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觀自在南海清修 憫苦厄中原化度
關燈
小
中
大
看你等的誠心不誠心,隻要誠心相待,自然會遇到的。
”說罷現出她的莊嚴寶相,悠然而隐。
第二天,一班百姓互相談論,都道昨夜得這麼一個同樣的夢,大家覺得奇怪。
談論紛紛,不外乎懷着萬分的希望,專等菩薩的降臨。
又明知菩薩化顯,決不會将本來面目向人的,但又不知今番她究竟化身何等人物,前來點化衆生。
因此,又引起許多枝節,他們因認不得菩薩,凡是見了一個面生可疑的人,就指為菩薩,大家環着向他禮拜,往往把那受拜之人弄得莫名其妙,直到雙方說明真相,彼此付之一笑。
如此一連鬧了好幾天,誤會卻發生了不少,隻還是不見菩薩來臨,反弄得大家心上疑雲疊疊,就算見了面生可疑的人,也不敢冒昧拜認。
那時觀世音菩薩卻仍舊化為一個窮苦老媪,下山到得城市,一路求化飲食,大家反沒有留意。
那年正值亢旱,入夏以來,已有四十多天沒有下雨,田中的禾苗都呈枯萎之色。
農人等吃盡辛苦, 日夜戽水,終于無濟,看看災象已成。
倘使天公再不下雨時,行見籽粒無收,鄉農們憂愁焦慮,自不必說,就是城市中人,也愁着荒年。
故觀世音菩薩托了缽盂,向人們求化時,不約而同地說道:“天公如此亢早,今年的收成已經無望了,自己還愁着來日的難度,哪裡更有餘物給你這老婆婆呢?” 菩薩長歎一聲道:“水旱雖說是天災,到底還是由人自肇,你等這一方百姓,若是尊敬天地,廣行善事,改輕殺戮,歸化佛祖,上天豈會降這災禍,使你等受苦呢?就如我一個窮苦的老婆子,到此半天,一路求化了數十家,兀自不曾化到一粒米半粒谷,足見這一方的百姓,全無向善之心。
人無向善之心,受這些水早天災,誰說是不應該呢?” 當時,就有一位姓劉名世顯的老人,聽了菩薩的一番話,心上就是一動,暗想,這老婆婆遮莫就是菩薩的化身了吧?待我和她談論談論。
便上前拱手為禮道:“老婆婆見得甚是,但依老婆婆的話,此間百姓因以前未曾積善,故有今日的旱災,就算大家從此改過自新,今次的旱災也是救不得的了!”菩薩道:“這卻不然。
天心最為仁慈,福善之心比罰惡之心還勝三分,隻要人肯誠心悔罪,上天決不會不容的。
隻要這一方的百姓,肯從今天起,發誓改過自新,一心向善,目前這旱災,也未始無法可救啊!” 劉世顯聽了這一番話,不問情由,倒身下拜道:“多承觀世音菩薩顯化指示,弟子俗眼,不識慈容,幾乎錯過。
幸聞法語,心竅頓開,伏願菩薩大發慈悲,廣施法力,降霈甘霖,救得旱災,弟子自當建廟供養菩薩、廣勸愚頑,使他們改心向善,同歸座下。
還望菩薩慈悲方便!”說着又連連叩頭。
菩薩道:“姓劉的啊,難得你--片誠心,替衆人求援,可見你無私之心,我如何不答應你的請求?隻是我看此方百姓,愚頑特甚,明天午時三刻,說我顯化,施展法力大霈甘霖,叫他們親見我佛法無邊,堅他們的信心,你再善為勸導,那便容易感化了。
” 劉世顯再拜而起,菩薩已隐身而去。
他便将遇見菩薩的話,向衆宣說。
大家有些疑惑,都說:“青天白日的菩薩顯身,怎麼隻你遇到,我們卻沒有看見呢?” 劉世顯道:“看見或許都看見的,隻俗眼認不出罷了。
剛才那個托缽求化的老婆婆,就是菩薩的化身啊!” 衆人聽了,果真見過這婆婆,隻不當她是菩薩,當面錯過,懊悔已嫌遲了。
正是: 都因緣法異,對面不相親。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說罷現出她的莊嚴寶相,悠然而隐。
第二天,一班百姓互相談論,都道昨夜得這麼一個同樣的夢,大家覺得奇怪。
談論紛紛,不外乎懷着萬分的希望,專等菩薩的降臨。
又明知菩薩化顯,決不會将本來面目向人的,但又不知今番她究竟化身何等人物,前來點化衆生。
因此,又引起許多枝節,他們因認不得菩薩,凡是見了一個面生可疑的人,就指為菩薩,大家環着向他禮拜,往往把那受拜之人弄得莫名其妙,直到雙方說明真相,彼此付之一笑。
如此一連鬧了好幾天,誤會卻發生了不少,隻還是不見菩薩來臨,反弄得大家心上疑雲疊疊,就算見了面生可疑的人,也不敢冒昧拜認。
那時觀世音菩薩卻仍舊化為一個窮苦老媪,下山到得城市,一路求化飲食,大家反沒有留意。
那年正值亢旱,入夏以來,已有四十多天沒有下雨,田中的禾苗都呈枯萎之色。
農人等吃盡辛苦, 日夜戽水,終于無濟,看看災象已成。
倘使天公再不下雨時,行見籽粒無收,鄉農們憂愁焦慮,自不必說,就是城市中人,也愁着荒年。
故觀世音菩薩托了缽盂,向人們求化時,不約而同地說道:“天公如此亢早,今年的收成已經無望了,自己還愁着來日的難度,哪裡更有餘物給你這老婆婆呢?” 菩薩長歎一聲道:“水旱雖說是天災,到底還是由人自肇,你等這一方百姓,若是尊敬天地,廣行善事,改輕殺戮,歸化佛祖,上天豈會降這災禍,使你等受苦呢?就如我一個窮苦的老婆子,到此半天,一路求化了數十家,兀自不曾化到一粒米半粒谷,足見這一方的百姓,全無向善之心。
人無向善之心,受這些水早天災,誰說是不應該呢?” 當時,就有一位姓劉名世顯的老人,聽了菩薩的一番話,心上就是一動,暗想,這老婆婆遮莫就是菩薩的化身了吧?待我和她談論談論。
便上前拱手為禮道:“老婆婆見得甚是,但依老婆婆的話,此間百姓因以前未曾積善,故有今日的旱災,就算大家從此改過自新,今次的旱災也是救不得的了!”菩薩道:“這卻不然。
天心最為仁慈,福善之心比罰惡之心還勝三分,隻要人肯誠心悔罪,上天決不會不容的。
隻要這一方的百姓,肯從今天起,發誓改過自新,一心向善,目前這旱災,也未始無法可救啊!” 劉世顯聽了這一番話,不問情由,倒身下拜道:“多承觀世音菩薩顯化指示,弟子俗眼,不識慈容,幾乎錯過。
幸聞法語,心竅頓開,伏願菩薩大發慈悲,廣施法力,降霈甘霖,救得旱災,弟子自當建廟供養菩薩、廣勸愚頑,使他們改心向善,同歸座下。
還望菩薩慈悲方便!”說着又連連叩頭。
菩薩道:“姓劉的啊,難得你--片誠心,替衆人求援,可見你無私之心,我如何不答應你的請求?隻是我看此方百姓,愚頑特甚,明天午時三刻,說我顯化,施展法力大霈甘霖,叫他們親見我佛法無邊,堅他們的信心,你再善為勸導,那便容易感化了。
” 劉世顯再拜而起,菩薩已隐身而去。
他便将遇見菩薩的話,向衆宣說。
大家有些疑惑,都說:“青天白日的菩薩顯身,怎麼隻你遇到,我們卻沒有看見呢?” 劉世顯道:“看見或許都看見的,隻俗眼認不出罷了。
剛才那個托缽求化的老婆婆,就是菩薩的化身啊!” 衆人聽了,果真見過這婆婆,隻不當她是菩薩,當面錯過,懊悔已嫌遲了。
正是: 都因緣法異,對面不相親。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