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責貢蛤蜊民不堪命 消除疫疠手到生
關燈
小
中
大
世音菩薩便暗中運用她的法力,把自己的莊嚴寶相,深深地印入蛤蜊中去。
在那些漁戶,可是始終沒有覺得,各各捕捉滿了數,自顧地前去繳納,好似還債一般。
這班漁戶正在無法擺脫這種苛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時候,忽然上面下旨停止責貢蛤蜊,并且禁止捕捉,诏各縣設立觀世音菩薩廟宇,供養大士。
甯波的一班漁戶,聽了這個消息,怎麼不喜出望外,距躍三百呢?但如何會特然有此一道旨意下來,大家終是猜詳不透。
後來幾經打聽,方才知道個中原因,卻是觀世音菩薩暗中救助之力。
受惠的人自免不了皈依蓮台之下。
原來那一批蛤蜊進貢入都之後,禦廚見了新鮮之品,少不得就裡邊挑擇了幾個肥大的,預備做羹上進。
不料第一個剖去,就堅如金石,再也剖不開來,禦廚就覺得十分可疑。
待到用力一劈,隻見金光閃處,“砉”的一聲,那蛤蜊就裂開了,中間卻不是蛤肉,倒是端端整整一個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質地晶瑩透澈,似玉非玉,似珠非珠,隻覺得光華奪目。
禦廚見了,不覺大駭,不敢隐瞞,便拿去奏明上邊。
文宗也十分駭愕,便命用金飾檀盒貯藏起來,一面下旨罷貢蛤蜊。
後來召見恒正禅師,問起此事,禅師道:“物無虛應,這是菩薩欲啟陛下的信心,以節用愛人罷了。
佛經上說:『應以菩薩身得度的,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
” 文宗道:“菩薩身卻是見了,隻是沒有聽得菩薩說法。
” 禅師道:“我隻問陛下信與不信?” 文宗道:“事實彰明,怎敢不信呢?” 禅師道:“既然如此,陛下已不啻聽得菩薩說法了。
”文宗因此大悟,以後永戒食蛤,并令合天下的寺廟,都另辟一殿,供養觀世音菩薩。
因為這一次的觀世音菩薩法像出現在蛤蜊之中,故世稱為蛤蜊觀音。
這并不是做書的胡謅,好為玄談,此事在《佛祖統紀昔陀山志》等書都有同樣的記載哩! 當下觀世音菩薩自海灘将法相感應了蛤蜊,救了一班漁戶貢賦之苦,便一路行來,直到山東登州府地界。
其時正值盛夏,疫疠盛行,死傷相繼,實在凄慘萬狀。
一班庸醫俗子,又沒有奇方妙藥救得此疾。
菩薩知道此病都由正氣虧耗,被外邪侵襲所緻,隻有霍香可治。
便入山采藥,化為一個賣藥老叟,肩荷藥囊,入市求售。
那邊的百姓,起初見了這外來的人物,不敢嘗試,後來有一班貧苦無錢的人,聽說他肯施診給藥,于是漸漸有人求治。
果然藥到病除,這才大家注意,紛紛求治。
在兩三個月不知救了多少生靈。
直到疫氣全消,菩薩才示現給智林寺優昙禅師,傳了霍香治疫的靈方。
優昙禅師向大衆宣說之後,大家才知道是菩薩示現。
于是一班受惠的人們,各自捐金起建觀音庵,塑起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虔誠供養。
但是所塑的法像,面目打扮,雖與别處的相同,但手中不捧淨瓶楊柳,卻是拈着一棵藥草。
這也是當地人民不忘報德的意思,既受了藥草之惠,就請菩薩拈着藥草做個紀念。
這就是世稱為施藥觀音的啊! 後世病家在危急無法時,往往到觀音堂裡去求簽請藥,實在也是濫觞于此哩I更有那一班叫名和尚,濫刻藥方,憑人求取,借此斂錢,這非但是佛門之蠹,并且還得害人,那真可恨得很,豈是菩薩救世濟人的本旨啊? 菩薩此去又化身不肯去觀音往潮音洞住息,留下許多聖迹,受人瞻禮了。
正是: 聖迹經留處,慈悲救世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在那些漁戶,可是始終沒有覺得,各各捕捉滿了數,自顧地前去繳納,好似還債一般。
這班漁戶正在無法擺脫這種苛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時候,忽然上面下旨停止責貢蛤蜊,并且禁止捕捉,诏各縣設立觀世音菩薩廟宇,供養大士。
甯波的一班漁戶,聽了這個消息,怎麼不喜出望外,距躍三百呢?但如何會特然有此一道旨意下來,大家終是猜詳不透。
後來幾經打聽,方才知道個中原因,卻是觀世音菩薩暗中救助之力。
受惠的人自免不了皈依蓮台之下。
原來那一批蛤蜊進貢入都之後,禦廚見了新鮮之品,少不得就裡邊挑擇了幾個肥大的,預備做羹上進。
不料第一個剖去,就堅如金石,再也剖不開來,禦廚就覺得十分可疑。
待到用力一劈,隻見金光閃處,“砉”的一聲,那蛤蜊就裂開了,中間卻不是蛤肉,倒是端端整整一個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質地晶瑩透澈,似玉非玉,似珠非珠,隻覺得光華奪目。
禦廚見了,不覺大駭,不敢隐瞞,便拿去奏明上邊。
文宗也十分駭愕,便命用金飾檀盒貯藏起來,一面下旨罷貢蛤蜊。
後來召見恒正禅師,問起此事,禅師道:“物無虛應,這是菩薩欲啟陛下的信心,以節用愛人罷了。
佛經上說:『應以菩薩身得度的,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
” 文宗道:“菩薩身卻是見了,隻是沒有聽得菩薩說法。
” 禅師道:“我隻問陛下信與不信?” 文宗道:“事實彰明,怎敢不信呢?” 禅師道:“既然如此,陛下已不啻聽得菩薩說法了。
”文宗因此大悟,以後永戒食蛤,并令合天下的寺廟,都另辟一殿,供養觀世音菩薩。
因為這一次的觀世音菩薩法像出現在蛤蜊之中,故世稱為蛤蜊觀音。
這并不是做書的胡謅,好為玄談,此事在《佛祖統紀昔陀山志》等書都有同樣的記載哩! 當下觀世音菩薩自海灘将法相感應了蛤蜊,救了一班漁戶貢賦之苦,便一路行來,直到山東登州府地界。
其時正值盛夏,疫疠盛行,死傷相繼,實在凄慘萬狀。
一班庸醫俗子,又沒有奇方妙藥救得此疾。
菩薩知道此病都由正氣虧耗,被外邪侵襲所緻,隻有霍香可治。
便入山采藥,化為一個賣藥老叟,肩荷藥囊,入市求售。
那邊的百姓,起初見了這外來的人物,不敢嘗試,後來有一班貧苦無錢的人,聽說他肯施診給藥,于是漸漸有人求治。
果然藥到病除,這才大家注意,紛紛求治。
在兩三個月不知救了多少生靈。
直到疫氣全消,菩薩才示現給智林寺優昙禅師,傳了霍香治疫的靈方。
優昙禅師向大衆宣說之後,大家才知道是菩薩示現。
于是一班受惠的人們,各自捐金起建觀音庵,塑起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虔誠供養。
但是所塑的法像,面目打扮,雖與别處的相同,但手中不捧淨瓶楊柳,卻是拈着一棵藥草。
這也是當地人民不忘報德的意思,既受了藥草之惠,就請菩薩拈着藥草做個紀念。
這就是世稱為施藥觀音的啊! 後世病家在危急無法時,往往到觀音堂裡去求簽請藥,實在也是濫觞于此哩I更有那一班叫名和尚,濫刻藥方,憑人求取,借此斂錢,這非但是佛門之蠹,并且還得害人,那真可恨得很,豈是菩薩救世濟人的本旨啊? 菩薩此去又化身不肯去觀音往潮音洞住息,留下許多聖迹,受人瞻禮了。
正是: 聖迹經留處,慈悲救世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