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妙善師赤足趕行程 加拉族遊牧居沙漠

關燈
話說妙善大師正和那白象說話,不料那時毛人已發現她脫逃了,跟蹤尋來,後面喧聲大作:妙善大師聽得,道聲:“不好!白象呀,那邊夜叉又追來了,如何是好?你端的有心相救時,便請早些領我出險。

    ” 那白象聞言,便略不遲疑地伸過三尺來長的大鼻,“嗖”地就是一卷,把妙善大師攔腰卷住,輕輕一提,提在乎空,發開四足,一直向前途飛跑而去,其速無比,真如騰雲駕霧一般,不消片刻已出了金輪山口。

    又走了三、五裡,不見毛人追來,方才停下步子,輕輕地将妙善大師放下。

    大師微微地喘過一口氣,彈了彈衣上塵沙,撫摩着象額道:“白象呀,今番多虧了你,才救得貧尼一命,如今貧尼可以自投塞氏堡,訪問失散的兩個同伴了。

    你可回山好好休養,多積幾柱功德,待我朝山證果之後,定來度你,決不食言就是了。

    ” 不料那白象聞言,非但不走,索性伏在地上,動也不動。

    妙善暗想,這象兒不肯回山,難道想跟我朝須彌山去嗎?便又問道:“白象呀,你既不願回轉金輪山,想是要随我往朝須彌,你如有此意思的話,就把頭點三點。

    ” 果然那白象将頭點了三點,接着把鼻子向自己背上指點着,好似叫大師乘坐的一般:妙善大師十分喜悅道:“善哉,善哉!看不出你倒是與佛法有緣的,但是傲我坐騎,得累你負重跋涉千裡了!”說罷便爬上象背,跌坐其上,白象就站起身來,緩緩地向塞氏堡而去。

     大師正想到了那邊,再訪問保姆和永蓮的蹤迹。

    她對于兩個同伴,雖然散失,可是并不疑心她們被毛人所害。

    因為她想二人如其也被毛人擒去,在山中時一定會得看見,如今山中既沒有看見,一定逃往塞氏堡。

    故她打定主意到堡中去探訪,不料到得将近,永蓮已迎将上來了。

     當下孫德等聞了妙善大師一番說話,齊聲說道:“這是佛法無邊,才有如此巧事,那白象一定是佛祖差遣的,自屬無疑。

    隻不知大師又何來那許多麻草鞋?” 永蓮接口道:“若要問起這麻草鞋的來曆,哼,苦哩,苦哩!”于是又将往日宮中之事,仔細訴說了一番。

    孫德肅然起敬道:“不料這位大師,乃是興林國的公主,生在帝王之家,卻不被榮華富貴萦了心,一念誠心地修行,吃盡痛苦,不稍變志,這真是古今難得,後日證果佛門,是一定無疑的了!可是那些麻草鞋既然被毛人奪去,此往須彌山又有千裡之遙,一路上沒得穿換,那是不行的。

    三位倒不如在此小住兩日,待我命人多做幾雙僧鞋相送,免得赤足而行。

    ”妙善大師合掌為禮道:“多謝大官人盛意,小尼隻是心領,不敢拜賜,大官人不必多勞。

    ” 孫德道;“這卻奇了,出家人本來受十方供養的,幾雙僧鞋算得什麼?卻如何不肯受領?” 妙善大師答道:“大官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出家人受十方供養是不錯的,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佛法有因緣,不敢過求。

    前次在宮中罰織草鞋,是種的因,今番因草鞋得以脫身,逃出虎穴龍潭,就是收的果。

    因果相抵,草鞋對于小尼的緣法,已經盡了,切不可再在此時另行種因的了。

    況且草鞋對于小尼有救命之功,也萬無再穿之理。

    譬如一位救命恩人,我們就該感激敬重,視他如父母神佛一般,那才是個正理;若是不感激敬重有恩之人,反去糟蹋淩辱他,天下有此等的道理嗎?草鞋雖比不得人,但其理則一。

    故小尼自此以後,甯願赤足行程,決不再穿鞋子。

    況且有這馴順的白象路上代步,就是赤足,也不至于有什麼痛苦,所以請大官人不必勞心。

    ”孫德聽了此話,更是敬服,也不相強,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