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畫觀音指示善士 賣藥草欣逢孝子
關燈
小
中
大
狀,雲是大悲相,了除塵劫。
第四幅,題着“鈎召觀自在菩薩”,一首三面,正面熙怡,頭戴天冠,冠有化身阿彌陀佛;左面怒目可畏,鬓發聳豎,首戴月冠;右面颦眉眢目,狗牙上出,一身六臂,一手持絹素,一手持蓮花,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持钺斧,一手施無畏,一手把如意寶杖,結跏跌坐,雲是圓通相,鈎取人天之魚于菩提之岸。
第五幅,題着“除障觀自在菩薩”,一首三目,右手執寶鏡,左手作施願狀,雲是普照之相,破除六道三障。
第六幅,題着“寶劍觀自在菩薩”,頂上湧現蓮花,一手執寶劍,一手舉胸前,雲是解脫之相,斬除六賊。
第七幅,題着“寶印觀自在菩薩”,一身三面,都現慈悲狀,一手執寶印,一手把鈴铎,-手執幡幢,一手持劍,一手執寶鏡,一手把蓮花,雲是迅奮之相,驅馳三界。
第八幅題着“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玉面含笑,首戴寶冠,冠中有化身無量壽佛,兩手捧金輪作旋轉狀,雲是如意相,轉除惡業。
荊石看了這八幅圖像,大喜過望,贊不絕口。
那秀士又說道,“如今善士有了此八幅藍本,可以給畫工臨摹,小于卻要告别了。
” 荊石苦留不住,送金銀給他,又不肯受,反是他取出一顆圓子,送給荊石,說是西方無患子,常佩在身可以免除災害,益人智慧。
荊石謝了又謝,一直送到大門之外,才拱手而别。
于是他就帶了畫去找圓通法師,告知一切。
法師道:“恭喜居士,今天卻遇見菩薩了!” 荊石道:“此話怎講?難道作畫的白衣秀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不成?”法師道:“怎麼不是?要不是菩薩,凡間人哪能畫出這種寶相?又何從得此無患子呢?” 荊石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一發高興起來,将八幅畫像懸挂在大廳之上,命八個畫工每人認定一幀去臨摹。
一幀脫手,他便自己寫上一卷《多心經》,送給人家。
又把那一顆無患子種在地上,果然發芽結子,分送人家,使大家獲福遠禍。
整整的一年有餘,才送滿一千幅觀世音像。
菩薩手畫的八幅,留在家中,奉為傳家之寶。
從此,太倉的佛教大興,尤其是王氏一門,大小都信仰菩薩,子孫如王煙客等,都是科名望重,大家以為是奉佛的善報。
菩薩自從留畫給王荊石之後,便又化為一個賣藥草的行腳醫生,挑了兩個藤鬥子,鬥中放着好幾十樣藥草,走到鬧市之中,在人煙稠密處,找了一個幹淨地方,将擔子放下,取出一塊巾袱來鋪在地上,盤膝而坐,專等主顧上門,暗中觀察那來來往往的行人,細辨忠奸賢佞。
正在觀看,忽來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身上穿得破爛不堪,鹑衣百結,赤足蓬頭,奔到跟前,劈口問道:“賣藥的老丈,你可會治得病?”菩薩道:“癡孩子,不會治病,如何好賣藥,豈不要誤人性命?” 小孩道:“那麼請你治病,不知要多少錢才行?” 菩薩道;“行醫之人,原是半積陰功半養生的。
我隻要遇見有緣之人,貧苦之輩,非但不要診金,連藥也肯送哩I” 小孩聽了此話,不覺喜歡得跳躍起來,拍着小手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父親遇見你老丈,就有了救了。
我隻求老丈慈悲一下,醫治我父親得活,永世也不敢忘了你的大恩!”說着拖了菩薩就要走。
菩薩道;“你且莫慌,可先将你父親的病,說與我知道,看我醫得醫不得。
如其是醫得的,那時再跟你同去不遲。
” 那小孩子便将他父親的病情,說了出來。
正是: 看他純孝子,定是有緣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四幅,題着“鈎召觀自在菩薩”,一首三面,正面熙怡,頭戴天冠,冠有化身阿彌陀佛;左面怒目可畏,鬓發聳豎,首戴月冠;右面颦眉眢目,狗牙上出,一身六臂,一手持絹素,一手持蓮花,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持钺斧,一手施無畏,一手把如意寶杖,結跏跌坐,雲是圓通相,鈎取人天之魚于菩提之岸。
第五幅,題着“除障觀自在菩薩”,一首三目,右手執寶鏡,左手作施願狀,雲是普照之相,破除六道三障。
第六幅,題着“寶劍觀自在菩薩”,頂上湧現蓮花,一手執寶劍,一手舉胸前,雲是解脫之相,斬除六賊。
第七幅,題着“寶印觀自在菩薩”,一身三面,都現慈悲狀,一手執寶印,一手把鈴铎,-手執幡幢,一手持劍,一手執寶鏡,一手把蓮花,雲是迅奮之相,驅馳三界。
第八幅題着“不退轉金輪觀自在菩薩”,玉面含笑,首戴寶冠,冠中有化身無量壽佛,兩手捧金輪作旋轉狀,雲是如意相,轉除惡業。
荊石看了這八幅圖像,大喜過望,贊不絕口。
那秀士又說道,“如今善士有了此八幅藍本,可以給畫工臨摹,小于卻要告别了。
” 荊石苦留不住,送金銀給他,又不肯受,反是他取出一顆圓子,送給荊石,說是西方無患子,常佩在身可以免除災害,益人智慧。
荊石謝了又謝,一直送到大門之外,才拱手而别。
于是他就帶了畫去找圓通法師,告知一切。
法師道:“恭喜居士,今天卻遇見菩薩了!” 荊石道:“此話怎講?難道作畫的白衣秀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不成?”法師道:“怎麼不是?要不是菩薩,凡間人哪能畫出這種寶相?又何從得此無患子呢?” 荊石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一發高興起來,将八幅畫像懸挂在大廳之上,命八個畫工每人認定一幀去臨摹。
一幀脫手,他便自己寫上一卷《多心經》,送給人家。
又把那一顆無患子種在地上,果然發芽結子,分送人家,使大家獲福遠禍。
整整的一年有餘,才送滿一千幅觀世音像。
菩薩手畫的八幅,留在家中,奉為傳家之寶。
從此,太倉的佛教大興,尤其是王氏一門,大小都信仰菩薩,子孫如王煙客等,都是科名望重,大家以為是奉佛的善報。
菩薩自從留畫給王荊石之後,便又化為一個賣藥草的行腳醫生,挑了兩個藤鬥子,鬥中放着好幾十樣藥草,走到鬧市之中,在人煙稠密處,找了一個幹淨地方,将擔子放下,取出一塊巾袱來鋪在地上,盤膝而坐,專等主顧上門,暗中觀察那來來往往的行人,細辨忠奸賢佞。
正在觀看,忽來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身上穿得破爛不堪,鹑衣百結,赤足蓬頭,奔到跟前,劈口問道:“賣藥的老丈,你可會治得病?”菩薩道:“癡孩子,不會治病,如何好賣藥,豈不要誤人性命?” 小孩道:“那麼請你治病,不知要多少錢才行?” 菩薩道;“行醫之人,原是半積陰功半養生的。
我隻要遇見有緣之人,貧苦之輩,非但不要診金,連藥也肯送哩I” 小孩聽了此話,不覺喜歡得跳躍起來,拍着小手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父親遇見你老丈,就有了救了。
我隻求老丈慈悲一下,醫治我父親得活,永世也不敢忘了你的大恩!”說着拖了菩薩就要走。
菩薩道;“你且莫慌,可先将你父親的病,說與我知道,看我醫得醫不得。
如其是醫得的,那時再跟你同去不遲。
” 那小孩子便将他父親的病情,說了出來。
正是: 看他純孝子,定是有緣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