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遇善土指點前程 戀風景旁生枝節

關燈
是通靈的,自然不會去難為她們了。

    現在既然來到我們村上,前面又是數十裡沒有人煙的去處,我們就該好好地款待。

    老漢家中現成有着空房子,就請三位到我那裡去歇宿吧。

    ” 妙善大師等三人都合掌稱謝,一班村人也都說道:“劉老兒,今番倒叫你當一次上門差了。

    三位高尼如其明天不上路的話,我們好歹輪流備齋款待,以盡地主之誼。

    ” 說着大家散去,劉老兒便領了三人,一同到他家内,讓她們坐下,然後命家人出來相見。

    他一家的人,的确都是好善向道之人,一見三位高尼,忙着去燒茶送水,準備齋飯,讓三衆吃了。

    天色已經不早,便将她們送入一間潔淨上房,牀褥整齊,十分清爽,妙善大師等就在此中打坐參禅。

     次日清晨,劉老兒準備了早齋,請三人吃過,苦苦挽留。

    妙善大師謝道:“現在因朝山心切,不敢多留,有負老人家的盛意,隻請指點前途路徑,那就感激不淺了。

    ” 劉老兒情知留她們不得,便道:“從此間一直落北而行,走了三十裡,前面有座小小山頭,名喚金輪山。

    你們不必翻山而過,隻消迤東而行,抄過山嘴,再投北走十七、八裡,就是塞氏堡,可以投宿。

    但在金輪山左近,卻須悄悄地從速過去,不可有所留戀,到得塞氏堡,也就沒事。

    前途路徑,可從那邊再行探問。

    ” 妙善大師等三人連連稱謝,告别登程,出了村予,一直取道向北而行。

    起初隻見一片漠漠平原,除了黃沙滾滾,白日昏昏之外,旁的一無所見,四邊連水草都尋不到。

    隻有她們三個人在沙漠中行走,在幽寂之中,稍稍露着一點生機。

    她們呢,畢竟定力堅固,全不覺得有艱難畏懼之意,若在常人走到這種人煙水草都沒有的地方,誰也不免要心驚膽戰呢? 再說三人行了一程,果然遠遠望見一座山頭,斜迤在西北,雖不甚大,倒也林木森然,風景很是壯偉,這分明就是金輪山了。

    她們在寂寞如死的荒原走動,如今忽見一座生氣勃勃的山林,不覺精神為之一振,連腳步也覺輕了不少,鼓勇向山下面來,不多時已到了金輪山麓。

     隻見那座山嶺,雖不高大,卻生得怪石嵯峨,奇峰疊嶂;青青的樹木,碧碧的小草,中間還夾雜着不知名的野花,好一派宜人的風景。

    妙善大師看丁山景,不覺口中喃喃說道:“善哉,善哉!我等一路行了這許多的路,經過的山嶺也不少,何曾見過如此好風景!不料在這廣漠之間,卻有如此好山,這可見天地造物,出人意外了!” 她對于此間風景,生了愛之一念,于是貪看山色,流連不進。

    那永蓮卻從旁催促道;“大師呀,我勸你莫要恁地留戀不舍。

    劉老兒頃間不是曾經說過,叫我們到得金輪山下,要悄悄地從速過去,話中有因,看來此間定有什麼危險之處,我們還是快快過去吧!休再弄出枝節啊”妙善大師道:“劉老兒不過如此叮囑,他究竟沒有說出什麼。

    我看這座山生得如此可愛,也決不至于藏什麼妖魔鬼怪,況且在青天白日,看一會又怕怎的?” 永蓮道:“話雖如此說,但到底仔細為妙,貪閑玩畢竟也遲了朝山的路程。

    況且,我往常聽大師講過,六賊之來,都由自肇。

    照目下的情形講來,大師對于此山,已生了愛的意念,留,戀不舍,又動了貪的意念。

    一念尚不能妄興,如今兼生二念,如何了得?我們還是走吧!” 妙善大師聽了這一番話,也自警悟,收攝心神,連說:“好,好,好!走,走,走!” 可是待要走時,已經來不及了。

    正是:剛在收心處,邪魔已到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