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上高峰巴蛇吞象 入幻境神将擊人

關燈
話說妙善大師等一行三衆,走到那座最高峰的山腳下,隻當它是雪蓮峰,找到了一條路徑,驅動白象要往山上走時,不料那頭白象,在一路上過來,都是馴順異常的,今天卻不知為了何故,卻自犟住了,一步也不肯走。

     永蓮見驅趕不動,便道:“這倒奇了,白象難道今天沒有吃飽,故不肯向前?” 于是就在布袋中掏出一個化來的馍馍,去喂绐它吃。

    白象卻又不要吃,依舊站着,一動也不動。

    把個永蓮恨得牙癢癢的,罵道:“孽畜,如此怪張怪緻的,敢是讨打?再不走時,賞你一頓精拳頭受用。

    ” 那白象一聽了此話,便側轉頭向她望了一望:,呼呼地透過一口長氣,好象在那裡對永蓮說:“那裡邊氣味不對,一定有怪物藏着,危險得很,進去不得!” 永蓮雖然号稱聰明,但終究猜不透象的意思,隻管頓足怒罵。

    妙善大師見了如此情形,便下象背,撫着象鼻道:“白象呀,你是通靈的了。

    你自從金輪山中救了我的性命,随我朝山,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辛苦,到此為山九仞之時,難道卻發起野性來嗎?” 那白象聞說,連連把頭搖了幾下,表示不對。

     妙善大師又道:“既然如此,那麼你不肯前行之故,大約因為這座山不是雪蓮峰吧?” 白象又搖搖頭,可憐它喉間生着三寸橫骨,不能将不肯走的原因,明白告訴出來,隻是搖頭,把個妙善大師弄得莫名其妙。

    做書的在這裡,倒不能不替它表明一下。

    這座山峰到底是不是雪蓮峰?那白象到底是個畜牲,叫它怎生會知道?它所以不肯入山的緣故,隻因聞得一股腥膻之氣,異常觸鼻,知道這山中一定有怪異的東西,而且那東西又是它生平最怕的長蛇。

    因為是對頭,它的辨别格外真切。

     論象這件東西在野獸中,性情雖極馴良,但生得皮粗肉厚,力大無窮,自衛的能力極為充足,就是虎豹它也不怕。

    所怕的隻有兩樣東西:一樣是老鼠,會從它鼻孔中鑽進去吃它腦子;一樣就是長蛇,會纏繞它不得脫身,到死方休。

    故象對這兩件東西的氣味,有特别的感覺,一聞便知。

     那麼,這種腥膻之氣,白象已經聞得,妙善大師等三衆卻又如何一點都沒有聞到呢?這因為獸類的嗅覺,比了人來得靈敏,故三人還沒有得知。

     當下妙善大師又諄諄地向白象勸告,叫它不要有始無終,功虧一篑是十分可惜的事,得成正果與否,也隻在此一念。

    白象似乎領會她的意思,才點了點頭,好似在那裡說,“我不走并不是偷懶,隻為前途危險,生怕于你不利。

    既然主人一定要去,我也顧不得許多了。

    ” 妙善大師看見它點頭肯走,甚是喜悅,重又上了象背,白象果然緩緩地依山徑而行。

    走了五、七裡,清風過處,三衆也聞得風中夾雜一股腥穢之氣,十分刺鼻,聞了令人作惡。

     永蓮道:“咦,這是什麼氣味,怎地難聞?” 妙善大師道:“山林陰森,經過了日光蒸曬,潮濕之氣上騰,故有這般氣味。

    至于難聞好聞的話,永蓮啊,你可又說錯了啊!你豈不聞,出家之人要六根淨滅。

    何謂六根?你且講來。

    ” 永蓮道:“眼,耳、鼻、舌、身、意,就叫做六根。

    眼為視根,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念慮之根。

    這些是常常聽得大師講的,如何會忘懷呢?” 妙善大師道:“你既知道六根,卻又說難聞的話,六根豈不是還沒有斷絕嗎?” 永蓮連連稱是,收攝心意,跟着又走了一程,那腥穢一發令人受不了。

    那頭白象,好似中了毒一般,步子漸漸地遲緩下去,十分勉強。

     妙善大師覺得奇怪,便招呼永蓮等停了步,自己跳下象背,來看白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