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觀自在南海清修 憫苦厄中原化度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觀世音菩薩自從脫卻凡胎,辭了妙莊王,一路足踏浮雲,直向南海普陀落迦山而來。
她此時身輕腳健,不消多少功夫,已到落迦崖下。
此間畢竟是靈山勝境,不同凡俗。
奇花異草,生遍四周;靈獸珍禽,迎人舞蹈;白蓮池上,送來萬縷幽香;紫竹林中,升起千般瑞霭。
中間卻是一座二品蓮台,霞光萬道,卻是空着。
菩薩到此,口說一聲“善哉”便跳上蓮台,端身趺坐,其時正是九月十九日。
故現在民間習俗,凡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三天,一概認為觀音生日。
其實,二月十九是轉劫誕生之日,六月十九是舍身被剃之日,九月十九是證道正位南海普陀落迦山之日。
習俗雖一齊視為生日,卻也非絕對沒來由的啊! 再說觀世音菩薩,證果蓮台,一心觀自在,度化了妙莊王等一班人以後,與善财、龍女同居紫竹林中,講清靜大法,逍遙自在。
有一天,卻有一個僧人,叫做沙門跋陀,他自西方佛國受了菩薩戒,大願力求往東土傳教。
如來諒他道行未深,雖其志可嘉,明知此去定然徒勞往返,故曾勸阻。
無奈這沙門跋陀立志堅決,執意要去,如來隻好付了路引牒文,讓他自去,這也是他數中應當有此跋涉。
他費了幾年功夫,才到了東土,雲遊各處,向衆生宣揚佛法。
無奈一則因語言隔絕,東土人民不知他講些什麼,就沒人去理睬他;二來那時東土人民并不知有佛教,對于僧人都視為異端左道,就算語言能通,也決計不會有人信他說話。
因此兩個緣故,他雖然走遍中原各地,終是到處受人奚落。
他當下便打道西歸,一路上順便朝名山,那日恰巧到得南海,聞得觀世音菩薩在此,便志心往朝,請教一切。
菩薩見他立志可嘉,便向他問起東土情形。
沙門跋陀道:“不可說,不可說!那邊刀兵不絕,災障重重,人心險惡,争奪頻頻。
弟子向他們說法,全然不悟,.還把弟子當做惡人,到處受他們奚落。
弟子生受這些,倒也罷了,隻可憐那班芸芸衆生,磨劫當頭還自執迷不悟,欲化度也自無從,隻得西歸向如來請得妙法,再行東去點化他們了。
在此經過,特拜朝菩薩,還望菩薩慈悲慈悲,用大法力感化這一班迷途衆生,一來使他們脫離苦厄,二則來也可宣揚佛法。
” 觀世音菩薩道:“善哉,善哉!這是你功行未深,言語隔絕之故。
如今你且歸禮如來,改臼再行東去,我本着尋聲救苦之志,既然知道有此等事情,萬不容坐視,隻索待我往中原走一遭了。
”沙門跋陀拜謝過了菩薩慈悲,徑自西去。
觀世音菩薩便吩咐善财、龍女好生看守靈山,自己便化身為一老媪,離了南海,一路上向中原而來。
觀世音菩薩化身丐婦模樣,一路上沿門托缽,與一班下愚百姓異常接近。
她看那各地的鄉風,處處不同,善良的固然也有,頑惡的卻占多數。
那方的男子呢,到底是受了聖人的教化,懂得禮義,但是婦女們卻大大不然。
可分為上下兩層說,高貴的婦女,自然出身名門,也一般地略谙詩書,但是頤指使氣,平日間養尊處優,造成驕奢淫逸習慣,造下了許多惡業,難免輪回之厄,在下的愚夫愚婦,從不曾聞得聖人之教,一切行為,那自然更不必說了。
忤逆不孝,攘奪争殺,哪一件沒有?他們不知果報,更覺可憐。
觀世音菩薩大發慈悲,決計先向下愚說法。
當她法駕一路到得中州地界,定了太室山一個石屋做顯化之地,夜間即示夢給附近百姓,說:“明日内觀世音菩薩要在此經過,點化有緣法的人,拯拔一切苦厄,你等留心相待,不要當面錯過。
遇得到遇不到,都
她此時身輕腳健,不消多少功夫,已到落迦崖下。
此間畢竟是靈山勝境,不同凡俗。
奇花異草,生遍四周;靈獸珍禽,迎人舞蹈;白蓮池上,送來萬縷幽香;紫竹林中,升起千般瑞霭。
中間卻是一座二品蓮台,霞光萬道,卻是空着。
菩薩到此,口說一聲“善哉”便跳上蓮台,端身趺坐,其時正是九月十九日。
故現在民間習俗,凡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三天,一概認為觀音生日。
其實,二月十九是轉劫誕生之日,六月十九是舍身被剃之日,九月十九是證道正位南海普陀落迦山之日。
習俗雖一齊視為生日,卻也非絕對沒來由的啊! 再說觀世音菩薩,證果蓮台,一心觀自在,度化了妙莊王等一班人以後,與善财、龍女同居紫竹林中,講清靜大法,逍遙自在。
有一天,卻有一個僧人,叫做沙門跋陀,他自西方佛國受了菩薩戒,大願力求往東土傳教。
如來諒他道行未深,雖其志可嘉,明知此去定然徒勞往返,故曾勸阻。
無奈這沙門跋陀立志堅決,執意要去,如來隻好付了路引牒文,讓他自去,這也是他數中應當有此跋涉。
他費了幾年功夫,才到了東土,雲遊各處,向衆生宣揚佛法。
無奈一則因語言隔絕,東土人民不知他講些什麼,就沒人去理睬他;二來那時東土人民并不知有佛教,對于僧人都視為異端左道,就算語言能通,也決計不會有人信他說話。
因此兩個緣故,他雖然走遍中原各地,終是到處受人奚落。
他當下便打道西歸,一路上順便朝名山,那日恰巧到得南海,聞得觀世音菩薩在此,便志心往朝,請教一切。
菩薩見他立志可嘉,便向他問起東土情形。
沙門跋陀道:“不可說,不可說!那邊刀兵不絕,災障重重,人心險惡,争奪頻頻。
弟子向他們說法,全然不悟,.還把弟子當做惡人,到處受他們奚落。
弟子生受這些,倒也罷了,隻可憐那班芸芸衆生,磨劫當頭還自執迷不悟,欲化度也自無從,隻得西歸向如來請得妙法,再行東去點化他們了。
在此經過,特拜朝菩薩,還望菩薩慈悲慈悲,用大法力感化這一班迷途衆生,一來使他們脫離苦厄,二則來也可宣揚佛法。
” 觀世音菩薩道:“善哉,善哉!這是你功行未深,言語隔絕之故。
如今你且歸禮如來,改臼再行東去,我本着尋聲救苦之志,既然知道有此等事情,萬不容坐視,隻索待我往中原走一遭了。
”沙門跋陀拜謝過了菩薩慈悲,徑自西去。
觀世音菩薩便吩咐善财、龍女好生看守靈山,自己便化身為一老媪,離了南海,一路上向中原而來。
觀世音菩薩化身丐婦模樣,一路上沿門托缽,與一班下愚百姓異常接近。
她看那各地的鄉風,處處不同,善良的固然也有,頑惡的卻占多數。
那方的男子呢,到底是受了聖人的教化,懂得禮義,但是婦女們卻大大不然。
可分為上下兩層說,高貴的婦女,自然出身名門,也一般地略谙詩書,但是頤指使氣,平日間養尊處優,造成驕奢淫逸習慣,造下了許多惡業,難免輪回之厄,在下的愚夫愚婦,從不曾聞得聖人之教,一切行為,那自然更不必說了。
忤逆不孝,攘奪争殺,哪一件沒有?他們不知果報,更覺可憐。
觀世音菩薩大發慈悲,決計先向下愚說法。
當她法駕一路到得中州地界,定了太室山一個石屋做顯化之地,夜間即示夢給附近百姓,說:“明日内觀世音菩薩要在此經過,點化有緣法的人,拯拔一切苦厄,你等留心相待,不要當面錯過。
遇得到遇不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