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藍采和長歌諷俗客 費長房短見入歧途

關燈
為詫異。

    因問:“這座白雲山,都是神仙所居麼?”那人笑道:“神仙豈有一定住處,也不像凡人置産一般,用不着多大地方。

    總而言之,洞天福地,完全在你心田。

    你的心越誠,去仙境越近。

    心愈僞,離仙鄉也愈遠。

    你再想想,從你起初上山之時,天氣變得怎樣?到了山頂以後,天氣變得怎樣?要知山無高低,以你本心的誠否為準。

    上山愈高,可見你的心愈誠,距仙境也越近。

    所以初上山坡,還是塵世光陰。

    登山愈高,時間比塵世越來得長,就是這個道理了。

    ”長房聽了,再将兩日來所經炎涼氣候,考驗一下,覺得他的說話,句句是真。

    尤其是仙境即在心田一語,發他猛醒。

    沉思多時,心中又加了一層徹悟。

    當下拜求那人同去,尋找三仙。

     那人允了,笑問長房道:“你有縮地法,我們下山去,不是很容易麼?”長房鑒于前事之談,忙說:“弟子求道心誠,不敢自炫小技,偷懶取巧,還是跟随仙長步行下山去罷。

    ”那人大笑道:“如今是不消那樣麻煩了。

    來來來,就騰雲縮地,也得有一半天工夫,才趕得到。

    既然你不願意縮地,可以随我登天吧。

    便向他吹一口氣,即有一朵彩雲生于足下,把二人裝在雲氣之上。

    那人又喝聲起,足下的雲,便高入空間。

    二人也乘雲而升。

     走有半個時辰,那人忽用手一指,兩朵彩雲,向地面直落下來。

    那人在雲中說道:“仙佛聖賢,都不能忘情于骨肉。

    如今你的家門在望,你也低下頭去,瞧瞧你那妻子,現在怎樣情形了。

    ”長房忙道:“仙長不要開弟子的玩笑。

    一則弟子根基淺薄,現在雖然立志出家,隻是點強制工夫。

    等回見了妻子,難免再起俗慮。

    二則弟子的妻子見到弟子,必定啼啼哭哭,拖拖扯扯的,不肯放行。

    豈非誤了弟子的大事?”那人笑道:“你在空中,他們在凡間,我不叫他們見你,他們怎能望得見你。

    至于你本人的動心與否,還在你自己能否盡力強持。

    若是強制出家,一見家人就會動心,那也用不着修仙了。

    ”說時,更不待長房允許,把雲頭壓低,睜眼下望,地上景物曆曆可見,果然到了長房家中。

    最可怪的是長房雖然在雲端,卻能聽得出家人哭泣哀号之聲。

    原來他妻子已得了假長房的屍體,此時剛過二期。

    他夫人回念前情,哭得個死去回魂。

    長房的兒子,也是不住兒的叫:“爹爹回來,爹爹回來。

    再不生還,媽媽就要哭死了。

    ”長房一句句聽在耳中,一陣陣酸入心坎。

    面上雖然裝出一種沒事人兒的樣子對付那人,卻不禁兩行情淚潸然直下,早已濕透了衣襟。

    那人并不說話,隻朝他微微一笑。

     長房正在悲不可支,心痛如割的當兒,也沒有理會這些。

    那人喚起雲頭,回到雲天上頭,長房的兩眼還不住的向着家室所在時時回顧,大有一步一回頭的景象。

    從此那人對他說的什麼,他的對答也常常出現乖謬,本人還不覺察,那人卻已笑不可支。

     雲行沒有兩個時辰,那人說:“如今要渡海了,我們下去吧。

    ”長房驚問:“怎麼三位仙師都已到了海外去麼?”那人點點頭,并不說話,伸手向下一指,那雲便如流星一般,飛墜于地。

    長房不慣這等走法,心中有些畏怖,早把眼睛閉上,一時覺得雙腳踏在什麼地方,身子微微一震似的。

    不由地睜開眼睛一瞧,果然到了海灘之上,和那人并立着。

     那人又向海中招手,說道:“來個船哪,來個船哪。

    ”喊了幾聲,不曉從何處劃出一隻小小的艇子。

    此時海風大作,白浪滔天。

    那艇遠望才隻有尋常馱車那麼大小,不道越劃越近,艇身反而越小,比及到了灘邊,隻剩有大芭蕉葉子那麼一點面積。

    加以船夫一個身子先占去了一半,餘下的地方,估計放不下一隻腳,怎能容得兩個人乘坐。

    長房見了,不覺又驚又怕,又不懂得是怎麼一回事兒。

    正在遲疑,那人一踴身跳了過去,和船夫并立一邊。

    餘下的地方,自然更小更狹了。

    那人連連招手,說:“快來快來,船要開了。

    ”長房略一猶豫,忙問:“仙長,我們人多,這艇子如此狹小,怎麼渡得過去,況且風浪如此厲害,舟行大海,也不怕危險麼?” 那人還在招手,不料一個大浪卷将過來,連人和艇一并卷入海底去了。

    長房既不識水,兼之四顧無人,又無從呼救,隻好慨歎了一會兒,尋條路子,不管方向,卻自急急前進。

    哪知這海灘足有數百裡之遙,走了半天,身子已十分困乏。

    回頭看看,還是在海灘邊,并無涯岸。

    長房便在地上稍憩,自思若用縮地法,多分一回兒就可找到市井,卻去打聽地方,換船渡海。

    可奈自己決心修道,此去仍要尋找仙師。

    既說不敢取巧,如何又變初心,而眼前身處這等曠野,無邊無岸,又無歇宿之處,不知走到幾時才有人煙。

    想到這裡,心中十分彷徨起來。

    又想,同來的仙長,不知可是所見三仙之一。

    因甚不走雲路,偏要搭此小艇渡海,弄得葬身魚腹,豈不可憐可歎。

    忽又想起,那位仙長既有那般道力,怎能溺入水中。

    這當中一定有個理由,不要上了他的大當。

    想着,不覺發起怔來。

    怔了一會兒,如有所悟,忽地直跳起來,大喊一聲:“不好了,我上了仙師的當了!”未知何事上當,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