺,乘勢急進,俘斬唐軍萬餘級,獲其辎重盔甲,不計其數。
這場大戰,殺得唐軍亡魂皆冒,從此望見周軍旗幟,便覺懼怕。
劉仁贍在壽州城内,探知彥貞戰敗身亡,又見敗兵紛紛逃來,隻得開城收納。
幸得自己早有預備,守城器具甚是完全,糧饷亦十分充足,便一面料理守城,一面遣人星夜至金陵告急。
唐主得知彥貞兵敗陣亡,壽州危急,忙召群臣商議。
樞密使陳景聞奏道:“周師銳不可擋,彥貞新敗,吾軍聞風膽落,若與交鋒,必難獲勝。
主上可傳旨,命各處将帥,堅守城池,不得輕易出戰,守老其師,然後擊之,始可獲勝。
”唐主聞奏,深以為然,即傳旨令各處堅守,不得出戰。
那知旨意方下,滁州失守的警耗,早又傳來。
滁州怎麼失守如此之快呢?隻因彥貞戰敗的信息,傳播開來,那皇甫晖、姚鳳,本來奉了唐主之命,屯兵定遠。
二人得到彥貞敗信,便商議道:“定遠無險可守,周兵之勢,鋒銳異常,倘若到此,我們怎能抵擋?隻有清流關,最為險要,我們不如棄了定遠,退保清流關
惟鄭恩患病未起;高懷德留守汴都;符彥卿、藥元福,年紀已老,不能臨陣,未曾同行。
其餘大小将弁,莫不摩拳擦掌,随營立功。
顯德三年正月,車駕發大梁,直告南唐進兵。
那南唐主,名喚李璟,占據江淮,與周也是敵國。
世宗有志統一中原,欲蕩平江淮,然後再取嶺南巴蜀,所以發兵南下。
這次的先鋒,卻是李重進,官拜歸德節度使,奉了世宗旨意,一路浩浩蕩蕩,旌旗招展,到了正陽。
唐主聞得周兵到來,即遣劉彥貞為都部署,将兵二萬,迎敵周師于壽州;皇甫晖、姚鳳領兵三萬,屯于定遠;又飛召鎮南節度使宋齊邱,速還金陵,商議退敵之策。
那劉彥貞,本是壽州人氏,生得蛇頭鼠目,素昔驕傲,并無才略,專一賄賂權要,以固祿位,奉到唐主旨意,提兵前進。
打聽得李榖的前部先鋒李重進兵至正陽,他便帶了人馬,直趨正陽。
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池州刺史張全約,竭力谏阻道:“周兵遠來,利在速戰。
公但扼定淮泗,不令前進,彼遠道輸運,甚不便利,待到糧盡,自然退去,待其既退,而後擊之,可以大獲全勝。
否則屯兵壽州,以逸待勞,雖無大功,亦無失着,還屬中策。
若領兵直趨正陽,我兵奔走之餘,力乏筋疲,如何能與交鋒,正中他反客為主之計,待到失利,悔無及矣!”彥貞不聽二人之言,傳令衆軍,從速前進。
仁贍謂全約道:“劉公不聽忠言,此行必無僥幸,我與公早早預備守城器械,免得措手不及。
”全約從其言,即命所部,依淮而守。
其時李重進引兵前行,卻與劉彥貞在途中相遇。
彥貞屯軍安豐,列營數十裡,聲勢甚為煊赫!一望去好似數十萬大軍的樣子。
重進不敢冒昧,遂登高觀察一番,謂衆将道:“彥貞營棚,皆不如法,雖然聲勢甚盛,破之極易!”即召部将曹英道:“與汝三千軍馬,自上流出其不意,突然擊之,彼軍可破矣。
”曹英得令,率兵自去。
次日,重進全身披挂,橫刀躍馬,出陣讨戰。
彥貞亦領兵出營,擺成陣勢,操槍勒馬,立于旗門之下,指定重進罵道:“無故侵犯我國,是何道理?速速退去,尚可免受誅戮,否則教你死無葬身之地。
”重進大怒,也不答言,輪刀縱馬,直取彥貞。
彥貞正要接戰,身後一将,躍馬而出,抵住重進。
顔貞視之,乃牙将張萬也。
二人兩馬相交,刀槍并舉,戰有五十回合,重進佯輸詐敗,拍馬繞陣而走。
張萬放馬追來,重進待他身臨切近,按住刀,挽弓搭箭,回頭射去,張萬應弦落馬,重進舉刀一砍,揮為兩段。
彥貞見折了張萬,心頭火起,大喝一聲,挺槍直取重進,重進回馬相迎。
二人交鋒,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忽然一聲炮響,曹英率領三千軍馬,從上流殺來,唐兵陣勢大亂,彥貞料不能敵,勒馬逃走。
曹英乘勢追殺,唐兵大敗,喪折殆盡。
彥貞奔走了十餘裡路,又見前面山坡之下,旗幟飄揚,一隊人馬,攔住去路,正是榖毂的副将王成,劈面迎來。
彥貞此時,前有敵軍,後有追兵,進退無路,隻得拼着性命,與王成死戰。
不料彥貞心慌意亂,戰未三合,馬失前蹄,将彥貞跌落坡前,被周兵擁上,亂刀砍死。
李重進知道彥貞被殺,乘勢急進,俘斬唐軍萬餘級,獲其辎重盔甲,不計其數。
這場大戰,殺得唐軍亡魂皆冒,從此望見周軍旗幟,便覺懼怕。
劉仁贍在壽州城内,探知彥貞戰敗身亡,又見敗兵紛紛逃來,隻得開城收納。
幸得自己早有預備,守城器具甚是完全,糧饷亦十分充足,便一面料理守城,一面遣人星夜至金陵告急。
唐主得知彥貞兵敗陣亡,壽州危急,忙召群臣商議。
樞密使陳景聞奏道:“周師銳不可擋,彥貞新敗,吾軍聞風膽落,若與交鋒,必難獲勝。
主上可傳旨,命各處将帥,堅守城池,不得輕易出戰,守老其師,然後擊之,始可獲勝。
”唐主聞奏,深以為然,即傳旨令各處堅守,不得出戰。
那知旨意方下,滁州失守的警耗,早又傳來。
滁州怎麼失守如此之快呢?隻因彥貞戰敗的信息,傳播開來,那皇甫晖、姚鳳,本來奉了唐主之命,屯兵定遠。
二人得到彥貞敗信,便商議道:“定遠無險可守,周兵之勢,鋒銳異常,倘若到此,我們怎能抵擋?隻有清流關,最為險要,我們不如棄了定遠,退保清流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