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關燈
,叉矛齊舉,把另一隻猛虎也結果了。

     在兩下争持的時候,鬧出一片狂嘶亂喊之聲,在山中更覺宏大,山鳴谷應,把睡在西峰洞裡的兩頭猛虎也驚醒了。

    它們一聽人聲鼎沸,又不見了兩個同伴,情知在那裡争鬥,便一同出洞,聽了聽聲音的方向,各騰起虎跳,一陣風卷去,飛沙走石,一對大蟲便翻山越嶺,直奔喧鬧之處而來。

     這邊一班壯丁,見撲殺了兩頭猛虎,正想扶持三衆前行,不料狂風過處,腥氣觸鼻,齊聲說:“不好!又有大由來了!” 于是各操兵刃預備迎敵。

    那頭白象也迎風沖上前去,待得猛虎來到切近,它又是把鼻子一卷一摔,早将一頭猛虎掼在塵埃,衆壯丁一擁上前,刀棍齊下,又刺死了一隻。

     餘下的一隻,見三個同伴被殺,不覺大怒,磨牙奮爪來鬥白象。

    白象畢竟隻有一個鼻子作用,其勢有些難敵,幸得它皮粗肉厚,雖被抓傷咬傷,它卻滿不在乎,依舊撩着大鼻子苦鬥。

     那一班壯丁見四頭猛虎,已殺了三頭,明知這一頭盡是兇猛,也不濟事,于是便助着白象環攻。

    那頭猛虎直鬥到筋疲力盡,方撲倒在地,被衆所殺,卻還被它抓傷了好幾個人。

     天馬峰的虎患,總算由此除去。

    那四頭死虎,回頭自有壯丁擡回盧家莊上,我算一言表過。

     再說妙善大師算等受了一場虛驚,如今見已沒事,便定了心從地上起,重新上了象背,向前進發。

    壯丁直送她們過了天馬峰的北麓,方才告辭回去。

    妙善大師等三人謝過壯丁,一路向琉璃城大路而來。

    一過了這座山頭,景象就大不相同,一路上村鎮市集,到處都有,不似那邊的荒涼寂寞。

    三衆行了兩日,才到城中,一樣的沒有官府,驿館賓舍。

    妙善大師當時便取出路引,親到府中呈驗,加蓋了印鑒,就有人引她們到驿館中安歇,供應了齋飯,次日便離了琉璃城,向東取路往須彌山進發。

     這才是上須彌山的正路。

    她們三人隻因當時一個錯誤,出了南谷,多走了三百來裡路還不算,路上又着實多受許多魔難與虛驚,好容易才得此一條光明之路。

     她三人自此一路上曉行夜宿,非止一日,遠遠已望見了須彌山頂。

    大家的希望,漸漸地接近了,勇氣也越發增加,行程也越發迅速。

    平常每日走五十裡的,現在竟能走到七十裡還不覺疲倦。

    行行重行行,已到得須彌山下。

    可是這座須彌山,非但高峻接天,并且又十分廣袤,大小山峰共有七十二座,峰峰連接,起伏不斷,宛如遊龍一般。

    妙善大師一行三衆,雖然到了山下,卻不知哪一座是雪蓮峰。

    若要遍朝列峰,未免太無意識,一旦不遇雪蓮時,仍舊不會知道此峰的着落,徒然多此一行。

    那山峰左近數十裡之間,又沒有村落居民可以探問。

    這一來可把她難住,躊躇委決示下。

    商量了一下,永蓮忽發奇想地說道,“這座雪蓮峰,既然是須彌山的著名主峰,一定是又高又大,比衆不同。

    我們且不必管它是否,隻揀高大的山峰往朝。

    就算走錯了,萬一精誠所至,那雪蓮受了感應,也自會出現引導我們的。

    ” 大家在沒有辦法之中,也隻得依她的主意。

    于是,把群峰的高低大小,逐一比并,隻有居中偏左的第三峰最為高大,就認做目标,一同向那座山峰前行。

    到得山麓,又好容易尋覓了一條上山的小徑,永蓮便驅着白象,想徑從此上去。

     不料,那一向馴善的白象,今天卻發起性來,犟住了一定不肯走。

    正是: 蓮峰究何處,白象暗中知。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