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點前程 戀風景旁生枝節

關燈
話說永蓮好意勸她前行,到了村落之處再找地方休息。

    可是一人拗不過兩,妙善大師和保姆,因為腿酸腳軟,委實不能再走,隻得放下包囊,各各找塊平淨的大石,坐下休息。

     走路也有個秘訣,最忌的便是中途休息。

    你若走長路,到半路上覺得力疲,盡管放緩些腳前行,雖然覺得勉強,但勇氣不退,始終可以走到;若覺得力怯,便坐下休息,非但越休息越覺疲乏,并且連前進的勇氣也會因之減退,重新站起來走時,竟有寸步難行之勢哩! 她們三人都不會走慣長路,故不知此種訣竅,當時一坐下來,竟如生了根一般,恨不得就在此間過宿。

    還算永蓮催迫得緊,好容易催得妙善大師和保姆站起身來,撢了撢身上塵埃,正待各攜包囊往前走。

    不料正在此時,當頭“哇--哇--哇--”一連幾聲烏鴉叫,吓得三人沒了主意。

    永蓮道:“常言說得好,老鴉叫,禍事到,何況叫的又是吃人的烏鴉呢?我早叫你們走路,若聽了我的話,此刻相去已遠,避得過烏鴉之厄。

    如今卻是怎處?” 她們說話之際,四方的烏鴉,都聞聲而集,滿天空都是『啞哇,啞哇”的叫聲,也不知共有多少。

    它們好似今天得到了可口的食物,大家都在那裡歡欣鼓舞,互相慶幸似的。

    這麼一來,把永蓮等弄行手足無措。

    到底妙善大師修持功深,定力堅固,卻反而坐将下去,向二人說道;“你等且都坐下來,收攝心神,休得驚慌,我自有道理。

    ” 二人沒法,隻索坐下,聽候烏鴉來啄食,那恐懼一念,早巳抛向九霄雲外。

    但那許多烏鴉,嘴裡雖“啞哇,啞哇”地叫,在三人頭上不住地來往盤旋,卻并不下來啄食。

    原來心神不亂的人,異類眼中看得極偉大,是不敢驟然相侵的。

    烏鴉盤旋不下,也隻為此。

    但烏鴉雖不下來啄食,卻盤旋飛鳴,圍守着三人,也終究不肯舍之而去,如此約有半個時辰。

    妙善大師坐到分際,忽然覺得靈台間光明一閃,就似乎有人告訴她道:“你這人好呆,烏鴉飛鳴,志在求食,它又不是一定要吃人。

    你如給它些東西,它們自去争食,你等不是就可以脫身了嗎?你那袋中的飯幹,不是很好的食糧嗎?” 妙善大師此心一動,便立刻将自己身上的黃布袋解開,抓了一大把飯幹,用力向平地上撒去,烏鴉見了,果然都争着去啄食。

    她于是摻撒了大半袋飯幹在地,空中已不見一隻烏鴉,她這才喚同二人,各各帶了行李,三步當兩步地一路踉跄下山,也不顧腳下高低,直奔到山麓,果真不見有烏鴉追來,方才安了心緩緩向村落前進,直走到紅日西沉,方才達到村舍。

     那村中的人,見三衆打扮離奇,不象近地之人,男男女女都圍上來觀看問洵。

    妙善大師南無着手,向大家說道:“貧尼妙善,是興林國耶摩山下金光明寺中的住持,隻因發願往朝須彌,與她二人一路行來。

    不料錯走了路程,出了南谷,幸蒙善者指點,才繞道越過神鴉嶺,方得到此。

    如今天色已晚,前面又沒村莊,不能再走,還望哪一位施主慈悲,借一席之地容過一宿,讨一盂素齋果腹,别無所求。

    明朝一早,就得告辭的。

    ” 大家聽說是從神鴉嶺那一邊來,都面面相觑,其中有好事的人問道:“既是從那邊來,一路上可曾遇見神鴉?” 妙善大師回說遇見,又将剛才的情形訴說了一遍,衆人聽了,齊聲說道:“奇事,奇事!這三人有何魔力,連神鴉都不去傷她們,遮莫竟是神人嗎?”其中有個村長模樣的人向衆說道:“爾等且休啰唣,這三人呢,原不是尋常人物,修行之人,上自三十三天,下至三十六道,無不敬畏,何況神鴉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