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關燈
小
中
大
朕若不親自率将兵前往禦敵,非但為敵人輕視,且不足以振作士氣,奮發人心。
”馮道還要争谏,世宗深為不悅!隻因馮道為先朝元老,不得不優容一些,所以不加申斥。
唯有同平章事王溥,卻以親征為然,勸世宗禦駕親赴潞州,不難大破劉崇。
世宗遂命馮道,奉梓宮赴山陵,下诏親征。
趙匡胤出班奏道:“朝廷平昔整饬戎行,勤加操練,将士中固然不少英雄。
但此次禦駕親臨,不同尋常,臣意陛下宜于出兵之前,親至教場,命衆将比較武藝,挑選能征慣戰,英雄無敵之将,任為先鋒,方可以鼓勵将士,群思自奮,破敵便不難矣。
”世宗聞奏,深以為然,即從其言。
次日清晨,親至教場,在演武廳上,升帳坐定。
匡胤奏道:“披堅執銳,殺敵緻果,以勇為貴,乘人不備,暗中取勝,以箭為上。
陛下宜先試弓箭,後試勇力,取其弓馬娴熟、力量兼人者為正先鋒;技藝稍次,力量略小者為副先鋒。
”世宗道:“所奏甚是。
”乃傳旨命于教場平坦之地,豎起箭鹄,令衆将先較射,後比武。
一聲旨下,早見左班中趨出一将,生得面如傅粉,唇若塗朱,身穿大紅箭袍,腰圍金帶,腳登烏靴,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甚是英雄。
衆人視之,乃張永德也。
永德向上打拱道:“恕臣甲胄在身,不行全體!”世宗道:“卿亦欲較射麼?”永德道:“願得充先鋒,為國效力,如何不要較射?”世宗許之。
永德退下,披挂齊全,一躍上馬,在教場中,放開辔頭,跑了一轉,抽弓搭箭、觑定紅心。
一箭射去,喝聲“着”,那支箭不偏不倚,恰中紅心。
永德連放三箭,支支都中紅心,将台上的鼓,擂得咚咚不絕。
衆将看了,無不稱揚!隻因禦駕在此,不敢高聲喝采,一齊切切私語。
永德跳下了馬,收過弓箭,上廳打拱道:“先鋒之職,當與臣充當否?” 世宗道:“卿之弓箭,甚為佳妙,果然可充先鋒。
”語尚未畢,右班中一将,喊聲如雷道:“先鋒印還當與我!”世宗視之,乃虎将鄭恩也。
鄭恩上帳打拱道:“臣幼習弓馬,箭法之妙,不讓于張永德,願陛下命臣與永德比拼高下。
”世宗點頭允之。
鄭恩退下,披挂好了,上馬來到場中。
衆人見他黑盔黑甲,又是生就的黑臉,跨下一匹烏骓馬,渾身上下,全是黑色,猶如一片烏雲相似。
也和永德一樣放馬跑了一轉,連射三箭,均中紅心,将台上鼓聲又擂個不已。
鄭恩下了坐騎,走至帳前,向世宗道:“先鋒之職,應該與臣充當。
”張永德連忙道:“臣與鄭恩都射中紅心,箭法并無高下,先鋒自應由臣充當。
”鄭恩怒道:“你的箭雖也射中紅心,那有我的箭法高妙?”張永德也發怒道:“你我箭法,分明沒有高下,如何要強充先鋒?” 世宗見張、鄭兩人,互相争論,遂即說道:“二卿休得争論,你們的弓箭果然難分高下,朕本言明,先較弓箭,後較武藝。
二卿弓箭都中紅心,未便強為判斷,可再較量武藝,誰人武藝高強,便授先鋒之職,不得互相争論,有傷和氣。
”鄭恩聽了,便怒目向張永德道:“你硬說箭法沒有高下,可敢與我比武麼?”張永德道:“有甚不敢,就與你戰三百合,又待何妨?”鄭恩并不回言,跑下帳來,跨馬提刀,要與永德厮拼。
永德亦取兵器,上馬奔來,與鄭恩比較。
趙匡胤深恐二人有失,忙上前阻住道:“且慢!待我見了主上,自有分别高下之法。
”鄭恩、永德,各自勒馬停刀,在場中立定。
匡胤上帳啟奏道:“鄭恩、張永德,皆是當世虎将,從來說‘兩虎相争,必有一傷’,尚未出軍,先使自己将官厮拼,甚不相宜。
臣有一法,可以不用刀槍,分别二人的勇力誰強誰弱?”世宗道:“朕正因刀槍無情,兩人比武,恐有傷害,卿既有妙法,可以不用刀槍,那是最好的了。
不知是何法兒,可速奏明。
”匡胤道:“教場之前,左右各有石獅一個,分立兩旁,每隻石獅,重逾千斤,陛下何不傳旨,令張永德、鄭恩各舉石獅,誰舉得高,便是誰的力大,即便參授先鋒,不得争執。
”世宗大喜道:“卿言有理!朕當依言而行。
”遂傳旨張永德、鄭恩二人,不許用刀槍比試,可各舉石獅,能夠繞教場一周,仍将石獅還與原處者即為先鋒,不得再有異言。
張永德、鄭恩得到旨意,争向前去,舉那石獅。
未知二人能将石獅舉起?且聽下回分解。
”馮道還要争谏,世宗深為不悅!隻因馮道為先朝元老,不得不優容一些,所以不加申斥。
唯有同平章事王溥,卻以親征為然,勸世宗禦駕親赴潞州,不難大破劉崇。
世宗遂命馮道,奉梓宮赴山陵,下诏親征。
趙匡胤出班奏道:“朝廷平昔整饬戎行,勤加操練,将士中固然不少英雄。
但此次禦駕親臨,不同尋常,臣意陛下宜于出兵之前,親至教場,命衆将比較武藝,挑選能征慣戰,英雄無敵之将,任為先鋒,方可以鼓勵将士,群思自奮,破敵便不難矣。
”世宗聞奏,深以為然,即從其言。
次日清晨,親至教場,在演武廳上,升帳坐定。
匡胤奏道:“披堅執銳,殺敵緻果,以勇為貴,乘人不備,暗中取勝,以箭為上。
陛下宜先試弓箭,後試勇力,取其弓馬娴熟、力量兼人者為正先鋒;技藝稍次,力量略小者為副先鋒。
”世宗道:“所奏甚是。
”乃傳旨命于教場平坦之地,豎起箭鹄,令衆将先較射,後比武。
一聲旨下,早見左班中趨出一将,生得面如傅粉,唇若塗朱,身穿大紅箭袍,腰圍金帶,腳登烏靴,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甚是英雄。
衆人視之,乃張永德也。
永德向上打拱道:“恕臣甲胄在身,不行全體!”世宗道:“卿亦欲較射麼?”永德道:“願得充先鋒,為國效力,如何不要較射?”世宗許之。
永德退下,披挂齊全,一躍上馬,在教場中,放開辔頭,跑了一轉,抽弓搭箭、觑定紅心。
一箭射去,喝聲“着”,那支箭不偏不倚,恰中紅心。
永德連放三箭,支支都中紅心,将台上的鼓,擂得咚咚不絕。
衆将看了,無不稱揚!隻因禦駕在此,不敢高聲喝采,一齊切切私語。
永德跳下了馬,收過弓箭,上廳打拱道:“先鋒之職,當與臣充當否?” 世宗道:“卿之弓箭,甚為佳妙,果然可充先鋒。
”語尚未畢,右班中一将,喊聲如雷道:“先鋒印還當與我!”世宗視之,乃虎将鄭恩也。
鄭恩上帳打拱道:“臣幼習弓馬,箭法之妙,不讓于張永德,願陛下命臣與永德比拼高下。
”世宗點頭允之。
鄭恩退下,披挂好了,上馬來到場中。
衆人見他黑盔黑甲,又是生就的黑臉,跨下一匹烏骓馬,渾身上下,全是黑色,猶如一片烏雲相似。
也和永德一樣放馬跑了一轉,連射三箭,均中紅心,将台上鼓聲又擂個不已。
鄭恩下了坐騎,走至帳前,向世宗道:“先鋒之職,應該與臣充當。
”張永德連忙道:“臣與鄭恩都射中紅心,箭法并無高下,先鋒自應由臣充當。
”鄭恩怒道:“你的箭雖也射中紅心,那有我的箭法高妙?”張永德也發怒道:“你我箭法,分明沒有高下,如何要強充先鋒?” 世宗見張、鄭兩人,互相争論,遂即說道:“二卿休得争論,你們的弓箭果然難分高下,朕本言明,先較弓箭,後較武藝。
二卿弓箭都中紅心,未便強為判斷,可再較量武藝,誰人武藝高強,便授先鋒之職,不得互相争論,有傷和氣。
”鄭恩聽了,便怒目向張永德道:“你硬說箭法沒有高下,可敢與我比武麼?”張永德道:“有甚不敢,就與你戰三百合,又待何妨?”鄭恩并不回言,跑下帳來,跨馬提刀,要與永德厮拼。
永德亦取兵器,上馬奔來,與鄭恩比較。
趙匡胤深恐二人有失,忙上前阻住道:“且慢!待我見了主上,自有分别高下之法。
”鄭恩、永德,各自勒馬停刀,在場中立定。
匡胤上帳啟奏道:“鄭恩、張永德,皆是當世虎将,從來說‘兩虎相争,必有一傷’,尚未出軍,先使自己将官厮拼,甚不相宜。
臣有一法,可以不用刀槍,分别二人的勇力誰強誰弱?”世宗道:“朕正因刀槍無情,兩人比武,恐有傷害,卿既有妙法,可以不用刀槍,那是最好的了。
不知是何法兒,可速奏明。
”匡胤道:“教場之前,左右各有石獅一個,分立兩旁,每隻石獅,重逾千斤,陛下何不傳旨,令張永德、鄭恩各舉石獅,誰舉得高,便是誰的力大,即便參授先鋒,不得争執。
”世宗大喜道:“卿言有理!朕當依言而行。
”遂傳旨張永德、鄭恩二人,不許用刀槍比試,可各舉石獅,能夠繞教場一周,仍将石獅還與原處者即為先鋒,不得再有異言。
張永德、鄭恩得到旨意,争向前去,舉那石獅。
未知二人能将石獅舉起?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