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采爾-1
關燈
小
中
大
坐時就知道了。
但是這又是無情的現實。
一個人倘若有一次誤入歧途,才會懂得什麼是無情的現實。
“ 這則故事對約瑟夫無疑如醍醐灌頂,他這才感到自己處境的危險,于是便戰戰兢兢地重新練習靜坐。
音樂大師第一回向他展示了個人私生活的片斷,講了他的少年時代和學習研究時代,約瑟夫對此也滿懷感激之情,因為這讓他破天荒地懂得了,即使一個半人半神,他也可能犯有幼稚的錯誤,也曾經誤入歧途。
約瑟夫更深深感激這位可敬老人的信任,竟肯向他坦述自己的秘密。
一個人可以誤入歧途,灰心喪氣,屢犯錯誤,違反規章,但他也可以結束這些錯誤,回轉正路,甚至最後還可以成為一位大師。
約瑟夫克服了自己的危機。
約瑟夫在華爾采爾的頭兩三年間,當他在和普林尼奧持續進行友誼辯論時期,校方對這兩個朋友的争論始終持觀看戲劇的态度,而上自校長,下至最年輕的新生,無不或多或少參與了演出。
克乃西特和特西格諾利是兩個世界、兩種原則的具體化身,他們互相促進對方的提高,每一次辯論都變成了又莊嚴又富代表性色彩的論争,與全校人人都密切關聯。
普林尼奧每次放假回家,每次擁抱過故土之後,都能帶回新的精神;同樣,約瑟夫每讀一本書,每進行一次思索,每練習一曲靜修功夫,每次與音樂大師重逢後,也都能獲得新的力量,使自己更為勝任卡斯塔裡辯護人的角色。
很久以前,他還是個孩子時曾初次體驗精神感召的力量。
如今他又第二次體驗到了感召的力量,流逝的歲月漸漸把他鑄就成了完全的卡斯塔裡人。
現在他早已修完了玻璃球遊戲的基礎課程,甚至就在學習期間,他便趁假期在一位老師幫助下設計了自己獨創的玻璃球遊戲草圖。
如今他已在這裡發現了一種取之不盡的使内心愉快、輕松的精神源泉。
自從他與卡洛·費羅蒙梯如饑似渴地演奏翼琴和鋼琴以進行遊戲練習以來,他覺得沒有任何事物比終于進入玻璃球遊戲無限遼闊星空那樣令他如此痛快、清醒、強大、自信和幸福的了。
年輕的克乃西特也正是在這幾年裡寫下了一些早期詩歌,我們在費羅蒙梯的手抄本裡讀到的很可能比原作數量要少得多,因此我們隻可以假定,這些詩篇——其中最早之作甚至寫于克乃西特對玻璃球遊戲尚未人門的年代——不僅曾協助他演好自己承擔的角色,還幫他度過了那些危機年代。
詩篇中有的頗見藝術匠心,有的顯示出匆匆急就的粗糙痕迹,但是每一個讀者都會不時在這裡或那裡窺見到克乃西特當年受普林尼奧的影響而導緻的精神震動和深刻危機。
某些詩句發出一種不和諧音,表露出他曾深感迷惑,對自己以及自己所過生活的意義産生了根本性的懷疑,以緻後來寫下那首題名為《玻璃球遊戲》的詩,才好似重返了虔誠信仰。
此外還得提一下,這些詩篇本身就包含一定程度承認普林尼奧世界的意義,也是對卡斯塔裡某些不成文規定的小小反叛,因為他不僅敢寫詩,還敢不時拿出來給許多同學公開傳閱。
而卡斯塔裡原則上是禁止純藝術創作的(即使是音樂創作也隻限于嚴格的樂式組合),至于寫詩那簡直就是旁門左道,絕不許可的。
因此這些詩篇斷然不是打油詩,不是閑暇之餘的娛樂詞藻,它們誕生于壓力的激流之中,能夠寫下這樣的詩句,并敢于坦露信仰,必然需要相當頑強的勇氣。
這裡也不能不提另一方的情況。
同樣的,普林尼奧·特西格諾利在他論敵的影響下也有顯著的變化和發展,不僅見之于他在辯論方法上的巨大改變。
普林尼奧和約瑟夫相互切磋又相互争論的幾個學期裡,他目睹自己的對手不間斷地發展成長,已經成為卡斯塔裡人的典範。
朋友的形象在他眼中日益強大而生氣勃勃地體現着這個思想王國的精神。
正如他曾以自己出生世界的那種騷動氣氛感染過約瑟夫一樣,他本人也同樣因吸入了卡斯塔裡空氣而折服于它的迷人魅力。
普林尼奧在學校的最後一年,曾以僧侶制度及其危險性為題作過一次兩小時的辯論發言,當時領導玻璃球遊戲課目的最高當局也在場。
他講完後便拉了約瑟夫出去散步,向他坦白了自己的情況,下面所引,出自費羅蒙梯的一封書信:“約瑟夫,我當然早就知道你并非盲目虔誠的玻璃球遊戲者和卡斯塔裡的聖徒,雖然你極其出色地扮演了這一角色。
我們兩人在同一論戰中各有自己的薄弱點,我們也顯然知道敵方不僅有存在的權利,而且具有無可争議的價值。
你站在培養精神這一方,我則站在符合自然生活這一邊。
在論戰中,你已經學會如何追蹤世俗生活的諸多危險,并把攻擊的矛頭瞄準了它們。
你的職務是指出:缺乏精神滋養的自然生活會陷入泥潭,會轉化成獸性,甚至必然越陷越深。
因而我不得不一再提醒你們,純粹建立在精神上的生活是多麼冒險,多麼可怕,最終必然一無所獲。
嗯,我們各以自己的信仰為優而辯論,你為精神思想,我為自然生活。
但是請别為我下面說的話生氣,有時候我感覺你是真正天真地把我看作了卡斯塔裡原則的一個敵人,一個從根本上把你們的研究、靜修和遊戲視為蠢事的家夥,即使他出于某種原因也曾短期涉足其中。
我的朋友,你若真認為如此,你就徹底錯了!我要坦白告訴你,我已愚蠢地愛上你們的嚴格宗教制度,常常情不自禁地當作幸福本身而喜愛和迷戀。
我也不隐瞞你,幾個月前我回家逗留期間,我和父親有一場意見不同的談話,我最後總算争得他的允許,學習結束後仍繼續留在卡斯塔裡,并可為進入宗教團體而努力——倘若我始終堅持自己的願望和決定的話。
當他最後表示同意時,我真是高興極了。
然而,我現在決定不使用他的允許,這是我最近才明白的道理。
哦,千萬别以為我已失去了興趣!我隻是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對我而言,繼續留在你們身邊也許意味着一種逃避,這種逃避也許很崇高很正派,卻無論如何隻可說是逃避。
我決定回去做一個世俗世界的人,但是這個外人會永遠感謝卡斯塔裡,他會繼續保持你們的許多精神訓練方法,他會每年都來參加偉大的玻璃球遊戲慶典。
” 克乃西特聽了這番話很感動,便把普林尼奧的自白轉告了好朋友費羅蒙梯,而費羅蒙梯則在方才援引的同一信中添加了自己的看法:“我對普林尼奧的看法總是不夠公正,在我這個音樂家看來,普林尼奧的自白竟像是一種音樂上的體驗。
兩種對立物: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或者普林尼奧和約瑟夫的兩種對立觀點,在我眼前逐漸升華,從不可調和的原則性矛盾轉化為一次音樂協奏。
” 普林尼奧結束四年學業即将離校時,他把自己父親邀請約瑟夫·克乃西特到他家度假的親筆信交給了校長。
這是一項不同尋常的非份要求。
離開校園外出旅行或短期逗留的事倒确實有過先例,但主要是為了研究工作;情況倒也并非罕見,卻大都有特殊原因,而且隻是那類較年長、較有成就的研究人員,年輕的學生則史無前例。
由于邀請信出自有聲望家族的家長之手,校長切賓頓不便直截了當地拒絕,就轉呈給了最高教育當局裁決,并立即得到兩個字的簡潔答複:“不準”。
兩個朋友隻得就此分手。
“我們以後還會努力邀請你的,”普林尼奧說,“這件事遲早會辦成的。
你總有一天會來我們家,會認識我們這裡的人;你會看到我們也是人,而不是一錢不值的糞土。
我會非常想念你的。
還有,約瑟夫,我看你很快就會升到這個複雜的卡斯塔裡世界的上層。
你确實很合宜于進入宗教團體,按我的看法,你擔任領袖要比當助手更合宜,盡管你名字的意思恰恰相反。
我預祝你前程遠大,你會成為遊戲大師,你會臍身顯要人物之列的。
” 約瑟夫隻是神色悲哀地望着他。
“隻管譏笑吧!”他竭力壓制着離愁别情說道:“我從不像你那樣具有雄心大志。
待我得到一官半職時,你早就當上總統、市長、大學教授或者國會議員了。
到時可别忘了我們,普林尼奧,不要忘了卡斯塔裡,不要完全把我們當成陌生人!我們畢竟需要在外面也有了解卡斯塔裡的人。
而并非僅有隻會嘲笑我們的人才是。
” 他們互相握手道别,普林尼奧離開了。
約瑟夫最後一個學年的生活過得十分安靜。
他那曾經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公開辯論的頭面人物的使命突然結束,卡斯塔裡不再需要人為它辯護了。
這樣,他就把課餘時間全都傾注在玻璃球遊戲上了,遊戲也越來越吸引他。
在他那時期的一本筆記本裡,有一篇闡釋遊戲意義及其理論的文章,開頭第一句便是:“由精神和肉體兩者組成的生命整體是一種動力學現象,玻璃球遊戲基本上僅能把握其美學的一面,而且主要是在韻律運轉過程産生的意象中才得以把握。
” >>>>>>>>>>>>>>>>>>>>>>>>>>>>>>>>>>> 研究年代 約瑟夫·克乃西特如今已經二十四歲左右。
華爾采爾學業終結,他也就結束上學生涯,開始了研究歲月。
除去艾希霍茲那幾年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華爾采爾年代可算他一生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候了。
對于一個剛剛擺脫學校約束正熱烈向往無限的精神世界的青年來說,眼前所見無不具有既美麗又動人的光彩,他還從未經曆過幻想破滅,因而不論對自己舍身奉獻的能力,還是對無窮無盡的精神世界,全都沒有絲毫懷疑。
恰恰是約瑟夫·克乃西特這類人——不因具有某種特長而早早被迫專注于某項專業,從而向整體性、綜合性和萬有性發展自己的才華——,這種自由研究的初春年代往往是幸福快樂到近乎沉醉的時期。
倘若沒有受過精英學校的訓練,沒有學過保護靈魂健康的靜修課程,沒有接受過教育當局的仁慈管教,這種自由研究也許會嚴重危及他的天性,成為他的厄運,就像在卡斯塔裡教育模式建立之前幾個世紀裡發生在無數天才青年身上的情況。
當年那些古老的高等學校裡,浮士德式的年輕人簡直比比皆是,他們在學術自由、波濤沖天的科學海洋上揚帆飛駛,他們一知半解而橫沖直撞,結果必然招緻船隻失事而失敗。
浮士德正是這類一知半解天才的典型,他的悲劇也正在這裡。
其實,今日卡斯塔裡的研究自山程度比較以往幾個世紀一般大學裡不知要高上多少倍,因為這裡提供研究的材料和機會極其豐富。
此外,在卡斯塔裡做研究絕無物質匮乏的後顧之憂,也不必受虛榮心、恐懼心、父母幹擾、生計事業等等的限制和影響。
在卡斯塔裡王國屬下的一切學科分院、研究機構、圖書室、檔案館和實驗室,對每一個研究者,不論其家世如何,也不論其前途如何,全都一視同仁,一律平等。
在這個宗教性的教育團體裡,完全依照每個人的心智和性格品性區分等級。
與世俗世界高等學校裡許多有才能的大學生往往成為自由、精神誘惑的犧牲品恰恰相反,卡斯塔裡大緻不存在這種情況。
當然這裡也有大量危險、災難和困惑——何處存在人類免受災難之地呢
但是這又是無情的現實。
一個人倘若有一次誤入歧途,才會懂得什麼是無情的現實。
“ 這則故事對約瑟夫無疑如醍醐灌頂,他這才感到自己處境的危險,于是便戰戰兢兢地重新練習靜坐。
音樂大師第一回向他展示了個人私生活的片斷,講了他的少年時代和學習研究時代,約瑟夫對此也滿懷感激之情,因為這讓他破天荒地懂得了,即使一個半人半神,他也可能犯有幼稚的錯誤,也曾經誤入歧途。
約瑟夫更深深感激這位可敬老人的信任,竟肯向他坦述自己的秘密。
一個人可以誤入歧途,灰心喪氣,屢犯錯誤,違反規章,但他也可以結束這些錯誤,回轉正路,甚至最後還可以成為一位大師。
約瑟夫克服了自己的危機。
約瑟夫在華爾采爾的頭兩三年間,當他在和普林尼奧持續進行友誼辯論時期,校方對這兩個朋友的争論始終持觀看戲劇的态度,而上自校長,下至最年輕的新生,無不或多或少參與了演出。
克乃西特和特西格諾利是兩個世界、兩種原則的具體化身,他們互相促進對方的提高,每一次辯論都變成了又莊嚴又富代表性色彩的論争,與全校人人都密切關聯。
普林尼奧每次放假回家,每次擁抱過故土之後,都能帶回新的精神;同樣,約瑟夫每讀一本書,每進行一次思索,每練習一曲靜修功夫,每次與音樂大師重逢後,也都能獲得新的力量,使自己更為勝任卡斯塔裡辯護人的角色。
很久以前,他還是個孩子時曾初次體驗精神感召的力量。
如今他又第二次體驗到了感召的力量,流逝的歲月漸漸把他鑄就成了完全的卡斯塔裡人。
現在他早已修完了玻璃球遊戲的基礎課程,甚至就在學習期間,他便趁假期在一位老師幫助下設計了自己獨創的玻璃球遊戲草圖。
如今他已在這裡發現了一種取之不盡的使内心愉快、輕松的精神源泉。
自從他與卡洛·費羅蒙梯如饑似渴地演奏翼琴和鋼琴以進行遊戲練習以來,他覺得沒有任何事物比終于進入玻璃球遊戲無限遼闊星空那樣令他如此痛快、清醒、強大、自信和幸福的了。
年輕的克乃西特也正是在這幾年裡寫下了一些早期詩歌,我們在費羅蒙梯的手抄本裡讀到的很可能比原作數量要少得多,因此我們隻可以假定,這些詩篇——其中最早之作甚至寫于克乃西特對玻璃球遊戲尚未人門的年代——不僅曾協助他演好自己承擔的角色,還幫他度過了那些危機年代。
詩篇中有的頗見藝術匠心,有的顯示出匆匆急就的粗糙痕迹,但是每一個讀者都會不時在這裡或那裡窺見到克乃西特當年受普林尼奧的影響而導緻的精神震動和深刻危機。
某些詩句發出一種不和諧音,表露出他曾深感迷惑,對自己以及自己所過生活的意義産生了根本性的懷疑,以緻後來寫下那首題名為《玻璃球遊戲》的詩,才好似重返了虔誠信仰。
此外還得提一下,這些詩篇本身就包含一定程度承認普林尼奧世界的意義,也是對卡斯塔裡某些不成文規定的小小反叛,因為他不僅敢寫詩,還敢不時拿出來給許多同學公開傳閱。
而卡斯塔裡原則上是禁止純藝術創作的(即使是音樂創作也隻限于嚴格的樂式組合),至于寫詩那簡直就是旁門左道,絕不許可的。
因此這些詩篇斷然不是打油詩,不是閑暇之餘的娛樂詞藻,它們誕生于壓力的激流之中,能夠寫下這樣的詩句,并敢于坦露信仰,必然需要相當頑強的勇氣。
這裡也不能不提另一方的情況。
同樣的,普林尼奧·特西格諾利在他論敵的影響下也有顯著的變化和發展,不僅見之于他在辯論方法上的巨大改變。
普林尼奧和約瑟夫相互切磋又相互争論的幾個學期裡,他目睹自己的對手不間斷地發展成長,已經成為卡斯塔裡人的典範。
朋友的形象在他眼中日益強大而生氣勃勃地體現着這個思想王國的精神。
正如他曾以自己出生世界的那種騷動氣氛感染過約瑟夫一樣,他本人也同樣因吸入了卡斯塔裡空氣而折服于它的迷人魅力。
普林尼奧在學校的最後一年,曾以僧侶制度及其危險性為題作過一次兩小時的辯論發言,當時領導玻璃球遊戲課目的最高當局也在場。
他講完後便拉了約瑟夫出去散步,向他坦白了自己的情況,下面所引,出自費羅蒙梯的一封書信:“約瑟夫,我當然早就知道你并非盲目虔誠的玻璃球遊戲者和卡斯塔裡的聖徒,雖然你極其出色地扮演了這一角色。
我們兩人在同一論戰中各有自己的薄弱點,我們也顯然知道敵方不僅有存在的權利,而且具有無可争議的價值。
你站在培養精神這一方,我則站在符合自然生活這一邊。
在論戰中,你已經學會如何追蹤世俗生活的諸多危險,并把攻擊的矛頭瞄準了它們。
你的職務是指出:缺乏精神滋養的自然生活會陷入泥潭,會轉化成獸性,甚至必然越陷越深。
因而我不得不一再提醒你們,純粹建立在精神上的生活是多麼冒險,多麼可怕,最終必然一無所獲。
嗯,我們各以自己的信仰為優而辯論,你為精神思想,我為自然生活。
但是請别為我下面說的話生氣,有時候我感覺你是真正天真地把我看作了卡斯塔裡原則的一個敵人,一個從根本上把你們的研究、靜修和遊戲視為蠢事的家夥,即使他出于某種原因也曾短期涉足其中。
我的朋友,你若真認為如此,你就徹底錯了!我要坦白告訴你,我已愚蠢地愛上你們的嚴格宗教制度,常常情不自禁地當作幸福本身而喜愛和迷戀。
我也不隐瞞你,幾個月前我回家逗留期間,我和父親有一場意見不同的談話,我最後總算争得他的允許,學習結束後仍繼續留在卡斯塔裡,并可為進入宗教團體而努力——倘若我始終堅持自己的願望和決定的話。
當他最後表示同意時,我真是高興極了。
然而,我現在決定不使用他的允許,這是我最近才明白的道理。
哦,千萬别以為我已失去了興趣!我隻是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對我而言,繼續留在你們身邊也許意味着一種逃避,這種逃避也許很崇高很正派,卻無論如何隻可說是逃避。
我決定回去做一個世俗世界的人,但是這個外人會永遠感謝卡斯塔裡,他會繼續保持你們的許多精神訓練方法,他會每年都來參加偉大的玻璃球遊戲慶典。
” 克乃西特聽了這番話很感動,便把普林尼奧的自白轉告了好朋友費羅蒙梯,而費羅蒙梯則在方才援引的同一信中添加了自己的看法:“我對普林尼奧的看法總是不夠公正,在我這個音樂家看來,普林尼奧的自白竟像是一種音樂上的體驗。
兩種對立物: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或者普林尼奧和約瑟夫的兩種對立觀點,在我眼前逐漸升華,從不可調和的原則性矛盾轉化為一次音樂協奏。
” 普林尼奧結束四年學業即将離校時,他把自己父親邀請約瑟夫·克乃西特到他家度假的親筆信交給了校長。
這是一項不同尋常的非份要求。
離開校園外出旅行或短期逗留的事倒确實有過先例,但主要是為了研究工作;情況倒也并非罕見,卻大都有特殊原因,而且隻是那類較年長、較有成就的研究人員,年輕的學生則史無前例。
由于邀請信出自有聲望家族的家長之手,校長切賓頓不便直截了當地拒絕,就轉呈給了最高教育當局裁決,并立即得到兩個字的簡潔答複:“不準”。
兩個朋友隻得就此分手。
“我們以後還會努力邀請你的,”普林尼奧說,“這件事遲早會辦成的。
你總有一天會來我們家,會認識我們這裡的人;你會看到我們也是人,而不是一錢不值的糞土。
我會非常想念你的。
還有,約瑟夫,我看你很快就會升到這個複雜的卡斯塔裡世界的上層。
你确實很合宜于進入宗教團體,按我的看法,你擔任領袖要比當助手更合宜,盡管你名字的意思恰恰相反。
我預祝你前程遠大,你會成為遊戲大師,你會臍身顯要人物之列的。
” 約瑟夫隻是神色悲哀地望着他。
“隻管譏笑吧!”他竭力壓制着離愁别情說道:“我從不像你那樣具有雄心大志。
待我得到一官半職時,你早就當上總統、市長、大學教授或者國會議員了。
到時可别忘了我們,普林尼奧,不要忘了卡斯塔裡,不要完全把我們當成陌生人!我們畢竟需要在外面也有了解卡斯塔裡的人。
而并非僅有隻會嘲笑我們的人才是。
” 他們互相握手道别,普林尼奧離開了。
約瑟夫最後一個學年的生活過得十分安靜。
他那曾經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公開辯論的頭面人物的使命突然結束,卡斯塔裡不再需要人為它辯護了。
這樣,他就把課餘時間全都傾注在玻璃球遊戲上了,遊戲也越來越吸引他。
在他那時期的一本筆記本裡,有一篇闡釋遊戲意義及其理論的文章,開頭第一句便是:“由精神和肉體兩者組成的生命整體是一種動力學現象,玻璃球遊戲基本上僅能把握其美學的一面,而且主要是在韻律運轉過程産生的意象中才得以把握。
” >>>>>>>>>>>>>>>>>>>>>>>>>>>>>>>>>>> 研究年代 約瑟夫·克乃西特如今已經二十四歲左右。
華爾采爾學業終結,他也就結束上學生涯,開始了研究歲月。
除去艾希霍茲那幾年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華爾采爾年代可算他一生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候了。
對于一個剛剛擺脫學校約束正熱烈向往無限的精神世界的青年來說,眼前所見無不具有既美麗又動人的光彩,他還從未經曆過幻想破滅,因而不論對自己舍身奉獻的能力,還是對無窮無盡的精神世界,全都沒有絲毫懷疑。
恰恰是約瑟夫·克乃西特這類人——不因具有某種特長而早早被迫專注于某項專業,從而向整體性、綜合性和萬有性發展自己的才華——,這種自由研究的初春年代往往是幸福快樂到近乎沉醉的時期。
倘若沒有受過精英學校的訓練,沒有學過保護靈魂健康的靜修課程,沒有接受過教育當局的仁慈管教,這種自由研究也許會嚴重危及他的天性,成為他的厄運,就像在卡斯塔裡教育模式建立之前幾個世紀裡發生在無數天才青年身上的情況。
當年那些古老的高等學校裡,浮士德式的年輕人簡直比比皆是,他們在學術自由、波濤沖天的科學海洋上揚帆飛駛,他們一知半解而橫沖直撞,結果必然招緻船隻失事而失敗。
浮士德正是這類一知半解天才的典型,他的悲劇也正在這裡。
其實,今日卡斯塔裡的研究自山程度比較以往幾個世紀一般大學裡不知要高上多少倍,因為這裡提供研究的材料和機會極其豐富。
此外,在卡斯塔裡做研究絕無物質匮乏的後顧之憂,也不必受虛榮心、恐懼心、父母幹擾、生計事業等等的限制和影響。
在卡斯塔裡王國屬下的一切學科分院、研究機構、圖書室、檔案館和實驗室,對每一個研究者,不論其家世如何,也不論其前途如何,全都一視同仁,一律平等。
在這個宗教性的教育團體裡,完全依照每個人的心智和性格品性區分等級。
與世俗世界高等學校裡許多有才能的大學生往往成為自由、精神誘惑的犧牲品恰恰相反,卡斯塔裡大緻不存在這種情況。
當然這裡也有大量危險、災難和困惑——何處存在人類免受災難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