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關燈
巴公原下,等到伏兵殺出,再指揮人馬,回頭追殺,必可大獲全勝。

    楊衮得了将令,遂即領兵迎敵。

      劉崇調遣已畢,便将人馬,約至隐僻之處,并知會遼兵,待敵人中計,一同殺出,邀截他的後路。

     那穆令均,奉了李筠的将令,叫他奮勇向前,卻不料劉崇暗施詭計,在那裡守他,正興匆匆的殺上前去,與楊衮的人馬,劈面相遇。

    兩下布開陣勢,穆令均挺槍躍馬,高聲喝道:“殺不死的匹夫,怎敢乘我國新喪君主前來侵犯邊界?知事的快快退去,饒爾不死,否則惹惱了我,定把你們殺得全軍覆沒,匹馬不返;便是那劉崇老匹夫,也要生掠活捉過來,碎屍萬段,以為乘喪欺人者戒。

    ”楊衮聽了,也忍不住怒發沖冠,橫刀出陣,指着穆令均罵道:“無知匹夫!怎敢口出狂言,快快通名過來,你老爺刀下,不斬無名之将。

    ”穆令均道:“吾及昭義軍節度使,部下先行官,都指揮穆令均是也!來的老将何名,我看你年紀很大,白發盈颠,如何不知進退,還敢前來上陣交鋒,若知本先行的厲害,速速退去,免得死于槍下。

    ”楊衮怒道:“你休誇口,可知山後的金刀楊衮麼?可惜我的寶刀,今天要斬你這個鼠輩,未免有污刀鋒。

    ”穆令均也不回言,挺槍便刺;楊衮舉刀相迎。

    兩人一來一往,戰丁二十餘合,未分勝敗。

    楊衮想道:“我奉令誘敵,何必與他力戰?”遂詐作力乏,虛砍一刀,回馬便走。

      穆令均隻道楊衮真個戰敗,哪肯放他逃生?揮動人馬,盡力追殺。

    北漢人馬,都抱頭鼠竄而逃。

    看看追過了巴公原,忽聽一聲号炮,左有張元徽,右有邱從晖,率領伏兵,兩路殺出,夾擊周兵。

    周兵與楊衮大戰了一場,又急急的追逐了十餘裡路,已是筋疲力乏,怎禁得兩路伏兵,皆是以逸待勞的生力軍,如何抵敵得住?早巳毫無鬥志,紛紛亂竄。

    那楊衮又揮動人馬,回頭殺來。

    三面都是漢兵,直把周兵圍在垓心。

    穆令均仗着一支槍,左沖右突,要想殺出重圍,哪裡能夠?正在危急的當兒,忽見漢兵陣腳松動,一标軍殺入重圍,十分勇猛,漢兵攔擋不住,已經被他沖将進來。

    穆令均舉目觀看,卻是主帥李筠,率領牙将劉瓊、王彥直,帶了人馬,前來救應。

    穆令均與衆兵士,瞧見救兵已到,個個精神奮發,舍命沖殺,與李筠合兵一處,突出重圍,向後逃走。

    邱從晖哪裡肯舍?指揮三路軍馬,緊緊追趕。

    周兵無心抵敵,直向潞州奔去。

    不料行至分際,又是一聲炮響,劉崇親自帶領大軍,一聲呐喊,從隐僻處殺出,截住周軍歸路;又加上遼兵,幫同夾擊,直殺得周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幾至全軍覆沒。

    穆令均坐下的馬,略一遲慢,已被楊衮追上,舉刀便砍。

    令均慌忙用槍相還,哪裡還來得及!早被楊衮手起刀落,斬于馬上,正是:一時豪傑成何事,千古冤魂怨落晖。

      李筠見穆令均陣亡,吓得心膽俱喪!哪裡還敢抵敵,拍着馬,向前亂奔。

    幸虧劉瓊、王彥直率領敗殘人馬,且戰且走,死命的保住李筠,逃入潞州城内,慌忙吩咐緊閉四門,竭力守禦。

    這一場大戰,李筠的六千人馬,被殺死五千有餘,隻剩得數百敗兵,逃進城中。

    漢兵已直抵城下,乘勢攻打。

    幸虧李筠出戰的時候,派四員大将,各自領兵一千,分守四門,早将守城器具,預備齊全。

    漢兵前來攻打,城上灰瓶石子,弓箭鳥槍一齊打下,反把漢兵打死無數。

    邱從晖見城中有備,料知不能取勝,遂即收兵回營。

    李筠見死了穆令均一員大将,漢兵已合圍攻城,如何還敢出戰,隻得憑城堅守;一面備了告急本章,遣人星夜趕赴汴京,奏明北漢接聯遼兵,乘喪侵犯邊界,自己率兵迎敵,大敗一陣,現在漢兵圍攻潞州,十分危急,請求速發救兵。

     世宗接得李筠告急表章,欲親自率将兵前往潞州,抵禦劉崇。

    把這意思告知群臣,群臣一劉谏阻,世宗不聽,大師馮道竭力固争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奈何忘先帝付托之重,以萬乘之尊,輕臨險地。

    況且我國新遭大喪,陛下初登寶位,山陵未曾修竣,梓宮尚未奉安,人心容易搖動,不可輕出,但命智勇之将,禦之足矣。

    ”世宗道:“昔唐太宗初得天下,凡遇征伐,未嘗不親臨戎;行以唐太宗之英明,尚不敢偷安避危,朕自知萬不及太宗,怎敢深處宮闱,不身先士卒,為衆将表率呢?且劉崇幸我大喪,欺朕年輕,前來侵犯,正要乘我不備,僥幸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