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遊五台夷奴盜法像 拒寇亂菩薩現奇容

關燈
話說觀世音菩薩自在登州府施藥,救滅了疫疠之後,當地百姓經優昙宣況,知是菩薩示現救世,大家都捐資建造觀音庵,塑着施藥觀音供養着。

    菩薩便隐身在此小息,閑常出入民間,點化有緣之輩。

     那一天,心中忽然一動,菩薩便施出天眼通的妙法,運用慧眼,向四下一看,就明白一切。

    暗想:“原來那夷鬼子在那裡出花樣,倒不可不去走一趟哩!”于是便又一路向浙江而來。

     你道為何?原來那時有一班東夷國人,到中土遊曆,聽得五台山的勝境,便先到那邊玩賞。

    那五台佛寺衆多,并且規模宏大,所有的佛像,不是寶石雕成,定是白玉琢就,端的是莊嚴燦爛,五色缤紛。

    那東夷之人生性最為狡猾,一見了許多珍寶,就動了觊觎之心。

    他見法華寺中,有尊觀世音菩薩的法像,完全是白玉琢成,手中捧定淨瓶,瓶中卻插着一朵蓮花,坐下的蓮台,也是白玉雕就,而且是整塊的羊脂白玉。

    雕就十分工細,長有三尺左右,确是希世之寶。

    那班東夷看在眼裡,就動了不良之念。

    大家一商議,便乘着寺中僧人不留意的當兒,偷竊了就走。

    等到寺中人覺察,那一班夷人已經逃得不知去向,失去的玉觀音自然也沒了着落,隻索罷休。

     再說那班夷人,自從偷得玉觀音,一路歡歡喜喜地逃過來,繞道到浙江,想由此出口,渡海回國。

    觀世音菩薩就在此時受了感應,立刻動身趕來,恰好夷人舣舟在潮音洞下,待曉開船。

     菩薩就施展法力,霎時間洋面上生出萬朵蓮花,綠葉搖風,把洋面完全遮蔽,使人辨不出東南西北。

    待到天明,夷船待要解維,卻竟找不到一個去路。

    正在慌急之際,忽然風浪大作,将一條小船吹得上下不定,幾乎翻過身來,把幾個夷人吓得魂飛魄蕩,不知所措。

    大家再向普陀岩上望之,卻見觀世音菩薩手捧寶蓮瓶花,端端整整地立在巅上。

     夷人到此,方知是菩薩的法力,于是再拜哀求,願将從五台山偷來的觀世音菩薩玉像,留在潮音洞,讓這一方百姓瞻禮。

    禱告一番之後,頓時風平浪靜,洋面的蓮花也都不見了。

    夷人将玉觀音像送到潮音洞,然後開船遠去,離開東土大唐,不在話下。

     當菩薩顯迹之時,适有張姓居民,親眼看見此事,便傳揚開去。

    張氏又募化了金資,就将自己的屋宇,改建為觀音庵,供奉玉像,自己便皈依座下。

     當時遠近的人,聞知其異,都來瞻禮,大家因為這尊觀音,不肯随夷人東去,故呼為不肯去觀音,其實乃是持蓮觀音的寶相。

    該處洋面,因為觀世音菩薩用蓮花阻止夷舟,故就稱為蓮花洋。

    昔陀山直到現在,還算是江浙一帶佛教最盛之地,世俗竟有小西天的話頭。

    善人善地,故菩薩肯将這尊法像留在此地啊! 再說那時正當唐末,天下擾攘,李克用等尤為殘忍不仁,弄得生靈塗炭。

    浙江臨安人錢镠,雖則是一個尋常小百姓,但生就的忠肝義膽,練得一身好武功,看了當時擾亂情形,甚為不平,便召集鄉勇,自成一軍,屢建奇功,吳越安堵。

    當他起兵以前,雖有保障東南的意思,但資糧器械,既不易得,萬一不巧,反弄上個作亂犯上的名頭,贻羞錢氏。

    他有了種種顧忌,對于起兵之事,便遲遲不決起來。

     那一天,忽然夢見觀世音菩薩向他說道:“錢鑼,錢鑼!你莫再躊躇。

    你既有保障東南之意,拯民水火之心,這就是一片善念。

    天佑善人,雖百戰也不會敗衄,快些起兵吧!” 錢鑼便将種種困難之點,告訴菩薩。

     菩薩道:“你莫畏縮,須知道千般手眼,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