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蓮花峰番僧面壁 少林寺李全招降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菩薩到了九華山蓮花峰的山腰裡,忽聽得有人在那裡朗誦《多心經》,便循聲走過去,舉眼看時,卻是一個西域僧人,面壁趺坐着,在那裡志心虔誦。
你道這個和尚是誰?說起來卻也是個很大的來頭。
他本是廚賓國的王子,因為生有宿根,故自幼地敝屣尊榮,遁入空門,研求佛家奧旨,功行精進,早巳深入三藏,博通大乘,自号為求那跋陀,發大願力,誓将西方大乘之教,傳入中土,故飛錫東遊,欲向大衆宣講《華嚴經》。
可是與前次的沙門跋陀一般,因言語隔絕,講解不通,心中十分愧歎,深恨自己功行未深,以緻有此。
就遁入九華山,在蓮花峰一個石窟中,面壁趺坐,不斷地念誦着《多心經》,希望感動菩薩,指示迷津。
可巧今天菩薩适從此處經過,聞聲而至,早就知道他的意思。
菩薩暗想:“難得這求那跋陀有此堅定意旨,如今我不點化于他,更有何人能點化他呢?”于是,便将身隐過,暗中幻化了去指示他。
那求跋陀當日夜間,在入定之時就覺得石壁之上,忽發現了一片光華,隔了半晌,光華之中就湧現出一朵蓮花,蓮花中間,又湧現出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菩薩頂上又現出一匹寶馬。
求那跋陀便将前事訴說一番,請菩薩慈悲!菩薩隻是含笑不言,卻見那匹寶馬,發開四蹄,在寰宇之中奔跑。
求那跋陀到此恍然大悟!明明菩薩在告訴我,欲通華語,非周遊中土用心學習不可。
他領悟之後,石上的幻影就不見了。
求那跋陀次日即便離了此間,到處雲遊。
九年之後,所有華語無所不通。
于是重歸九華山宣說《華嚴經》,果然人人了悟了。
求那跋陀于是就在昔年面壁處,建庵塑像供奉。
那一尊觀世音菩薩法像,其餘與平常的一般,隻是頂上卻多一匹寶馬,故世人稱為馬頭觀音,也稱為馬頭明王,後人尊為畜牲道的教主。
自從這一尊異狀的觀音塑成之後,一班善姓,都有些疑惑起來,以為好好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如何頂上卻添上一匹馬,畜類居上,豈不亵渎了菩薩?于是在求那跋陀講經說法之餘,便将此意向他請教。
求那跋陀先将前事告之大衆,然後說:“佛家輪回,分為六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
觀世音菩薩本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宗旨,故也分為六相。
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最重,故宜現大悲相,世傳的千手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饑渴,宜現大慈相,世傳的聖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獅子無畏觀音破畜牲三障,獸王威猛,宜現大無畏相,這位馬頭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三障,此道猜疑嫉忌,宜現普照相,世傳的十一面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驕慢稱天人,理則佛性稱丈夫,故宜現天人丈夫相,世傳的準提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世傳的如意輪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
所說的三障,就是惑障、業障、苦障三樣。
觀世音菩薩既各主一道,寶相也就因之而異了。
“這尊馬頭觀音在六相中還算不得異相。
象十一面觀音,共有十一付面目,當前三面作菩薩面;左廂三面作嗔面;右廂三面作菩薩面,後一面作大笑面,頂上一面作佛面,各各不同。
“又如準提觀音,一身十八臂,面有三目。
上兩手作說法相,右面,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把劍
你道這個和尚是誰?說起來卻也是個很大的來頭。
他本是廚賓國的王子,因為生有宿根,故自幼地敝屣尊榮,遁入空門,研求佛家奧旨,功行精進,早巳深入三藏,博通大乘,自号為求那跋陀,發大願力,誓将西方大乘之教,傳入中土,故飛錫東遊,欲向大衆宣講《華嚴經》。
可是與前次的沙門跋陀一般,因言語隔絕,講解不通,心中十分愧歎,深恨自己功行未深,以緻有此。
就遁入九華山,在蓮花峰一個石窟中,面壁趺坐,不斷地念誦着《多心經》,希望感動菩薩,指示迷津。
可巧今天菩薩适從此處經過,聞聲而至,早就知道他的意思。
菩薩暗想:“難得這求那跋陀有此堅定意旨,如今我不點化于他,更有何人能點化他呢?”于是,便将身隐過,暗中幻化了去指示他。
那求跋陀當日夜間,在入定之時就覺得石壁之上,忽發現了一片光華,隔了半晌,光華之中就湧現出一朵蓮花,蓮花中間,又湧現出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菩薩頂上又現出一匹寶馬。
求那跋陀便将前事訴說一番,請菩薩慈悲!菩薩隻是含笑不言,卻見那匹寶馬,發開四蹄,在寰宇之中奔跑。
求那跋陀到此恍然大悟!明明菩薩在告訴我,欲通華語,非周遊中土用心學習不可。
他領悟之後,石上的幻影就不見了。
求那跋陀次日即便離了此間,到處雲遊。
九年之後,所有華語無所不通。
于是重歸九華山宣說《華嚴經》,果然人人了悟了。
求那跋陀于是就在昔年面壁處,建庵塑像供奉。
那一尊觀世音菩薩法像,其餘與平常的一般,隻是頂上卻多一匹寶馬,故世人稱為馬頭觀音,也稱為馬頭明王,後人尊為畜牲道的教主。
自從這一尊異狀的觀音塑成之後,一班善姓,都有些疑惑起來,以為好好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如何頂上卻添上一匹馬,畜類居上,豈不亵渎了菩薩?于是在求那跋陀講經說法之餘,便将此意向他請教。
求那跋陀先将前事告之大衆,然後說:“佛家輪回,分為六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
觀世音菩薩本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宗旨,故也分為六相。
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最重,故宜現大悲相,世傳的千手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饑渴,宜現大慈相,世傳的聖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獅子無畏觀音破畜牲三障,獸王威猛,宜現大無畏相,這位馬頭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三障,此道猜疑嫉忌,宜現普照相,世傳的十一面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驕慢稱天人,理則佛性稱丈夫,故宜現天人丈夫相,世傳的準提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世傳的如意輪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
所說的三障,就是惑障、業障、苦障三樣。
觀世音菩薩既各主一道,寶相也就因之而異了。
“這尊馬頭觀音在六相中還算不得異相。
象十一面觀音,共有十一付面目,當前三面作菩薩面;左廂三面作嗔面;右廂三面作菩薩面,後一面作大笑面,頂上一面作佛面,各各不同。
“又如準提觀音,一身十八臂,面有三目。
上兩手作說法相,右面,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把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