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釣金鳌解除苦難 歸南海結束全書

關燈
話說菩薩自從解救吳璋毒蛇咬足之厄,便一路雲遊,來到粵海之濱,見此地蠻夷雜處,風俗遠非蘇杭等地可比,故塵劫也較為深重。

    蠻煙岚嶂固然毒厲,最近海中還出了一件怪物,為民間大害。

     觀世音菩薩暗想:“雖然塵劫已注定了,颠撲不開,但得方便處總要給他們些方便。

    那海中怪物,我不替他們除去,還有誰能除它呢?” 于是便化身為一個漁人,來到海濱,結那寶索金鈎,預備擒那怪物。

    你道那怪物是怎樣的-件東西?且待我細細說來。

    那東西似魚非魚,似龜非龜,頭生得和龍頭相仿,卻沒有須;身上披着一重堅厚的甲殼,與龜相似:身體的長度卻較龜要加上兩倍;頭頸完全象龜,尾巴卻象大魚,也生着四腳,趾間厚皮相連,用為劃水之具;通體深褐,略現金色光彩,體長-丈六、七尺左右,形狀極為怕人。

    此物平常匿居水底,覓食時就出水面,如同一隻小船一般,行動極快。

    最奇怪的,此物不僅能在水中活動,一般地也能上岸遊行。

    憑着它一副鋒利的牙齒和堅厚的皮和甲殼,什麼都不怕。

    它最歡喜的食品,就是豬羊牛犬之類,尤其喜歡吃人。

    力大無窮,海船如遇見它,無論船身多大,隻消它用背一掀,不是打個大窟窿下沉,就是翻身打滾,決無幸免之理,上岸時,就是農家最大的水牛,被它一口咬住,拖着走時,強也強不得一下。

    其餘畜類遇到它時,自然更不消說了。

     粵海裡邊,本來沒有此物,在前一年的夏季,它不知從何處闖入粵海:起初還不過為害漁船海舶,大家已經受了它的大累,行商視為畏途,漁戶絕了生計。

    于是,近海漁戶商議捕捉之法,屢次用大網滾鈎去與它火并,非但不能将怪物捕獲,并且死傷累累。

    這一來,反激怒了那怪物,它本來隻在水中猖獗,并不上岸為害;一火并之後,它索性闖到陸地上來橫行了,見了人畜,恣意拖了果腹。

    有時深夜沖破牆垣,到屋中去捕人充饑,人家在睡夢之中,如何防得?雖用火铳鳥槍去打它,它也不會損傷。

    附近村落的百姓,禁不得此物的相擾,都遷到内地居住,再也沒法奈何它。

     今番恰好菩薩過此,知道了金整在此為害,故大發慈悲,為民除害。

    當下菩薩就在海濱找了一座空屋存身,去找了十萬八千根天蠶之絲,結成一條羁索,又取寶瓶中的楊柳枝,削成九個倒刺鈎兒,貫在羁索一端。

    然後取海濱的沙土,堆捏成一個人形,九個倒刺鈎兒就深深地埋在泥人腹内,菩薩做這幾件東西,倒也費了不少時日:附近百姓有幾個膽大的人,時常到海邊探看,見了菩薩如此舉動,不免動問。

     菩薩便将捕捉金鳌的話告訴他們。

    大家聽了,都有點不信,以為那連火铳都不怕的怪物,難道這幾件些微之物就可制得下它?又争着訊問。

     菩薩道:“天下之物,都有克制。

    你們不瞧那巨大的象,卻怕老鼠,巴山的蛇,卻怕螟蚣,這正可見不在乎物的大小呢!” 于是那些人便傳言出去,好事的人又天天到海濱走動,要看菩薩畢竟如何捕捉金鳌,一廣眼界。

     菩薩做好了那幾件東西之後,等了數日。

    那一天傍晚時候,那金整鳌伏海底,連日捕捉魚蝦充饑,吃得怪膩煩的,到海面上望望,又不見有船舶經過,一想還是到陸地上去尋找,或者有些人畜可得。

    它便湧着波浪,一直向海濱而來。

     那時,恰有百十來人聚在海濱與菩薩講話,一聽那波浪的聲音不對,都嚷道:“怪物來了,怪物來了!”果見波掀浪湧,壁立數仞。

    菩薩便右手持了羁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