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遊五台夷奴盜法像 拒寇亂菩薩現奇容
關燈
小
中
大
一人。
你如不信,且看我來!” 當下,錢镠隻覺眼前金光一閃,菩薩已現出千手千眼的丈六金身,向他說道;“錢鑼啊,你須知道,為人要有千般手眼,才做得千秋事業。
你休要遲疑不決,盡管放膽做去,東南無數生靈,都系在你一人身上哩!二十年後,可到天竺山中來尋我便了。
”錢鑼一夢醒來,不覺大異,暗想:“既然是菩薩指點于我,一定是不會錯的。
”便決計起兵,一面招集大衆,告之菩薩示夢的情形,一面命入畫了一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法像,懸挂在家中,朝夕焚香禮拜,虔誠供養。
當下投奔他的人,聽說有觀世音菩薩在暗中護佑,大家自然心寬膽壯,能收百戰百勝的奇功,也隻為有了此一念,果然保障得東南半壁,錢鑼也由杭州太守做到吳越王,留名千古。
二十年後,他記起了菩薩天竺訪尋的話,便往天竺山中去尋。
尋到上天竺,隻見一個僧人,端坐在石上,手中執着一本經卷,專心閱看。
錢镠隻當是菩薩化身,便倒身下拜,口稱:“弟子遵菩薩吩咐,得有今日功業,大家已不敢正視東南。
現在局勢粗定,弟子也厭倦尊榮,還望菩薩方便收錄。
”那僧人急忙還禮道:“大王休得誤認,貧僧一空,實因往禮潮音行腳經過此地,果然遇見過菩薩,但當時卻不知道,也隻見一位僧人坐在此地看經,貧僧就向他問訊。
他說與貧僧有緣,願将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經》各一卷授與貧僧,并且說今天大王要到此地來,叫貧僧在此相候,如見大王,順便傳言:『現在大王功成名就,百姓愛戴,宣揚佛法,收效必宏,勸大王在這上面積些功德,将來機緣到了時,再來相度。
』貧僧到此才知遇到菩薩,禮拜一番,菩薩又隐身去了。
故此貧僧就在此相待大王。
” 錢鑼道:“既然如此,正是我們合該有此緣法。
菩薩示現于此,諒來是個善地,我想在此間建造一座看經庵。
就請大師主持一切,未知大師意下如何?”一空和尚連聲稱善,于是這位吳越王錢鑼就去撥了一筆資财,由一空招工雇匠,在上天竺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奂的看經庵,所塑的觀世音菩薩,乃是趺坐看經之狀,坐下的蓮台就是用菩薩坐過的那塊白石雕琢而成的。
從此世間又有了持經觀音法像。
那座看經庵由一空住持,自不消說。
吳越王自聽了一空傳述菩薩法谕之後,除建造了這座看經庵之外,到處興修寺院,廣宣佛教,大江東西,大小數百餘寺,都是錢鉻一人所興建。
當時吳越的百姓,因為受到錢鑼的保護,得能平安度日,愛戴之心,自然不消說得,錢謬王既然信仰佛教,那班百姓們自然影從響應,大家都成了佛國的信民。
此風傳流到現在,蘇杭一帶的百姓,相信佛的也比别處來得衆多。
外路的人,且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話,直把蘇杭當做佛國了。
再說菩薩自點化了錢武肅王之後,随處化做了各色人物,在民間來往,指點迷途,拯拔苦厄,遊行自在,但也人卻無從識得,那一天來到九華山下,擡頭觀看,此山端的生得清秀宜人,上面有九個山峰,雖則高下參差,但都與蓮花無異,九個峰就如天空中長着九朵蓮花一般。
九華山的得名,也就是為着這-點。
山中寺院也就不少,菩薩此時化裝着行腳和尚模樣,一路上山,想去指點愚僧,留些顯迹。
走到一個山坳裡,忽聽得有人在那裡念《多心經》,菩薩循聲走過去一看,卻原來是一個西域僧人。
正是:空山清淨地,風動雜梵音。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你如不信,且看我來!” 當下,錢镠隻覺眼前金光一閃,菩薩已現出千手千眼的丈六金身,向他說道;“錢鑼啊,你須知道,為人要有千般手眼,才做得千秋事業。
你休要遲疑不決,盡管放膽做去,東南無數生靈,都系在你一人身上哩!二十年後,可到天竺山中來尋我便了。
”錢鑼一夢醒來,不覺大異,暗想:“既然是菩薩指點于我,一定是不會錯的。
”便決計起兵,一面招集大衆,告之菩薩示夢的情形,一面命入畫了一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法像,懸挂在家中,朝夕焚香禮拜,虔誠供養。
當下投奔他的人,聽說有觀世音菩薩在暗中護佑,大家自然心寬膽壯,能收百戰百勝的奇功,也隻為有了此一念,果然保障得東南半壁,錢鑼也由杭州太守做到吳越王,留名千古。
二十年後,他記起了菩薩天竺訪尋的話,便往天竺山中去尋。
尋到上天竺,隻見一個僧人,端坐在石上,手中執着一本經卷,專心閱看。
錢镠隻當是菩薩化身,便倒身下拜,口稱:“弟子遵菩薩吩咐,得有今日功業,大家已不敢正視東南。
現在局勢粗定,弟子也厭倦尊榮,還望菩薩方便收錄。
”那僧人急忙還禮道:“大王休得誤認,貧僧一空,實因往禮潮音行腳經過此地,果然遇見過菩薩,但當時卻不知道,也隻見一位僧人坐在此地看經,貧僧就向他問訊。
他說與貧僧有緣,願将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經》各一卷授與貧僧,并且說今天大王要到此地來,叫貧僧在此相候,如見大王,順便傳言:『現在大王功成名就,百姓愛戴,宣揚佛法,收效必宏,勸大王在這上面積些功德,将來機緣到了時,再來相度。
』貧僧到此才知遇到菩薩,禮拜一番,菩薩又隐身去了。
故此貧僧就在此相待大王。
” 錢鑼道:“既然如此,正是我們合該有此緣法。
菩薩示現于此,諒來是個善地,我想在此間建造一座看經庵。
就請大師主持一切,未知大師意下如何?”一空和尚連聲稱善,于是這位吳越王錢鑼就去撥了一筆資财,由一空招工雇匠,在上天竺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奂的看經庵,所塑的觀世音菩薩,乃是趺坐看經之狀,坐下的蓮台就是用菩薩坐過的那塊白石雕琢而成的。
從此世間又有了持經觀音法像。
那座看經庵由一空住持,自不消說。
吳越王自聽了一空傳述菩薩法谕之後,除建造了這座看經庵之外,到處興修寺院,廣宣佛教,大江東西,大小數百餘寺,都是錢鉻一人所興建。
當時吳越的百姓,因為受到錢鑼的保護,得能平安度日,愛戴之心,自然不消說得,錢謬王既然信仰佛教,那班百姓們自然影從響應,大家都成了佛國的信民。
此風傳流到現在,蘇杭一帶的百姓,相信佛的也比别處來得衆多。
外路的人,且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話,直把蘇杭當做佛國了。
再說菩薩自點化了錢武肅王之後,随處化做了各色人物,在民間來往,指點迷途,拯拔苦厄,遊行自在,但也人卻無從識得,那一天來到九華山下,擡頭觀看,此山端的生得清秀宜人,上面有九個山峰,雖則高下參差,但都與蓮花無異,九個峰就如天空中長着九朵蓮花一般。
九華山的得名,也就是為着這-點。
山中寺院也就不少,菩薩此時化裝着行腳和尚模樣,一路上山,想去指點愚僧,留些顯迹。
走到一個山坳裡,忽聽得有人在那裡念《多心經》,菩薩循聲走過去一看,卻原來是一個西域僧人。
正是:空山清淨地,風動雜梵音。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