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倒騎驢背果老顯靈應 追償俗債呂祖度情人
關燈
小
中
大
将後宮大壇禦酒取來,看他可飲得完否?”張仙慌忙跪奏:“不可再賜,賜則必醉,醉必失儀。
此不過博龍顔一笑為歡。
一緻失儀,便為亂性,反非微臣為陛下解悶之本意了。
”天子不允,仍命去取。
道童忽仰仆于地。
張仙忙道:“這孩子如此不懂規矩。
唯陛下幸恕之。
”一面說,一面急以巾覆之。
一會兒,内侍禀稱,禦酒一大壇,連壇失蹤。
天子怒道:“宮闱重地,焉有失物之理?立命重究。
”張仙跪奏道:“請陛下息怒,壇在小臣巾下。
”天子大驚,命内侍啟巾視之,哪裡還有什麼道童,隻有盛酒的壇矗立在那裡。
倒出酒來一量,剛才道童所飲的二十壺,一滴不少,完全在内。
天子不覺大笑。
又一次,天子對高力士說道:“朕聞飲堇而不苦者,唯神仙能之。
”高力士湊趣道:“可令張果一試。
”天子即命取堇和酒以賜張仙。
張仙飲訖,不覺醺然道:“這是什麼酒,好像有些異味。
”天子見他飲醉,即令設榻于宮,叫内侍扶他去睡。
次日起來,牙齒都變成黑色。
張仙笑了笑,舉手中如意,輕輕地一擦,立刻恢複潔白之狀。
又一次,随天子出獵,得一大鹿。
天子命烹來下酒。
張仙道:“這是仙鹿,壽已千年。
昔漢武帝元狩五年,畋上林時得之,不意至今尚在人間。
”天子笑道:“有何為證。
”張仙道:“武帝得而放生,以小銅牌挂在鹿的左角上。
”天子命驗之,果然有一個二寸長的銅牌,不過字迹模糊,不可辨識。
天子乃命在鹿的右角上,再挂一牌,仍放它去。
天子因此格外贊賞他的博學。
張仙在朝二十餘年,見天子對他不過是玩玩把戲,尋尋開心,于時政得失,人民疾苦,絲毫沒有裨益,因此幾次求去。
天子竭意慰留,不肯放行。
張仙本是八仙中最拘謹的人,見天子如此相待,又不敢固執求去,更不忍不别而行。
此時呂祖仍在他的寓中,朝夕不離。
因此張仙将為難情形告訴呂祖。
自從那天同遊勾欄院回來,張仙又提起歸山之議。
呂祖替他推算,說他至多還有幾天俗緣。
俗緣一滿,便可如他的志,還可得一好徒弟。
張仙聽他這般說法,自己也不再推算未來。
誰知天子因他屢顯靈異,久欲知其出身。
問之再四,張仙終不實對。
他的意思,是深怕說出本來面目,未免駭人耳目,有玷物議,倒也不是慚愧出身非類,惹人笑談。
天子既不能得他實對,便和葉法善說及此事。
法善先不肯說。
天子有心激他道:“你身為法師,張果又是你所引進,如何不知他的出身?可見你這法師,也是有名無實,一點道行都沒有的。
”法善經這一激,禁不住滿面绯紅,發起急來,說道:“臣焉能不知張國師,但恐國師知道是臣饒舌,必置臣于死。
那時陛下可肯替臣代求國師,請他不要為難我。
”天子笑道:“言出你口,入朕耳。
朕但自己明白,又不告訴别人,國師如何知道?”法善道:“陛下太輕視張國師。
國師是有數的金仙。
我等一言一動,他都曉得,何必人家傳與他聽呢?”天子道:“卿放膽說來,國師如和你作對,朕必替你挽回。
”法善方說:“他是混沌時候,一個老鼠如何苦志修煉,怎樣變成蝙蝠,怎麼又修成人體,修成仙道。
”原原本本,說得很是詳盡。
天子正聽得津津有味,忽聽法善大叫一聲,口吐鮮血,仆于地上,口中大叫:“國師饒命!國師恕罪!”天子也驚駭失措,慌忙代為求情,又命内侍攙扶法善,向空中叩首。
方才止定吐血,踉踉跄跄出宮回家。
血雖止定,身體兀自苦疼。
倒是他的妻子能幹,勸他去見張仙,自陳罪過,并拜他為師,跟他修道,如此可得他慈悲,不但性命無憂,還有成仙之望。
法善聽說,大悟。
扶病求見張仙,照他妻子所說的辦法,苦求張仙。
張仙知他意誠。
又因他自本人就任國師以來,頗能謹饬廉潔,未有不法行為,張仙又愛他的聰明,認為可以造就,便答應他,收為徒弟。
從法善說破他的出身這天為始,天子怕張仙心中不悅,有幾天不敢宣他。
呂祖對張仙笑說:“小侄之言已驗。
師叔要走,是個絕好的機會。
為何又不說走了?”張仙笑道:“我哪一天哪一時不想走?一則等你試完白牡丹之事;二則如何走法,還沒想定主意。
”呂祖笑道:“告訴師叔,小侄考試官已辦完了公事,專等師叔榮行,馬上一同出京去咧。
”張仙笑道:“因甚這般快捷?你卻把試題先對我說,然後再将他做的文字告
此不過博龍顔一笑為歡。
一緻失儀,便為亂性,反非微臣為陛下解悶之本意了。
”天子不允,仍命去取。
道童忽仰仆于地。
張仙忙道:“這孩子如此不懂規矩。
唯陛下幸恕之。
”一面說,一面急以巾覆之。
一會兒,内侍禀稱,禦酒一大壇,連壇失蹤。
天子怒道:“宮闱重地,焉有失物之理?立命重究。
”張仙跪奏道:“請陛下息怒,壇在小臣巾下。
”天子大驚,命内侍啟巾視之,哪裡還有什麼道童,隻有盛酒的壇矗立在那裡。
倒出酒來一量,剛才道童所飲的二十壺,一滴不少,完全在内。
天子不覺大笑。
又一次,天子對高力士說道:“朕聞飲堇而不苦者,唯神仙能之。
”高力士湊趣道:“可令張果一試。
”天子即命取堇和酒以賜張仙。
張仙飲訖,不覺醺然道:“這是什麼酒,好像有些異味。
”天子見他飲醉,即令設榻于宮,叫内侍扶他去睡。
次日起來,牙齒都變成黑色。
張仙笑了笑,舉手中如意,輕輕地一擦,立刻恢複潔白之狀。
又一次,随天子出獵,得一大鹿。
天子命烹來下酒。
張仙道:“這是仙鹿,壽已千年。
昔漢武帝元狩五年,畋上林時得之,不意至今尚在人間。
”天子笑道:“有何為證。
”張仙道:“武帝得而放生,以小銅牌挂在鹿的左角上。
”天子命驗之,果然有一個二寸長的銅牌,不過字迹模糊,不可辨識。
天子乃命在鹿的右角上,再挂一牌,仍放它去。
天子因此格外贊賞他的博學。
張仙在朝二十餘年,見天子對他不過是玩玩把戲,尋尋開心,于時政得失,人民疾苦,絲毫沒有裨益,因此幾次求去。
天子竭意慰留,不肯放行。
張仙本是八仙中最拘謹的人,見天子如此相待,又不敢固執求去,更不忍不别而行。
此時呂祖仍在他的寓中,朝夕不離。
因此張仙将為難情形告訴呂祖。
自從那天同遊勾欄院回來,張仙又提起歸山之議。
呂祖替他推算,說他至多還有幾天俗緣。
俗緣一滿,便可如他的志,還可得一好徒弟。
張仙聽他這般說法,自己也不再推算未來。
誰知天子因他屢顯靈異,久欲知其出身。
問之再四,張仙終不實對。
他的意思,是深怕說出本來面目,未免駭人耳目,有玷物議,倒也不是慚愧出身非類,惹人笑談。
天子既不能得他實對,便和葉法善說及此事。
法善先不肯說。
天子有心激他道:“你身為法師,張果又是你所引進,如何不知他的出身?可見你這法師,也是有名無實,一點道行都沒有的。
”法善經這一激,禁不住滿面绯紅,發起急來,說道:“臣焉能不知張國師,但恐國師知道是臣饒舌,必置臣于死。
那時陛下可肯替臣代求國師,請他不要為難我。
”天子笑道:“言出你口,入朕耳。
朕但自己明白,又不告訴别人,國師如何知道?”法善道:“陛下太輕視張國師。
國師是有數的金仙。
我等一言一動,他都曉得,何必人家傳與他聽呢?”天子道:“卿放膽說來,國師如和你作對,朕必替你挽回。
”法善方說:“他是混沌時候,一個老鼠如何苦志修煉,怎樣變成蝙蝠,怎麼又修成人體,修成仙道。
”原原本本,說得很是詳盡。
天子正聽得津津有味,忽聽法善大叫一聲,口吐鮮血,仆于地上,口中大叫:“國師饒命!國師恕罪!”天子也驚駭失措,慌忙代為求情,又命内侍攙扶法善,向空中叩首。
方才止定吐血,踉踉跄跄出宮回家。
血雖止定,身體兀自苦疼。
倒是他的妻子能幹,勸他去見張仙,自陳罪過,并拜他為師,跟他修道,如此可得他慈悲,不但性命無憂,還有成仙之望。
法善聽說,大悟。
扶病求見張仙,照他妻子所說的辦法,苦求張仙。
張仙知他意誠。
又因他自本人就任國師以來,頗能謹饬廉潔,未有不法行為,張仙又愛他的聰明,認為可以造就,便答應他,收為徒弟。
從法善說破他的出身這天為始,天子怕張仙心中不悅,有幾天不敢宣他。
呂祖對張仙笑說:“小侄之言已驗。
師叔要走,是個絕好的機會。
為何又不說走了?”張仙笑道:“我哪一天哪一時不想走?一則等你試完白牡丹之事;二則如何走法,還沒想定主意。
”呂祖笑道:“告訴師叔,小侄考試官已辦完了公事,專等師叔榮行,馬上一同出京去咧。
”張仙笑道:“因甚這般快捷?你卻把試題先對我說,然後再将他做的文字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