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盧莊求宿又遇因緣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妙善大師等三衆,見天色已經不早,前邊又有高山阻路,其勢來不及越過此山,幸離山數裡處有個村莊,三衆不免徑投村中來借宿,順便化些齋飯來充饑。
到了村中,見有一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村中的首富。
常言道:“出門要看天時,化緣須看場面。
”她們三人自然往這家門首而來。
走到門前,隻見門口坐着一位老者,年紀約有六、七十歲,面上卻現出憂慮之色,兩眼直視地上,眼珠不稍轉動,正在那裡思量什麼。
三人走到他近邊,他兀自不曾看見。
永蓮性急,搶上一步,合十向老者道:“老人家沉思些什麼?貧尼這廂有禮了。
” 老者出于不意,聽見有人說話,不覺吓得一跳,擡眼看着三人道;“何方毗尼,到此何幹?陌猝間倒把老漢一吓。
” 妙善大師合十謝罪道:“多有驚擾,還望恕罪。
貧尼等乃是興林國人氏,因立志往朝須彌,路經寶莊,因天色已晚,特造尊府,請求借宿一宵,明日清晨就動身,決不多擾,還望老人家行個方便。
” 老者搖頭道:“你等來得不巧,若在往日,莫說留一宿,就是多留幾宿也無妨。
可是現在卻不行了,你等還是往别家去口巴!” 妙善大師道:“這又奇了,究竟什麼緣故,敢請告之。
” 老者歎了一口氣道:“說起我家主盧員外呢,端的是個行善之人。
往日裡最愛救困濟貧,齋僧念佛,數十年來未曾改變,隻是一向沒有一男半女。
在前年春間,才生了一位小官兒,合家慶幸,村中人也都說是行善之報。
不料在本月初旬,這小官兒忽然起了腹瀉之症,當時就清了大夫診治,都說是脾虛之症,不易治愈。
故難定方,服藥也是無效,在藥力到的時候,稍為好些,藥性一過,便依然如舊。
據一位老醫說:『如要治愈此症,須得三合糯米,煎汁服下,使中土得到生機,然後才可用藥醫治。
』隻可恨我們這裡是不産稻谷的,要求此物,須要越過這座天馬峰,渡過碧雞河,到那琉璃城,方可求得。
本來相距百餘裡,前往求取也非難事。
奇不奇,巧不巧?這天馬峰中,本是平坦之路,向來連豺狼都沒有的;在半年之前,忽來了四隻斑斓猛虎,據住山頭,出攫人畜,鬧得山中不得安甯,大家不敢由此來往,與琉璃城的來往,也因此隔絕。
故明知那邊有糯米,卻無人敢于冒死去求取啊!隻眼見那小官兒的病,一天沉重一天,據那位老醫說,性命隻在此一兩天之内。
現在我家員外,正急得死去活來,滴水不入,已有三、四天了。
情形如此,哪裡還有閑心性招待你等呢?故請你們往别家投宿去吧!” 妙善大師口稱:“善哉,善哉!老人家呀,你說不巧,我卻來得正巧,這也是注定的緣法。
你去告訴員外,叫他不要着急。
若要别物,出家人卻沒有;三合糯米,囊中卻有,如能救得小官兒性命,出家人決不吝惜!” 老者聽了,待信不信地說道;“真的嗎?出家人說話須要當真,不可打謊!莫要騙過了一宿就走路!” 妙善大師道:“哪有這等道理?你看我那兩個同伴黃布袋中藏的,不是米谷是什麼?你隻快去告知員外就是了。
” 老者道:『既如此,三位且在此小坐,待老漢去通報。
”說着便興沖沖地向内奔去,口中連呼:“員外,員外!好了,好了!小官人有了命了!有人送糯米來了!” 那時盧員外正坐在廳上發悶,見他如此神情,便喝道:『盧二,你可是發了瘋嗎?叽哩咕哝的,在那裡說些什麼來?” 老者連道:“不瘋,不瘋!果真有人送糯米來了。
”于是便站住了腳,定了一定神,方将妙善大師的話,從頭至尾學說了一遍。
員外聽了,不覺一
到了村中,見有一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村中的首富。
常言道:“出門要看天時,化緣須看場面。
”她們三人自然往這家門首而來。
走到門前,隻見門口坐着一位老者,年紀約有六、七十歲,面上卻現出憂慮之色,兩眼直視地上,眼珠不稍轉動,正在那裡思量什麼。
三人走到他近邊,他兀自不曾看見。
永蓮性急,搶上一步,合十向老者道:“老人家沉思些什麼?貧尼這廂有禮了。
” 老者出于不意,聽見有人說話,不覺吓得一跳,擡眼看着三人道;“何方毗尼,到此何幹?陌猝間倒把老漢一吓。
” 妙善大師合十謝罪道:“多有驚擾,還望恕罪。
貧尼等乃是興林國人氏,因立志往朝須彌,路經寶莊,因天色已晚,特造尊府,請求借宿一宵,明日清晨就動身,決不多擾,還望老人家行個方便。
” 老者搖頭道:“你等來得不巧,若在往日,莫說留一宿,就是多留幾宿也無妨。
可是現在卻不行了,你等還是往别家去口巴!” 妙善大師道:“這又奇了,究竟什麼緣故,敢請告之。
” 老者歎了一口氣道:“說起我家主盧員外呢,端的是個行善之人。
往日裡最愛救困濟貧,齋僧念佛,數十年來未曾改變,隻是一向沒有一男半女。
在前年春間,才生了一位小官兒,合家慶幸,村中人也都說是行善之報。
不料在本月初旬,這小官兒忽然起了腹瀉之症,當時就清了大夫診治,都說是脾虛之症,不易治愈。
故難定方,服藥也是無效,在藥力到的時候,稍為好些,藥性一過,便依然如舊。
據一位老醫說:『如要治愈此症,須得三合糯米,煎汁服下,使中土得到生機,然後才可用藥醫治。
』隻可恨我們這裡是不産稻谷的,要求此物,須要越過這座天馬峰,渡過碧雞河,到那琉璃城,方可求得。
本來相距百餘裡,前往求取也非難事。
奇不奇,巧不巧?這天馬峰中,本是平坦之路,向來連豺狼都沒有的;在半年之前,忽來了四隻斑斓猛虎,據住山頭,出攫人畜,鬧得山中不得安甯,大家不敢由此來往,與琉璃城的來往,也因此隔絕。
故明知那邊有糯米,卻無人敢于冒死去求取啊!隻眼見那小官兒的病,一天沉重一天,據那位老醫說,性命隻在此一兩天之内。
現在我家員外,正急得死去活來,滴水不入,已有三、四天了。
情形如此,哪裡還有閑心性招待你等呢?故請你們往别家投宿去吧!” 妙善大師口稱:“善哉,善哉!老人家呀,你說不巧,我卻來得正巧,這也是注定的緣法。
你去告訴員外,叫他不要着急。
若要别物,出家人卻沒有;三合糯米,囊中卻有,如能救得小官兒性命,出家人決不吝惜!” 老者聽了,待信不信地說道;“真的嗎?出家人說話須要當真,不可打謊!莫要騙過了一宿就走路!” 妙善大師道:“哪有這等道理?你看我那兩個同伴黃布袋中藏的,不是米谷是什麼?你隻快去告知員外就是了。
” 老者道:『既如此,三位且在此小坐,待老漢去通報。
”說着便興沖沖地向内奔去,口中連呼:“員外,員外!好了,好了!小官人有了命了!有人送糯米來了!” 那時盧員外正坐在廳上發悶,見他如此神情,便喝道:『盧二,你可是發了瘋嗎?叽哩咕哝的,在那裡說些什麼來?” 老者連道:“不瘋,不瘋!果真有人送糯米來了。
”于是便站住了腳,定了一定神,方将妙善大師的話,從頭至尾學說了一遍。
員外聽了,不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