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

關燈
話說上一回書中,因為叙述一峰之事,把菩薩那邊擱過。

    如今卻又要回轉筆來,補叙菩薩的行蹤了。

     菩薩自從救度了賈一峰,當時姑蘇的人們見賈一峰行善得了惡報,妻子被殺,自己又吃冤枉官司,屈打成招,免不了殺身之禍,甚是替他不平,有的竟指菩薩沒有靈感。

    直到後來,縣官審清了這一樁無頭案,知道是菩薩留偈指點,才能破案,于是又把疑團打破,一發深信菩薩的威力,虔誠供養。

     菩薩遊蹤,一路來到太倉,又遇見一位善人。

    此人姓王名錫爵号叫荊石,曾經做過顯宦,現在息影家園,享清閑之福。

    他雖然曾做顯宦,但樂善好施,終身不二色。

    晚年喜歡談佛學,信心堅定,凡遠近大小寺院,他都親自寫了匾額送去懸挂,為衆倡導。

    恰好那時有位圓通法師,乃是一位有道高僧,來到太倉,創興佛法。

    荊石與他往來極密,談禅說法,非常透澈。

    當時太倉有了這一位顯宦,一個高僧的提創,大家都自影從,佛法極為興盛。

     荊石十分高興,又想起觀世音菩薩的種種靈迹,便發願聘請名手畫家,畫一千幅菩薩法像,施舍民間,使他們一心向善。

    這一來是他信佛心虔,二來也可以借此移風易俗,使合境的人們不要為非做惡,補政教所不及。

     他打了這一個主意,便去和圓通法師商議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列代顯迹,所現寶相,各各不同。

    我今欲畫菩薩像一千幅,施舍民間,使大家信奉,不知畫何種寶相為宜?”圓通法師道:“居士肯如此盡力佛教,功德真是無量。

    若問菩薩寶相,照《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上邊說,共有八相。

    第一是金剛觀自在菩薩,第二是與願觀自在菩薩,第三是數珠觀自在菩薩,第四是鈎召觀自在菩薩,第五是除障觀自在菩薩,第六是寶劍觀自在菩薩,第七是寶印觀自在菩薩,第八是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

    八尊菩薩有八付相,各有一般神通。

    究竟宜畫哪一相,貧僧也不敢斷定,還待居士自決。

    ” 荊石躊躇了一會道:“那麼如此吧,我們就多雇幾個畫工,先期命他們齋戒沐浴,虔誠禱告菩薩,請賜一兆,菩薩顯現何相,即叫他們看見。

    然後依夢中所見的照畫,豈不是好?” 圓通法師道:“如此卻好。

    ” 荊石于是命人招雇畫工,一月之内,恰恰招到八位。

    便将畫像祈夢的事,告訴了他們一遍,大家自然照辦。

    可是一連幾日,八人中一個也沒有得到夢兆,荊石心中甚為不解。

     其時,菩薩恰巧在此經過,聞得此事,便化身為一個白衣秀士模樣,造門請見,說是善畫各相觀音。

    荊石一聽此話,甚是喜悅,連忙請入相見。

    談論之下,甚為合意。

    秀士自稱曾七次夢遊佛國,敵熟悉諸般菩薩的面目,既是善士發此宏願,願相助成功。

    荊石又問:“究竟畫哪一副寶相?” 秀士道:“既然圃通法師向善士說起八相,愚意不如八相都畫,以免缺陷。

    ” 荊石大喜,使命設下香案,預備了金銀汁、純淨筆硯、清潔紙張,請秀士動手。

    秀士略不凝思,提起筆來就畫,出手迅速異常,真是運筆如風,揮毫似電,不消片刻,一尊已就。

    重又取過一幅紙鋪了,又是一陣子揮灑,又成了一尊。

    如此費了大半天功夫,八尊寶像,已完全畫就,端的是八樣法身。

     第一幅,題着“金剛觀自在菩薩”,畫得棱眉怒目作嗔之狀,雲是忿怒相,懾伏群魔。

    第二幅,題着“與願觀自在菩薩”,畫得慈眉善目,左手執一經卷,右手作施願之狀,雲是大慈之相,廣結善緣,第三幅,題着“數珠觀自在菩薩”,合目冥坐,手中扣着一串念珠,作默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