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論電力萬方如一面 傳玄經諸弟各殊緣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太華山上紫霞洞内,衆仙正在談論秦始皇帝如何緻死的問題。
忽然飛飛進來,禀稱泰山楊師兄到了。
鐵拐先生笑道:“我算他這個時候也該到了。
可叫他進來。
”飛飛便偕颠颠出去,一會兒,把楊仁帶了進來,向鐵拐先生拜了八拜。
先生便叫和各位師兄師叔們見過,在飛飛二人上首坐下。
鐵拐先生笑對何仙姑說:“你先盡催我去救那清虛觀的劉法師,後來怎又不說起了?”何仙姑笑而答道:“先時原很替他發急,後來見師兄做事,處處顧得非常周到。
凡是應救之人,沒肯漏過一個。
凡是應為之事,又不曾少做一件。
那劉法師既是屢經妹子奉告,偏偏置之不理,因想師兄做事不會有錯,想來這人一定有取死之道,無可救之理,所以不得承師兄的恩澤。
妹子自思學識有限,功行毫無,凡事總該随師兄進退,自然可以少點過失。
師兄所不願救不去救之人,我又怎敢多事。
既不敢多事,又何必再向師兄饒舌哩。
” 鐵拐先生聽了,不覺呵呵大笑,因指着楊仁說道:“你們認清楚了,這位便是趙高擒去的劉法師哪。
那是我乘着秦皇招請方士的機會,派他入京應聘。
後分在清虛觀内,做個法師。
我吩咐他的職事,便是等秦皇惡貫滿盈之時,趕緊把他刺死。
因為近百年來,人民天天受兵革之苦,暴斂之禍。
滿望統一之後,有了真命皇帝,即使不能恢複文武成康的故業,總不會再如春秋戰國兩個時代那種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情景。
哪知秦皇即位以來,自恃天命,殘暴兇橫,草菅民命,比七國時候更甚。
果然這都是劫數所定,非關秦皇一人之事。
即如秦皇本人,也是應劫而生的一個魔君。
照例這等人也是先已犯了天條,貶谪凡世。
當以塵世之刑,代替天庭之罰,君民兩方都為劫數所支配,不由本身作主。
但是帝王稱為天子,也稱民之父母。
為父母者,果能修明政治,也可仰邀天庭。
再能存成湯七事自責之心,抱武王罪在一身之念,不可以挽回氣運,轉大劫為祯祥。
須知這都是帝王應有的責任。
明知已經不可,何況變本加厲,專作害民之事呢?做百姓的,又何貴有這等帝王呢?到如今,長城戍卒已推定魁首,斬木揭竿,紛紛起義。
真命皇帝也已出世。
此時萬萬不容嬴政苟息人間。
原因這人仁德不施,而威震寰宇。
有他在位一天,義兵就多一天的挫折,還不如乘時了結了他,豈不便利嗎?這等事情,有關全國人民的存亡安樂,事體太大,天機不可預洩。
所以師妹屢問,而屢不相複者,正為此也。
”衆人聽了,無不驚詫歎息。
正說間,忽聽得半空中轟然一聲,接着山中樹木蕭然作響,枝頭鳴鳥都作驚惶之聲,紛紛飛散。
鐵拐先生笑對張果說:“你師父派他老友送信給你,你可出去瞧瞧。
”張果不解其故,姑且出洞一瞧,隻見洞口大楓樹劈斷一枝,有信一緘,斜挂在枝上。
張果慌忙上前,取下來一瞧,果是文美真人寄給他的法旨。
張果叩了個頭,捧在手中,走入洞内,呈與鐵拐先生,口中笑問:“這不就是用的劍光麼?”鐵拐先生把那信交還他,命他自己拆開,一面答道:“劍光可以寄書于數萬裡外,不消片刻工夫。
若能借用電力,雖極東極西,還能通達言語,并可在一邊寫好了字,轉眼之間,就映現在對面。
可比劍光寄書,又便利得多了。
”衆人聽了,無不駭然。
張果受書參啟。
原來文美真人因張果功行太淺,叫他至武當山潛修。
路過芒砀山中,有人醉中行路,為一條大白蛇擋道,此人即真命天子。
白蛇乃已死秦皇嬴政,怨氣不散,知道此人将代他而興,即附于蛇身,欲于狹路中害他性命。
汝可隐匿山中,見有大燈一對兒,出現山麓,即是白蛇出來,速助真主誅之。
此亦一大功行,不可忽視,等語。
鐵拐先生即令張果速速動身。
去後,又命楊仁也回泰山去了。
方笑對锺離權道:“我想偕同何師妹周行天下,順便還去度化範杞良夫妻的後身。
阿權該受我的玄經,可在此和飛、颠二人好好用功。
二十年後,你師父必來考驗你的功課。
要是沒甚麼進步,不但你師父要棄你如遺,我也不敢再來指教你了。
”锺離權再拜應諾。
鐵拐先生即把所得的玄經三卷給他,令他:“好好保守,如有遺失,罪當雷殛。
”锺離權叩頭拜受。
飛、颠二人和費長房立在一邊,見鐵拐先生把玄經獨傳锺離權,面上顯露不快之色。
鐵拐先生大笑,即命锺離權把玄經取出,供在當中的石案上。
又命四人一同向上叩拜已畢。
然後随意翻出一頁,卻命費長房為頭,先去瞧了一遍,原來是一頁隻字毫無的白紙,又翻幾頁,也是如此。
随後飛、颠二人也都上去,一一翻過,所見也是白紙。
鐵拐先生問他們瞧見什麼沒有。
三人隻得
忽然飛飛進來,禀稱泰山楊師兄到了。
鐵拐先生笑道:“我算他這個時候也該到了。
可叫他進來。
”飛飛便偕颠颠出去,一會兒,把楊仁帶了進來,向鐵拐先生拜了八拜。
先生便叫和各位師兄師叔們見過,在飛飛二人上首坐下。
鐵拐先生笑對何仙姑說:“你先盡催我去救那清虛觀的劉法師,後來怎又不說起了?”何仙姑笑而答道:“先時原很替他發急,後來見師兄做事,處處顧得非常周到。
凡是應救之人,沒肯漏過一個。
凡是應為之事,又不曾少做一件。
那劉法師既是屢經妹子奉告,偏偏置之不理,因想師兄做事不會有錯,想來這人一定有取死之道,無可救之理,所以不得承師兄的恩澤。
妹子自思學識有限,功行毫無,凡事總該随師兄進退,自然可以少點過失。
師兄所不願救不去救之人,我又怎敢多事。
既不敢多事,又何必再向師兄饒舌哩。
” 鐵拐先生聽了,不覺呵呵大笑,因指着楊仁說道:“你們認清楚了,這位便是趙高擒去的劉法師哪。
那是我乘着秦皇招請方士的機會,派他入京應聘。
後分在清虛觀内,做個法師。
我吩咐他的職事,便是等秦皇惡貫滿盈之時,趕緊把他刺死。
因為近百年來,人民天天受兵革之苦,暴斂之禍。
滿望統一之後,有了真命皇帝,即使不能恢複文武成康的故業,總不會再如春秋戰國兩個時代那種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情景。
哪知秦皇即位以來,自恃天命,殘暴兇橫,草菅民命,比七國時候更甚。
果然這都是劫數所定,非關秦皇一人之事。
即如秦皇本人,也是應劫而生的一個魔君。
照例這等人也是先已犯了天條,貶谪凡世。
當以塵世之刑,代替天庭之罰,君民兩方都為劫數所支配,不由本身作主。
但是帝王稱為天子,也稱民之父母。
為父母者,果能修明政治,也可仰邀天庭。
再能存成湯七事自責之心,抱武王罪在一身之念,不可以挽回氣運,轉大劫為祯祥。
須知這都是帝王應有的責任。
明知已經不可,何況變本加厲,專作害民之事呢?做百姓的,又何貴有這等帝王呢?到如今,長城戍卒已推定魁首,斬木揭竿,紛紛起義。
真命皇帝也已出世。
此時萬萬不容嬴政苟息人間。
原因這人仁德不施,而威震寰宇。
有他在位一天,義兵就多一天的挫折,還不如乘時了結了他,豈不便利嗎?這等事情,有關全國人民的存亡安樂,事體太大,天機不可預洩。
所以師妹屢問,而屢不相複者,正為此也。
”衆人聽了,無不驚詫歎息。
正說間,忽聽得半空中轟然一聲,接着山中樹木蕭然作響,枝頭鳴鳥都作驚惶之聲,紛紛飛散。
鐵拐先生笑對張果說:“你師父派他老友送信給你,你可出去瞧瞧。
”張果不解其故,姑且出洞一瞧,隻見洞口大楓樹劈斷一枝,有信一緘,斜挂在枝上。
張果慌忙上前,取下來一瞧,果是文美真人寄給他的法旨。
張果叩了個頭,捧在手中,走入洞内,呈與鐵拐先生,口中笑問:“這不就是用的劍光麼?”鐵拐先生把那信交還他,命他自己拆開,一面答道:“劍光可以寄書于數萬裡外,不消片刻工夫。
若能借用電力,雖極東極西,還能通達言語,并可在一邊寫好了字,轉眼之間,就映現在對面。
可比劍光寄書,又便利得多了。
”衆人聽了,無不駭然。
張果受書參啟。
原來文美真人因張果功行太淺,叫他至武當山潛修。
路過芒砀山中,有人醉中行路,為一條大白蛇擋道,此人即真命天子。
白蛇乃已死秦皇嬴政,怨氣不散,知道此人将代他而興,即附于蛇身,欲于狹路中害他性命。
汝可隐匿山中,見有大燈一對兒,出現山麓,即是白蛇出來,速助真主誅之。
此亦一大功行,不可忽視,等語。
鐵拐先生即令張果速速動身。
去後,又命楊仁也回泰山去了。
方笑對锺離權道:“我想偕同何師妹周行天下,順便還去度化範杞良夫妻的後身。
阿權該受我的玄經,可在此和飛、颠二人好好用功。
二十年後,你師父必來考驗你的功課。
要是沒甚麼進步,不但你師父要棄你如遺,我也不敢再來指教你了。
”锺離權再拜應諾。
鐵拐先生即把所得的玄經三卷給他,令他:“好好保守,如有遺失,罪當雷殛。
”锺離權叩頭拜受。
飛、颠二人和費長房立在一邊,見鐵拐先生把玄經獨傳锺離權,面上顯露不快之色。
鐵拐先生大笑,即命锺離權把玄經取出,供在當中的石案上。
又命四人一同向上叩拜已畢。
然後随意翻出一頁,卻命費長房為頭,先去瞧了一遍,原來是一頁隻字毫無的白紙,又翻幾頁,也是如此。
随後飛、颠二人也都上去,一一翻過,所見也是白紙。
鐵拐先生問他們瞧見什麼沒有。
三人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