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湯 醫痧症傳說觀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那小孩子聽了菩薩的說話,一面放了手,一面說道,“我家父親名喚張四,一向賣燒餅為活,家中除我們父子二人之外,沒有旁人。
窮也窮到十分,一天賣下來的錢,隻夠吃薄粥。
不料兩天前,父親卻說身子不好,可是還勉強出去賣餅,因為一天不賣就一天沒得吃。
晚上回家就支持不得,倒頭就睡,這一睡就睡胡塗了,竟然不省人事。
喊他也不答應,推他也不動彈,身上熱得好似烘燒餅的爐子,幹焦焦地灼手。
我急了去找二伯,無奈二伯也窮得腰無半文,沒法可想。
第二天就想請位郎中來看看,隻是沒有診金給他們,一個也不肯來。
倒是前天晚上病倒的,昨天整整的一天不聲不響,今天又是半天了,身上的熱更燒得厲害,看來是難救的了。
我正想到城外去請娘舅,不料在此卻遇見老丈,真是再巧也沒有。
請你好歹去替我父親醫治一下,那才是陰功積德的呢!” 菩薩道:“如此,我們同走好了。
” 于是便收拾擔子挑好,跟着小孩子一路行來,連轉了兩個彎,來到一座破碎不堪的土地廟中,隻見張四直躺在一張闆鋪上面,咬緊牙關,閉着雙目,如已死去一般。
菩薩見系風寒蘊結所緻,便從藤鬥裡取出一束藥草,交給孩子,叫他去煎服. 不多一會煎好了,傾在瓦罐裡,隻覺得香氣四溢,清心并胃。
菩薩又幫同孩子用竹筷撬開了張四的牙關,熱熱地灌了一碗。
隔了半個時辰,又濃濃地灌了一大碗,隻見頭面漸漸地滋出汗來。
菩薩說;“如今不妨了。
出得一身暢汗,自然清醒,病就好了。
” 當下便告别要走,孩子道:“老丈且慢,你的藥也要本錢的,我身上還有五個青錢,就送了你吧!你莫嫌過少,這是聊以見意的啊!” 菩薩暗想,難得窮苦人家出此孝順兒子!當下便對他說道:“不消你破費錢鈔,我這藥草,卻是自往山中去采取的,不曾費得本錢。
我看你小小年紀,倒有如此一片孝心,甚為可敬。
如今給你一包種子,你盡可以往河岸之處撒了,長成收獲之後,你便可刈了去賣給藥店之中,名叫薄荷也。
可以博些蠅頭之利,與爾父圖活。
” 孩子接了,拜了又拜,謝了又謝,菩薩就揚長而去。
那張四在夜間果然出了一身暢汗,又下了一次大解,頓時清醒,不久便愈:便依了菩薩的吩咐,自此種薄荷為生,後來竟得成小康。
薄荷這一件東西,現在各地都有得出産,但終以太倉的出品算最好。
據說還是因為菩薩的手澤,才能不同凡晶哩!其實或許是地氣的關系吧? 再說菩薩又離了太倉,一路向西北而行。
走入海虞地界,路上聽人說起,近來虞山之上,忽然産生了一種怪蟲,似蛇非蛇,全體翠綠,生有四腳,形似壁虎,卻又大上幾倍,當地的人呼為四腳蛇。
此物匿伏草間,行動極為迅速,且與草木顔色相類,很是不易辨認。
況又毒而無比,一咬了人,奔跑不上十步,就得毒發倒斃,無藥可救。
故近來一班靠山為生的人,都吓得不敢入山,絕了生計,叫苦連天哩! 菩薩一聽此話,記在心頭,便又化為一個賣眼藥的捕蛇化子模樣,直到海虞城外,果真說有此事。
大家因他是外來的捕蛇者,諒來有些本領,便都來請他設法除此四腳蛇之害。
菩薩是有求必應的,當時就答應下來,獨自個兒背着貯蛇的簏子,走入深山,找到蛇洞,施展法力,将合山的四腳蛇,完全捉到,放入簏中,帶下山來。
菩薩當衆說道:“此物雖毒,卻可以入藥救人,世間缺不得它,故我不能加以殺害。
如今待我用禁咒之法,使它鉗口,以後不再咬人就是了。
”衆山樵也但求如此,自然無話
窮也窮到十分,一天賣下來的錢,隻夠吃薄粥。
不料兩天前,父親卻說身子不好,可是還勉強出去賣餅,因為一天不賣就一天沒得吃。
晚上回家就支持不得,倒頭就睡,這一睡就睡胡塗了,竟然不省人事。
喊他也不答應,推他也不動彈,身上熱得好似烘燒餅的爐子,幹焦焦地灼手。
我急了去找二伯,無奈二伯也窮得腰無半文,沒法可想。
第二天就想請位郎中來看看,隻是沒有診金給他們,一個也不肯來。
倒是前天晚上病倒的,昨天整整的一天不聲不響,今天又是半天了,身上的熱更燒得厲害,看來是難救的了。
我正想到城外去請娘舅,不料在此卻遇見老丈,真是再巧也沒有。
請你好歹去替我父親醫治一下,那才是陰功積德的呢!” 菩薩道:“如此,我們同走好了。
” 于是便收拾擔子挑好,跟着小孩子一路行來,連轉了兩個彎,來到一座破碎不堪的土地廟中,隻見張四直躺在一張闆鋪上面,咬緊牙關,閉着雙目,如已死去一般。
菩薩見系風寒蘊結所緻,便從藤鬥裡取出一束藥草,交給孩子,叫他去煎服. 不多一會煎好了,傾在瓦罐裡,隻覺得香氣四溢,清心并胃。
菩薩又幫同孩子用竹筷撬開了張四的牙關,熱熱地灌了一碗。
隔了半個時辰,又濃濃地灌了一大碗,隻見頭面漸漸地滋出汗來。
菩薩說;“如今不妨了。
出得一身暢汗,自然清醒,病就好了。
” 當下便告别要走,孩子道:“老丈且慢,你的藥也要本錢的,我身上還有五個青錢,就送了你吧!你莫嫌過少,這是聊以見意的啊!” 菩薩暗想,難得窮苦人家出此孝順兒子!當下便對他說道:“不消你破費錢鈔,我這藥草,卻是自往山中去采取的,不曾費得本錢。
我看你小小年紀,倒有如此一片孝心,甚為可敬。
如今給你一包種子,你盡可以往河岸之處撒了,長成收獲之後,你便可刈了去賣給藥店之中,名叫薄荷也。
可以博些蠅頭之利,與爾父圖活。
” 孩子接了,拜了又拜,謝了又謝,菩薩就揚長而去。
那張四在夜間果然出了一身暢汗,又下了一次大解,頓時清醒,不久便愈:便依了菩薩的吩咐,自此種薄荷為生,後來竟得成小康。
薄荷這一件東西,現在各地都有得出産,但終以太倉的出品算最好。
據說還是因為菩薩的手澤,才能不同凡晶哩!其實或許是地氣的關系吧? 再說菩薩又離了太倉,一路向西北而行。
走入海虞地界,路上聽人說起,近來虞山之上,忽然産生了一種怪蟲,似蛇非蛇,全體翠綠,生有四腳,形似壁虎,卻又大上幾倍,當地的人呼為四腳蛇。
此物匿伏草間,行動極為迅速,且與草木顔色相類,很是不易辨認。
況又毒而無比,一咬了人,奔跑不上十步,就得毒發倒斃,無藥可救。
故近來一班靠山為生的人,都吓得不敢入山,絕了生計,叫苦連天哩! 菩薩一聽此話,記在心頭,便又化為一個賣眼藥的捕蛇化子模樣,直到海虞城外,果真說有此事。
大家因他是外來的捕蛇者,諒來有些本領,便都來請他設法除此四腳蛇之害。
菩薩是有求必應的,當時就答應下來,獨自個兒背着貯蛇的簏子,走入深山,找到蛇洞,施展法力,将合山的四腳蛇,完全捉到,放入簏中,帶下山來。
菩薩當衆說道:“此物雖毒,卻可以入藥救人,世間缺不得它,故我不能加以殺害。
如今待我用禁咒之法,使它鉗口,以後不再咬人就是了。
”衆山樵也但求如此,自然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