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天馬峰殲除虎患 琉璃城路得光明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妙善大師見這裡好好一個地方,卻是不産米谷,就動了慈悲之心,便向盧芸說道:“員外呀,你們這裡,很好一個地方,卻不料不生米谷隻有麥菽,真是一件大大的缺憾!現在貧尼囊中,還有幾升谷,裡邊粳糯都有,倒不如送給你們做了種子,彌了這缺憾吧!”盧芸等一班人聽了此話,都樂得手舞足蹈,謝天謝地。
當下妙善大師便叫保姆将貯谷的布袋解下,交給盧芸,又将粳糯谷的分當和莳種灌溉的方法,一起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們。
盧芸拜謝受領了,真是感激不盡,夜深時便各去安息不提。
次日清晨,洗盥過後,大家在廳上相見,大師問起小官兒的病情,果真如那老醫所說,已經神志清楚,瀉洩停止了,三衆也兀自替他家歡喜。
用過早齋,妙善大師便向盧芸告辭,盧芸哪裡肯放?并且說道:“三位此去須彌,一定要從天馬峰經過。
不料半年前來了四頭猛虎,專門傷食人畜,因此這條路就無人敢走。
三位又是孱弱之人,如何去得?倒不如權且在敝莊小住,待盧芸懸賞征求獵戶,入山除了猛虎,那時再送三位過山。
一則除了虎患,二米也略報三位的大德,此時卻萬萬不可前往!” 妙善大師笑道:“不妨,不妨。
猛虎是佛家的巡山夜叉,我們既皈依佛祖,它決不至于傷害我等,請員外隻管放心。
我等往朝須彌要緊,不敢在此多留。
員外的盛意,我等心領了。
” 盧芸還是不敢放行,兩下争持了好一會,盧芸說道:“既然三位一定要走的話,那麼卑人挑選一隊精壯莊丁,各帶武器護送三位過此天馬峰,以免意外。
”妙善大師推辭不得,隻索由他去挑選。
片刻之間,已挑選得三十二位精壯力健之人,各各執着刀矛叉棍,齊集莊外。
至此,妙善大師方才告别了盧芸,同着保姆等二人,出了莊門,坐上白象,一直向天馬峰大路而行。
盧芸與合莊老少又送了一程,才止了步,望着三衆由一隊壯丁護送而去。
由此上天馬峰,本來有東西兩條路徑,西路比較險峻,林木也多,野獸容易匿迹;東路比較平坦,樹林也少,似平安一點。
故當下一班壯丁,因欲避免與猛虎相遇,直趨東谷而來。
不料天下的事情,自有出人意外的,你要避時,卻撞個正着。
此時若走西谷,倒是平安無事;如今走入東谷,卻免不了一場虛驚! 衆人入谷,一路迤逦而上,走到半山腰裡,卻是一道石梁,四周亂石縱橫,林莽叢雜。
有一個老于走山路的人,關照大家道:“留心着啊!生怕那家夥藏匿在亂草之中,兄弟們!手中的兵器預備着啊!”大家哄然地答應了一聲。
不料隻這一聲答應,就驚動了那山中的猛虎,原來,有兩隻猛虎夜間由西山出洞覓食,直抄到東山,一點東西也沒有尋着。
天色已經大明,它們也疲倦了,就在叢莽之中伏着打盹。
忽然聽得人聲,正是饑刁;擇食,狂嘯一宙,分左右直竄出來,撲向人叢裡去。
妙善大師吃驚非個,口中隻得叫一聲苦也,已翻身跌下象背,永蓮等二人也都跌倒在地,休想爬得起身,那些壯丁,各執家夥,向四下裡散開,圍攻猛虎。
那猛虎煞也乖覺,見有人跌在地上,便舍了壯丁,争着去撲三衆。
壯丁抵死救護,隻擋住了一隻,另一隻已撲到妙善大師相近,說時遲,彼時快,看看已不及相救。
忽見那頭白象,将身一橫,障住三衆,待虎切近時,它猛地用鼻子将虎腰卷住,狠命地就是一摔,将那隻猛虎摔到數丈之外,掼在巨石之上,跌斷脊梁,再也蹲不起來。
那班壯丁見白象殺了一虎,頓時膽壯
當下妙善大師便叫保姆将貯谷的布袋解下,交給盧芸,又将粳糯谷的分當和莳種灌溉的方法,一起詳詳細細地告訴了他們。
盧芸拜謝受領了,真是感激不盡,夜深時便各去安息不提。
次日清晨,洗盥過後,大家在廳上相見,大師問起小官兒的病情,果真如那老醫所說,已經神志清楚,瀉洩停止了,三衆也兀自替他家歡喜。
用過早齋,妙善大師便向盧芸告辭,盧芸哪裡肯放?并且說道:“三位此去須彌,一定要從天馬峰經過。
不料半年前來了四頭猛虎,專門傷食人畜,因此這條路就無人敢走。
三位又是孱弱之人,如何去得?倒不如權且在敝莊小住,待盧芸懸賞征求獵戶,入山除了猛虎,那時再送三位過山。
一則除了虎患,二米也略報三位的大德,此時卻萬萬不可前往!” 妙善大師笑道:“不妨,不妨。
猛虎是佛家的巡山夜叉,我們既皈依佛祖,它決不至于傷害我等,請員外隻管放心。
我等往朝須彌要緊,不敢在此多留。
員外的盛意,我等心領了。
” 盧芸還是不敢放行,兩下争持了好一會,盧芸說道:“既然三位一定要走的話,那麼卑人挑選一隊精壯莊丁,各帶武器護送三位過此天馬峰,以免意外。
”妙善大師推辭不得,隻索由他去挑選。
片刻之間,已挑選得三十二位精壯力健之人,各各執着刀矛叉棍,齊集莊外。
至此,妙善大師方才告别了盧芸,同着保姆等二人,出了莊門,坐上白象,一直向天馬峰大路而行。
盧芸與合莊老少又送了一程,才止了步,望着三衆由一隊壯丁護送而去。
由此上天馬峰,本來有東西兩條路徑,西路比較險峻,林木也多,野獸容易匿迹;東路比較平坦,樹林也少,似平安一點。
故當下一班壯丁,因欲避免與猛虎相遇,直趨東谷而來。
不料天下的事情,自有出人意外的,你要避時,卻撞個正着。
此時若走西谷,倒是平安無事;如今走入東谷,卻免不了一場虛驚! 衆人入谷,一路迤逦而上,走到半山腰裡,卻是一道石梁,四周亂石縱橫,林莽叢雜。
有一個老于走山路的人,關照大家道:“留心着啊!生怕那家夥藏匿在亂草之中,兄弟們!手中的兵器預備着啊!”大家哄然地答應了一聲。
不料隻這一聲答應,就驚動了那山中的猛虎,原來,有兩隻猛虎夜間由西山出洞覓食,直抄到東山,一點東西也沒有尋着。
天色已經大明,它們也疲倦了,就在叢莽之中伏着打盹。
忽然聽得人聲,正是饑刁;擇食,狂嘯一宙,分左右直竄出來,撲向人叢裡去。
妙善大師吃驚非個,口中隻得叫一聲苦也,已翻身跌下象背,永蓮等二人也都跌倒在地,休想爬得起身,那些壯丁,各執家夥,向四下裡散開,圍攻猛虎。
那猛虎煞也乖覺,見有人跌在地上,便舍了壯丁,争着去撲三衆。
壯丁抵死救護,隻擋住了一隻,另一隻已撲到妙善大師相近,說時遲,彼時快,看看已不及相救。
忽見那頭白象,将身一橫,障住三衆,待虎切近時,它猛地用鼻子将虎腰卷住,狠命地就是一摔,将那隻猛虎摔到數丈之外,掼在巨石之上,跌斷脊梁,再也蹲不起來。
那班壯丁見白象殺了一虎,頓時膽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