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宗教團體
關燈
小
中
大
尊敬的貴賓,款待的禮數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想,然而他很清楚:一切禮遇純屬形式和習慣,既非針對他個人,也并非景仰卡斯塔裡或者玻璃球遊戲的精神。
而是一個古老的強大團體對一個晚輩宗教團體顯示的莊嚴禮數。
克乃西特對此僅有一部分心理準備,因此他在瑪麗亞費爾過了一陣子舒适生活後,就産生了不安之感,不得不要求當局較明确地指示行動規則,玻璃球遊戲大師親筆寫了下述文字:“你不必心存疑慮,為研究那邊的生活之道,你毋須顧慮時間。
好好利用你的時間,好好學習,努力讓自己受人喜歡,讓人覺得你有用,即使他們一直如此款待你,也切勿急躁,切勿難以忍受,不要顯得比你的東道主們更為空閑。
倘若他們整整一年之久都款待你好似第一天光臨的貴賓,你也得若無其事從善如流,莫說一年兩年,就是十年也同樣。
你把它視為磨練耐性的考驗,謹慎默修吧!倘若你覺得過于空閑,你就設法每天做幾個鐘點的具體工作,千萬别超過四小時,譬如研讀經文或者抄寫手稿。
不過也千萬别給别人以忙于工作的印象,倘若有人想和你随便聊天,你都要遵命奉陪。
” 克乃西特聽從了這些指點,很快便感到輕松多了。
他來到修道院後一直念念不忘自己輔導此地玻璃球遊戲愛好者的教職,這正是他奉派來此的表面使命,而修道院的修士們卻把他當作來自友好國家的風度翩翩使者加以接待。
最後,格爾華修斯院長終于想起這項工作,召集了幾位已經修完玻璃球遊戲初級課程的僧侶,想讓他們和克乃西特一起研習高級課程,結果令他大感意外,開始時甚至極為失望,這般好客的地方居然對如此高尚遊戲的知識極其淺薄,而且純屬業餘水平,尤其是他們顯然滿足于自己的淺顯程度。
随着時間的推移,克乃西特才逐漸體會到了另一種内容。
他奉派到此的真正目的完全不是為了提高修道院的玻璃球遊戲技藝。
教導幾位略谙遊戲之道的修士一點兒淺顯的遊戲知識,這太容易了,簡直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也許某個還遠遠達不到英才程度的普通玻璃球遊戲選手就能夠勝任這項工作。
由此可見,教授遊戲技藝不可能是他此行的真正目标。
他開始領悟到,把他派到這裡的用意更主要是學而不是教。
無論如何,他了悟這一實情的時刻來得正是時候,恰恰增強了他對自己在修道院中地位的自信心,因為克乃西特的貴賓角色盡管有許多舒适優越之處,卻也偶爾讓他産生工作調動似乎受懲罰的感覺。
後來有一天,他和院長談話時無意中提及了中國的《易經》,引起院長很大興趣,還提了若幹問題,當他發現自己的客人如此出人意料地熟谙中文和通曉賜經》後,便不加掩飾地表示了喜悅之情。
院長也偏愛《易經》,而他并不識中文,因此對這部占蔔書以及其他中國神秘學說都僅有膚淺知識,當時這個修道院的多數修士大都學術興趣廣泛,以緻似乎滿足于一知半解狀況。
然而聰明的院長畢竟比自己的客人更老練更世故,顯然他也真正重視古代中國的治國之道和生活智慧。
兩人展開了一場非同尋常的談話,愉快活潑的氣氛打破了賓主相見以來始終不變的彬彬有禮的生硬局面。
談話的結果是克乃西特應邀每周為尊敬的主人講述兩次《易經》課程。
當克乃西特和院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生氣勃勃而富于成效,當克乃西特和那位管風琴師友誼日增又同時對自己居住的小小精神王國逐漸熟谙之際,他在離開卡斯塔裡時所占蔔的卦辭也已接近于完全應驗了。
作為一個攜帶自己全部所有出遊的旅人,他不僅有了投宿之處,而且也如卦辭所述“得重仆貞”。
由于卦辭均已應驗,這位旅人認為自己有理由把這一切視作吉兆,因為他果真是攜帶全部所有“懷其資” 而來,因為他盡管遠離學校、老師、朋友、支持者和贊助者,遠離卡斯塔裡充滿慈愛、哺育過他的家庭,他仍然是滿懷着卡斯塔裡的精神和力量而來的,如今他正在這種力量的幫助下迎向一種積極而有價值的生活。
卦辭預言的“童仆”應驗在神學院一個青年學生身上。
雖然這位名叫安東的青年人在克乃西特後來的生活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然而當年在克乃西特早期修道院生涯那種心情特别矛盾的狀況中,卻是預示克乃西特即将具有更為遠大而全新前程的一個信使。
安東是個沉默寡言的青年,很有個性,看上去也頗具才華,當時已接近于進入修士集團的程度。
克乃西特常常遇見這個對自己的玻璃球遊戲藝術深感神秘的年輕人,那時其他學生都被隔離在一扇“來賓止步”的雙扇門後面,顯然院方不允許他們接觸客人,不允許學生參加玻璃球遊戲課程。
這位安東卻因擔任圖書館助理員每周要去那裡值班多次。
克乃西特常在圖書館遇見他,偶爾也同他交談幾句,日子一久,克乃西特便發現這個黑色濃眉下有一雙烏亮眼球的青年人對自己懷着一種特殊的服務熱情,這是一種學生式的帶有景仰的情感,克乃西特很熟悉這種神情,早在卡斯塔裡生活時期便已是他生活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盡管他每次内心都懷有喜悅,但仍然盡量設法回避,何況他現在處身别的修道院,于是他便決定加倍謹慎小心。
倘若他對這個尚在接受宗教教育的年輕人産生影響,那将是對殷勤待客主人的大大冒犯。
更何況他也知道,“忠貞”是這裡的嚴格準則,因而他覺得這種孩子氣的依戀之情會發展成更大的危險。
他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避免發生這類冒犯主人的可能性,決心約束自己。
克乃西特在那個經常碰見安東的圖書館裡,還結識了另一個人。
開始時,由于這個人樸素謙遜,幾乎完全被他所忽視,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真正認識,競成為他後半生中懷着感激終身的敬愛的人,就如同他敬愛年老的音樂大師一樣。
這個人就是約可布斯神父,他大概算得上本笃會教派裡最傑出的曆史學家,當年六十歲光景,瘦小身材,多筋的細長脖子上有一顆雀鷹似的尖腦袋,他的臉從正面看去略顯萎靡,因為他很少擡眼張望,但是從他的側面看去,額頭那顯示膽量的彎彎線條,尖尖的鷹鈎鼻兩側的深深溝紋,還有那稍短卻頗為顯示親切的下颚,都在表露他具有一種極深刻極獨立的個性。
這位安靜的老人——附帶提一下,他和親近的熟人在一起時卻又非常熱情活躍——還據有一張個人獨用的書桌,上面堆滿了書籍、手稿、地圖等等物品,桌子擺在毗鄰圖書室的一個小房間裡。
這座修道院擁有如此大量的珍貴書籍,而他似乎是獨一無二的認真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
此外,應當說正是這個見習修士安東,引起了克乃西特對約可布斯神父的注意。
克乃西特觀察到,老學者擺放書桌的小圖書室,幾乎被視為了私人領地,隻有少數人出于工作需要才涉足其中,而且個個都蹑手蹑足,唯恐出聲打擾他的工作,雖然潛心埋頭的老人完全不像會受外界的幹擾。
當然,克乃西特也立即注意到這一禁忌,總是設法與這位勤奮工作的老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後來,有一天安東遵命拿一些書籍給老人,克乃西特看到,安東離開小房間時在敞開的房門邊停留了片刻,回頭凝望着又已埋首工作的老人,臉上露出崇敬和仰慕的神情,流露出一種混雜着某些善良青年樂意體貼照料老弱長輩的溫馨情感。
克乃西特看見這一情景的第一個反應是高興,這種景象本身就很動人,安東能夠如此熱情照料老人,而他們其實并無血緣關系,這确實難得。
接着而來的是一個可算是諷刺挖苦的念頭,一種讓克乃西特幾乎感到羞愧的想法:這個地方的治學之風何等稀薄,以緻這位唯一認真工作的學者竟被大家當成了一頭怪獸,一個怪物。
不管怎麼說,安東投向老人的那種近于溫柔的景仰目光,促使克乃西特睜開眼睛看清了老人的飽學多才。
于是他也不時朝老人瞥上一眼,發現老人側面具有羅馬人的輪廓,同時又不斷發現這種或那種不同凡響的特點,一切迹象都表明約可布斯神父在精神上和品格上都非同尋常。
克乃西特聽說他是一位曆史學家,在對本笃會教派曆史的研究上已無人可與匹敵,這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有一天這位老人開口與他談話了。
老人說話的聲調中不帶絲毫老前輩式的故示慈愛、故示善意的語氣,而那似乎确屬這個修道院的風格。
老人以一種謙遜的、近乎羞怯的,但卻精确合度的語氣邀請他在結束晚禱後到他的住處一叙。
“您會發覺,” 老人說,“我既不是研究卡斯塔裡曆史的專家,更也不擅長玻璃球遊戲。
但是,如今正像人們表面看到的那樣,我們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宗教組織關系正在日益密切。
我不想置身事外,更願略盡自己綿薄之力,恰逢您光臨本院,我願不時向您請教。
“ 老人說話的态度很嚴肅,但他那種謙遜的語氣,加上他那富有睿智的蒼老面容,卻使他這番過分禮貌的語言産生了某種驚人的多義效果,從嚴肅到譏諷,從尊敬到嘲笑,從熱情參與到遊戲打趣,無不有之。
那情況就像兩位聖賢或者兩位教廷貴族相見,以無窮無盡的打躬作揖進行禮貌和耐性的遊戲一般。
這種混合了尊嚴和譏諷,智慧和客套的見面禮節,是克乃西特早就從中國人那裡領教過的,現在像一杯清涼飲料使克乃西特神清氣爽。
他記起自己上次聽到這種語調——玻璃球遊戲大師托馬斯也擅長此道——距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
克乃西特又感激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傍晚時分,當他來到老人那位于建築物側翼盡頭的僻靜住處時,卻不知應該敲哪扇門;忽然聽到了鋼琴聲,令他大吃一驚。
他聽出是普賽爾的一首奏鳴曲,演奏得很樸實,毫無賣弄技巧之感,聽去節奏精确,幹淨利落。
樂曲那深沉、純淨而愉悅的旋律配合着甜蜜優美的三和弦聽起來親切悅耳,克乃西特蓦然回憶起華爾采爾年代曾和好朋友費羅蒙梯用各種不同樂器演奏這類樂曲的情景。
他站停住,默默欣賞着,直至樂曲奏畢。
琴音在黝暗寂靜的走廊裡顯得那麼孤獨、脫俗,又那麼勇敢、純真,同時既十分童稚氣,又十分老成,就像任何一首優秀樂曲在尚未得救的緘默人世間所發出的音調一樣。
克乃西特敲敲門,約可布斯神父高聲應道,“進來吧!”老人以自己謙遜的莊嚴态度接待客人,小小的鋼琴上還燃着兩支蠟燭。
是的,約可布斯神父回答克乃西特說,他每天晚上彈琴半小時,或者整整一小時,天黑以後他就結束每日的工作,睡前幾個鐘頭他不讀書不寫作。
他們談論着音樂,談到普賽爾,談到亨德爾,談到本笃會的古老音樂傳統,在所有天主教團體中,本笃會是最熱衷音樂的教派。
克乃西特表示很想知道本笃會的曆史情況。
談話便熱烈起來,觸及了上百個問題,老人的曆史知識确實驚人,然而他也坦率承認,對卡斯塔裡的曆史、思想及其組織情況,他還缺少研究,還沒有産生大的興趣,但是他又毫不掩飾地對
而是一個古老的強大團體對一個晚輩宗教團體顯示的莊嚴禮數。
克乃西特對此僅有一部分心理準備,因此他在瑪麗亞費爾過了一陣子舒适生活後,就産生了不安之感,不得不要求當局較明确地指示行動規則,玻璃球遊戲大師親筆寫了下述文字:“你不必心存疑慮,為研究那邊的生活之道,你毋須顧慮時間。
好好利用你的時間,好好學習,努力讓自己受人喜歡,讓人覺得你有用,即使他們一直如此款待你,也切勿急躁,切勿難以忍受,不要顯得比你的東道主們更為空閑。
倘若他們整整一年之久都款待你好似第一天光臨的貴賓,你也得若無其事從善如流,莫說一年兩年,就是十年也同樣。
你把它視為磨練耐性的考驗,謹慎默修吧!倘若你覺得過于空閑,你就設法每天做幾個鐘點的具體工作,千萬别超過四小時,譬如研讀經文或者抄寫手稿。
不過也千萬别給别人以忙于工作的印象,倘若有人想和你随便聊天,你都要遵命奉陪。
” 克乃西特聽從了這些指點,很快便感到輕松多了。
他來到修道院後一直念念不忘自己輔導此地玻璃球遊戲愛好者的教職,這正是他奉派來此的表面使命,而修道院的修士們卻把他當作來自友好國家的風度翩翩使者加以接待。
最後,格爾華修斯院長終于想起這項工作,召集了幾位已經修完玻璃球遊戲初級課程的僧侶,想讓他們和克乃西特一起研習高級課程,結果令他大感意外,開始時甚至極為失望,這般好客的地方居然對如此高尚遊戲的知識極其淺薄,而且純屬業餘水平,尤其是他們顯然滿足于自己的淺顯程度。
随着時間的推移,克乃西特才逐漸體會到了另一種内容。
他奉派到此的真正目的完全不是為了提高修道院的玻璃球遊戲技藝。
教導幾位略谙遊戲之道的修士一點兒淺顯的遊戲知識,這太容易了,簡直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也許某個還遠遠達不到英才程度的普通玻璃球遊戲選手就能夠勝任這項工作。
由此可見,教授遊戲技藝不可能是他此行的真正目标。
他開始領悟到,把他派到這裡的用意更主要是學而不是教。
無論如何,他了悟這一實情的時刻來得正是時候,恰恰增強了他對自己在修道院中地位的自信心,因為克乃西特的貴賓角色盡管有許多舒适優越之處,卻也偶爾讓他産生工作調動似乎受懲罰的感覺。
後來有一天,他和院長談話時無意中提及了中國的《易經》,引起院長很大興趣,還提了若幹問題,當他發現自己的客人如此出人意料地熟谙中文和通曉賜經》後,便不加掩飾地表示了喜悅之情。
院長也偏愛《易經》,而他并不識中文,因此對這部占蔔書以及其他中國神秘學說都僅有膚淺知識,當時這個修道院的多數修士大都學術興趣廣泛,以緻似乎滿足于一知半解狀況。
然而聰明的院長畢竟比自己的客人更老練更世故,顯然他也真正重視古代中國的治國之道和生活智慧。
兩人展開了一場非同尋常的談話,愉快活潑的氣氛打破了賓主相見以來始終不變的彬彬有禮的生硬局面。
談話的結果是克乃西特應邀每周為尊敬的主人講述兩次《易經》課程。
當克乃西特和院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生氣勃勃而富于成效,當克乃西特和那位管風琴師友誼日增又同時對自己居住的小小精神王國逐漸熟谙之際,他在離開卡斯塔裡時所占蔔的卦辭也已接近于完全應驗了。
作為一個攜帶自己全部所有出遊的旅人,他不僅有了投宿之處,而且也如卦辭所述“得重仆貞”。
由于卦辭均已應驗,這位旅人認為自己有理由把這一切視作吉兆,因為他果真是攜帶全部所有“懷其資” 而來,因為他盡管遠離學校、老師、朋友、支持者和贊助者,遠離卡斯塔裡充滿慈愛、哺育過他的家庭,他仍然是滿懷着卡斯塔裡的精神和力量而來的,如今他正在這種力量的幫助下迎向一種積極而有價值的生活。
卦辭預言的“童仆”應驗在神學院一個青年學生身上。
雖然這位名叫安東的青年人在克乃西特後來的生活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然而當年在克乃西特早期修道院生涯那種心情特别矛盾的狀況中,卻是預示克乃西特即将具有更為遠大而全新前程的一個信使。
安東是個沉默寡言的青年,很有個性,看上去也頗具才華,當時已接近于進入修士集團的程度。
克乃西特常常遇見這個對自己的玻璃球遊戲藝術深感神秘的年輕人,那時其他學生都被隔離在一扇“來賓止步”的雙扇門後面,顯然院方不允許他們接觸客人,不允許學生參加玻璃球遊戲課程。
這位安東卻因擔任圖書館助理員每周要去那裡值班多次。
克乃西特常在圖書館遇見他,偶爾也同他交談幾句,日子一久,克乃西特便發現這個黑色濃眉下有一雙烏亮眼球的青年人對自己懷着一種特殊的服務熱情,這是一種學生式的帶有景仰的情感,克乃西特很熟悉這種神情,早在卡斯塔裡生活時期便已是他生活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盡管他每次内心都懷有喜悅,但仍然盡量設法回避,何況他現在處身别的修道院,于是他便決定加倍謹慎小心。
倘若他對這個尚在接受宗教教育的年輕人産生影響,那将是對殷勤待客主人的大大冒犯。
更何況他也知道,“忠貞”是這裡的嚴格準則,因而他覺得這種孩子氣的依戀之情會發展成更大的危險。
他決心無論如何也要避免發生這類冒犯主人的可能性,決心約束自己。
克乃西特在那個經常碰見安東的圖書館裡,還結識了另一個人。
開始時,由于這個人樸素謙遜,幾乎完全被他所忽視,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真正認識,競成為他後半生中懷着感激終身的敬愛的人,就如同他敬愛年老的音樂大師一樣。
這個人就是約可布斯神父,他大概算得上本笃會教派裡最傑出的曆史學家,當年六十歲光景,瘦小身材,多筋的細長脖子上有一顆雀鷹似的尖腦袋,他的臉從正面看去略顯萎靡,因為他很少擡眼張望,但是從他的側面看去,額頭那顯示膽量的彎彎線條,尖尖的鷹鈎鼻兩側的深深溝紋,還有那稍短卻頗為顯示親切的下颚,都在表露他具有一種極深刻極獨立的個性。
這位安靜的老人——附帶提一下,他和親近的熟人在一起時卻又非常熱情活躍——還據有一張個人獨用的書桌,上面堆滿了書籍、手稿、地圖等等物品,桌子擺在毗鄰圖書室的一個小房間裡。
這座修道院擁有如此大量的珍貴書籍,而他似乎是獨一無二的認真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
此外,應當說正是這個見習修士安東,引起了克乃西特對約可布斯神父的注意。
克乃西特觀察到,老學者擺放書桌的小圖書室,幾乎被視為了私人領地,隻有少數人出于工作需要才涉足其中,而且個個都蹑手蹑足,唯恐出聲打擾他的工作,雖然潛心埋頭的老人完全不像會受外界的幹擾。
當然,克乃西特也立即注意到這一禁忌,總是設法與這位勤奮工作的老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後來,有一天安東遵命拿一些書籍給老人,克乃西特看到,安東離開小房間時在敞開的房門邊停留了片刻,回頭凝望着又已埋首工作的老人,臉上露出崇敬和仰慕的神情,流露出一種混雜着某些善良青年樂意體貼照料老弱長輩的溫馨情感。
克乃西特看見這一情景的第一個反應是高興,這種景象本身就很動人,安東能夠如此熱情照料老人,而他們其實并無血緣關系,這确實難得。
接着而來的是一個可算是諷刺挖苦的念頭,一種讓克乃西特幾乎感到羞愧的想法:這個地方的治學之風何等稀薄,以緻這位唯一認真工作的學者竟被大家當成了一頭怪獸,一個怪物。
不管怎麼說,安東投向老人的那種近于溫柔的景仰目光,促使克乃西特睜開眼睛看清了老人的飽學多才。
于是他也不時朝老人瞥上一眼,發現老人側面具有羅馬人的輪廓,同時又不斷發現這種或那種不同凡響的特點,一切迹象都表明約可布斯神父在精神上和品格上都非同尋常。
克乃西特聽說他是一位曆史學家,在對本笃會教派曆史的研究上已無人可與匹敵,這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有一天這位老人開口與他談話了。
老人說話的聲調中不帶絲毫老前輩式的故示慈愛、故示善意的語氣,而那似乎确屬這個修道院的風格。
老人以一種謙遜的、近乎羞怯的,但卻精确合度的語氣邀請他在結束晚禱後到他的住處一叙。
“您會發覺,” 老人說,“我既不是研究卡斯塔裡曆史的專家,更也不擅長玻璃球遊戲。
但是,如今正像人們表面看到的那樣,我們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宗教組織關系正在日益密切。
我不想置身事外,更願略盡自己綿薄之力,恰逢您光臨本院,我願不時向您請教。
“ 老人說話的态度很嚴肅,但他那種謙遜的語氣,加上他那富有睿智的蒼老面容,卻使他這番過分禮貌的語言産生了某種驚人的多義效果,從嚴肅到譏諷,從尊敬到嘲笑,從熱情參與到遊戲打趣,無不有之。
那情況就像兩位聖賢或者兩位教廷貴族相見,以無窮無盡的打躬作揖進行禮貌和耐性的遊戲一般。
這種混合了尊嚴和譏諷,智慧和客套的見面禮節,是克乃西特早就從中國人那裡領教過的,現在像一杯清涼飲料使克乃西特神清氣爽。
他記起自己上次聽到這種語調——玻璃球遊戲大師托馬斯也擅長此道——距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
克乃西特又感激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傍晚時分,當他來到老人那位于建築物側翼盡頭的僻靜住處時,卻不知應該敲哪扇門;忽然聽到了鋼琴聲,令他大吃一驚。
他聽出是普賽爾的一首奏鳴曲,演奏得很樸實,毫無賣弄技巧之感,聽去節奏精确,幹淨利落。
樂曲那深沉、純淨而愉悅的旋律配合着甜蜜優美的三和弦聽起來親切悅耳,克乃西特蓦然回憶起華爾采爾年代曾和好朋友費羅蒙梯用各種不同樂器演奏這類樂曲的情景。
他站停住,默默欣賞着,直至樂曲奏畢。
琴音在黝暗寂靜的走廊裡顯得那麼孤獨、脫俗,又那麼勇敢、純真,同時既十分童稚氣,又十分老成,就像任何一首優秀樂曲在尚未得救的緘默人世間所發出的音調一樣。
克乃西特敲敲門,約可布斯神父高聲應道,“進來吧!”老人以自己謙遜的莊嚴态度接待客人,小小的鋼琴上還燃着兩支蠟燭。
是的,約可布斯神父回答克乃西特說,他每天晚上彈琴半小時,或者整整一小時,天黑以後他就結束每日的工作,睡前幾個鐘頭他不讀書不寫作。
他們談論着音樂,談到普賽爾,談到亨德爾,談到本笃會的古老音樂傳統,在所有天主教團體中,本笃會是最熱衷音樂的教派。
克乃西特表示很想知道本笃會的曆史情況。
談話便熱烈起來,觸及了上百個問題,老人的曆史知識确實驚人,然而他也坦率承認,對卡斯塔裡的曆史、思想及其組織情況,他還缺少研究,還沒有産生大的興趣,但是他又毫不掩飾地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