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少室山大士退李軍 洛陽市群生照寶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少林寺住持和尚因李全遣使招降,一味歪纏不清,十分讨厭便向來使說道:“出家人受十方供養,與世無争,如何肯甘心從他?本當将你殺了,以絕李全之念。
現在看在佛祖分上,饒了你性命,割去兩耳示警!回去對李全講,叫他絕了這條心念吧!”于是便将來人兩耳割下,攆出山門。
那人一路抱頭鼠竄,逃回營中,告之李全。
李全不覺大怒,便傳令進兵圍山。
那時附近的百姓,恐遭兵禍,都扶老攜幼地逃避。
觀世音菩薩見了如此情形,問明一切,暗想:“佛門清靜之地,萬不能容這班人去滋擾。
少林僧衆雖擅武功,究竟衆寡懸殊,勢難相敵,還得待我去幫助一臂哩!” 菩薩此時,本來化作一個行腳僧人模樣,赤着雙腳,一路往少林寺而來。
到得寺裡,照例拜了佛祖,參了執事衆僧,挂單小住。
那時适因竈下缺少一個燒火和尚,執事的使命菩薩去充數。
如此一住兩三天,李全攻打山頭,十分緊急。
合寺僧衆雖協力同心地守禦,到底衆寡懸殊,看看有些支持不得。
菩薩想:“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便抽了一根鐵棍在手,沖下山去,大吼一聲,揮動寶棍,殺入李全隊裡,如同風卷殘雲一般,遠遠望去,隻見棍頭起落,馬仰人翻。
就是李鐵槍上前交手,不及三合,一棍打下馬去,被亂軍踐踏而死。
李全的妻子,戰敗下去,仰天長歎道:“四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
不思今天卻輸在一個和尚手裡,還有什麼面目見天下人呢?”就倒槍刺喉而死。
主腦既去,一班部衆,死傷的死傷了,餘衆都四散奔逃。
菩薩到此,一聳身跳在嵩山禦寨之上,現出大威猛寶相。
少林僧衆才知是菩薩顯化,都羅拜稱謝,于是便将此大威猛相塑成全身,另起觀音殿供養。
這就是阿麼提觀音,怒目嗔容,手執寶棍,相貌很是可怕;與别處供養的,又是一付面目。
當下菩薩雖然将李軍殺散,還恐怕他們變成散股,為害民間,便又化做一個村婦模樣,拿着一隻錦匣,匣中放着一面青銅寶鏡,走到洛陽市上求賣,當時就有一班人去向她問價。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是一件稀世的寶物,實實地要賣一千兩紋銀,多一文也不要,少一文就不賣。
若然失此機會,往後去就是出十萬八萬銀子也是買不到哩!” 有一個好事的青年插嘴道:“小小的一面銅鏡,卻要這大價錢,畢竟;療什麼好處?你且說說看來。
”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好處正多哩!第一便能照見人心的善惡;第二便能照過世的一切,好好歹歹,絲毫不爽。
有這兩樣好處,難道一千兩銀子還不值嗎?” 那少年道:“老奶奶,你休打謊,世間哪有此等寶物?卻叫人有些不信,不知你肯讓我試照一下嗎?” 菩薩道:“這倒也使得,隻是借一照,須納三文青錢。
” 少年果真摸了三文青錢給菩薩,菩薩便從匣中取出銅鏡,執在手中,向少年道:“來照,來照!但須要聚精會神,不要胡思亂想,才照得真形。
” 少年對鏡約有一杆煙工夫,果然見鏡中現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已往的所作所為,臨了兒卻堕入畜牲道中,投生為一條母狗。
他看了不覺心驚意亂,連稱奇怪!可是别人從後面看去,仍舊是一面空洞洞的銅鏡,一些兒痕迹都沒有。
菩薩将鏡收了,問道:“照得可滿意,三文錢值不值?” 少年額汗涔涔,神色灰敗,連稱:“好,好,好!值,值,值!”旁人見了他如此神氣,争着向他詢問所以然來。
少年哪裡肯說出真情,白出其醜?隻向衆
現在看在佛祖分上,饒了你性命,割去兩耳示警!回去對李全講,叫他絕了這條心念吧!”于是便将來人兩耳割下,攆出山門。
那人一路抱頭鼠竄,逃回營中,告之李全。
李全不覺大怒,便傳令進兵圍山。
那時附近的百姓,恐遭兵禍,都扶老攜幼地逃避。
觀世音菩薩見了如此情形,問明一切,暗想:“佛門清靜之地,萬不能容這班人去滋擾。
少林僧衆雖擅武功,究竟衆寡懸殊,勢難相敵,還得待我去幫助一臂哩!” 菩薩此時,本來化作一個行腳僧人模樣,赤着雙腳,一路往少林寺而來。
到得寺裡,照例拜了佛祖,參了執事衆僧,挂單小住。
那時适因竈下缺少一個燒火和尚,執事的使命菩薩去充數。
如此一住兩三天,李全攻打山頭,十分緊急。
合寺僧衆雖協力同心地守禦,到底衆寡懸殊,看看有些支持不得。
菩薩想:“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便抽了一根鐵棍在手,沖下山去,大吼一聲,揮動寶棍,殺入李全隊裡,如同風卷殘雲一般,遠遠望去,隻見棍頭起落,馬仰人翻。
就是李鐵槍上前交手,不及三合,一棍打下馬去,被亂軍踐踏而死。
李全的妻子,戰敗下去,仰天長歎道:“四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
不思今天卻輸在一個和尚手裡,還有什麼面目見天下人呢?”就倒槍刺喉而死。
主腦既去,一班部衆,死傷的死傷了,餘衆都四散奔逃。
菩薩到此,一聳身跳在嵩山禦寨之上,現出大威猛寶相。
少林僧衆才知是菩薩顯化,都羅拜稱謝,于是便将此大威猛相塑成全身,另起觀音殿供養。
這就是阿麼提觀音,怒目嗔容,手執寶棍,相貌很是可怕;與别處供養的,又是一付面目。
當下菩薩雖然将李軍殺散,還恐怕他們變成散股,為害民間,便又化做一個村婦模樣,拿着一隻錦匣,匣中放着一面青銅寶鏡,走到洛陽市上求賣,當時就有一班人去向她問價。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是一件稀世的寶物,實實地要賣一千兩紋銀,多一文也不要,少一文就不賣。
若然失此機會,往後去就是出十萬八萬銀子也是買不到哩!” 有一個好事的青年插嘴道:“小小的一面銅鏡,卻要這大價錢,畢竟;療什麼好處?你且說說看來。
” 菩薩道,“我這面鏡子,好處正多哩!第一便能照見人心的善惡;第二便能照過世的一切,好好歹歹,絲毫不爽。
有這兩樣好處,難道一千兩銀子還不值嗎?” 那少年道:“老奶奶,你休打謊,世間哪有此等寶物?卻叫人有些不信,不知你肯讓我試照一下嗎?” 菩薩道:“這倒也使得,隻是借一照,須納三文青錢。
” 少年果真摸了三文青錢給菩薩,菩薩便從匣中取出銅鏡,執在手中,向少年道:“來照,來照!但須要聚精會神,不要胡思亂想,才照得真形。
” 少年對鏡約有一杆煙工夫,果然見鏡中現出的一切,都是自己已往的所作所為,臨了兒卻堕入畜牲道中,投生為一條母狗。
他看了不覺心驚意亂,連稱奇怪!可是别人從後面看去,仍舊是一面空洞洞的銅鏡,一些兒痕迹都沒有。
菩薩将鏡收了,問道:“照得可滿意,三文錢值不值?” 少年額汗涔涔,神色灰敗,連稱:“好,好,好!值,值,值!”旁人見了他如此神氣,争着向他詢問所以然來。
少年哪裡肯說出真情,白出其醜?隻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