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别進去!我太太失去知覺了,我跟你們說過,她受不了!她這一死,黑手黨可是一下奪走了兩條人命……而你們警察毫無辦法……”
沃特克轉過身子推了賴伯一把,說:“我受氣受夠了,今天到此結束。
”接着對哈比希說,“我們以後再找您。
” 兩人在門口等到哈比希太太被急救車運走,就上車回辦公室了。
賴伯如釋重負地說:“過去了,我實在适應不了,總覺得心裡堵得慌。
” “這時候得來一杯啤酒,一份豬肘子配土豆丸子,”沃特克舔舔嘴唇說,“彼得,我可是餓了。
” “這會兒你怎麼能想起吃飯!” “丸子能刺激神經節。
” “你的胸腔裡不是長着一顆心,而是有兩斤熏肉!” “說得好!我要是每逢這種事都哭一場,那我早完蛋了!去飯館吧,找張桌子坐下,沒人再來打攪我們。
” 蓋爾達被立即送進急救室,接上輸液管、監視儀和心律增強器。
主任醫師行動迅速、穩妥,讓人放心。
當醫生離開蓋爾達的病床時,哈比希問他:“我太太情況怎麼樣?” “我們會采取一切醫療上可能的辦法。
”哈比希知道,這是一種回避性的回答。
“這樣做行嗎?” “您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
各人反應不同,心髒也不一樣。
每個器官都是一件大自然的傑作。
往往我們接到一位病人時隻能說:唯有上帝能救他。
” “那您說我太太怎麼樣?” “非有上帝幫助不可。
”醫生和哈比希一同走出急救室時問道:“這究竟是怎麼引起的?” “今天上午我們失去了兒子羅伯特。
” “是車禍吧!我向你們表示……” “他是被人殺死的。
” “天哪!”醫生呆住了,“被人殺死了,真可怕。
” “黑手黨殺的,槍擊後頸!”哈比希把身體靠到牆上說,“哪位母親受得了?” 這個問題也隻有上帝才能回答。
在餐館裡,沃特克把調查結果寫在一塊餐巾紙上,情況很清楚,但不知道背景,就像造起了一座房子,卻還缺許多根梁柱。
沃特克說:“有一點可以肯定,羅伯特和克麗絲塔很要好,所以去沃爾特湖邊野營。
據法醫報告兩人有過性行為。
那天夜裡羅伯特給克麗絲塔吃了搖頭丸,給得太多,以緻她承受不了。
她死在他懷裡,他把她放在灌木樹底下,自己溜了。
羅伯特是熟悉搖頭丸的,吃藥丸已經是他的生活習慣。
這就是說,處長大人的乖孩子三個星期以來過着一種雙重生活。
很明顯,他離開了父母的家,不知住在哪兒的帳篷裡,過着他所謂的自由的日子。
但這還不是全部事實。
在他的‘新生活’後面,不僅僅是對自由的追求,而且有一種更強的推動力,他肯定是陷入了某些人的圈子。
當克麗絲塔的死擦亮了他的眼睛時,由于他知道的内情太多,這些人馬上就把他消滅掉了。
” 賴伯說:“是販賣毒品的黑手黨團夥。
” “毫無疑問。
現在是你的任務了。
” “就慕尼黑來說,據我們了解,搖頭丸的組織并不掌握在我們所知的有組織犯罪團夥手中。
迄今為止的兇殺顯然是為了争奪地盤,被殺的都是波蘭人,被人用亞沙人的方式——鋼絲繩勒死的。
可羅伯特是被人槍殺的。
” “看來我們得改變觀念,越南人在柏林殺人總是槍擊後頸。
用鋼絲繩勒至今還隻是在慕尼黑有,但擅長用這種方式的人是不會用槍的。
我們知道,每個兇手都有自己的模式:用手掐人的不會開槍,用刀刺人的不會下毒,放炸彈的不會把人吊死。
在羅伯特一案中,作案者可能是個按舊的黑手黨方式殺人的局外人。
” 賴伯搖頭說:“這說明同慕尼黑的搖頭丸圈子沒有關系。
”這像是一種拼圖遊戲,好多小塊可以湊在一起,但還形不成一幅圖畫。
“我們還是向公衆提問吧:哪兒見到過羅伯特的汽車,特别是天黑以後?誰在迪斯科舞廳或有關舞廳裡見到過羅伯特?誰星期天在沃爾特湖邊見到過那輛小雪鐵龍,發現了什麼異常情況?總會有目擊者吧,那孩子又沒有躲起來。
” 沃特克說:“我們又得指望巧合了。
細心的老百姓得到的表揚太少,沒有他們的支持,那破案率不知會低到什麼程度。
”——
”接着對哈比希說,“我們以後再找您。
” 兩人在門口等到哈比希太太被急救車運走,就上車回辦公室了。
賴伯如釋重負地說:“過去了,我實在适應不了,總覺得心裡堵得慌。
” “這時候得來一杯啤酒,一份豬肘子配土豆丸子,”沃特克舔舔嘴唇說,“彼得,我可是餓了。
” “這會兒你怎麼能想起吃飯!” “丸子能刺激神經節。
” “你的胸腔裡不是長着一顆心,而是有兩斤熏肉!” “說得好!我要是每逢這種事都哭一場,那我早完蛋了!去飯館吧,找張桌子坐下,沒人再來打攪我們。
” 蓋爾達被立即送進急救室,接上輸液管、監視儀和心律增強器。
主任醫師行動迅速、穩妥,讓人放心。
當醫生離開蓋爾達的病床時,哈比希問他:“我太太情況怎麼樣?” “我們會采取一切醫療上可能的辦法。
”哈比希知道,這是一種回避性的回答。
“這樣做行嗎?” “您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
各人反應不同,心髒也不一樣。
每個器官都是一件大自然的傑作。
往往我們接到一位病人時隻能說:唯有上帝能救他。
” “那您說我太太怎麼樣?” “非有上帝幫助不可。
”醫生和哈比希一同走出急救室時問道:“這究竟是怎麼引起的?” “今天上午我們失去了兒子羅伯特。
” “是車禍吧!我向你們表示……” “他是被人殺死的。
” “天哪!”醫生呆住了,“被人殺死了,真可怕。
” “黑手黨殺的,槍擊後頸!”哈比希把身體靠到牆上說,“哪位母親受得了?” 這個問題也隻有上帝才能回答。
在餐館裡,沃特克把調查結果寫在一塊餐巾紙上,情況很清楚,但不知道背景,就像造起了一座房子,卻還缺許多根梁柱。
沃特克說:“有一點可以肯定,羅伯特和克麗絲塔很要好,所以去沃爾特湖邊野營。
據法醫報告兩人有過性行為。
那天夜裡羅伯特給克麗絲塔吃了搖頭丸,給得太多,以緻她承受不了。
她死在他懷裡,他把她放在灌木樹底下,自己溜了。
羅伯特是熟悉搖頭丸的,吃藥丸已經是他的生活習慣。
這就是說,處長大人的乖孩子三個星期以來過着一種雙重生活。
很明顯,他離開了父母的家,不知住在哪兒的帳篷裡,過着他所謂的自由的日子。
但這還不是全部事實。
在他的‘新生活’後面,不僅僅是對自由的追求,而且有一種更強的推動力,他肯定是陷入了某些人的圈子。
當克麗絲塔的死擦亮了他的眼睛時,由于他知道的内情太多,這些人馬上就把他消滅掉了。
” 賴伯說:“是販賣毒品的黑手黨團夥。
” “毫無疑問。
現在是你的任務了。
” “就慕尼黑來說,據我們了解,搖頭丸的組織并不掌握在我們所知的有組織犯罪團夥手中。
迄今為止的兇殺顯然是為了争奪地盤,被殺的都是波蘭人,被人用亞沙人的方式——鋼絲繩勒死的。
可羅伯特是被人槍殺的。
” “看來我們得改變觀念,越南人在柏林殺人總是槍擊後頸。
用鋼絲繩勒至今還隻是在慕尼黑有,但擅長用這種方式的人是不會用槍的。
我們知道,每個兇手都有自己的模式:用手掐人的不會開槍,用刀刺人的不會下毒,放炸彈的不會把人吊死。
在羅伯特一案中,作案者可能是個按舊的黑手黨方式殺人的局外人。
” 賴伯搖頭說:“這說明同慕尼黑的搖頭丸圈子沒有關系。
”這像是一種拼圖遊戲,好多小塊可以湊在一起,但還形不成一幅圖畫。
“我們還是向公衆提問吧:哪兒見到過羅伯特的汽車,特别是天黑以後?誰在迪斯科舞廳或有關舞廳裡見到過羅伯特?誰星期天在沃爾特湖邊見到過那輛小雪鐵龍,發現了什麼異常情況?總會有目擊者吧,那孩子又沒有躲起來。
” 沃特克說:“我們又得指望巧合了。
細心的老百姓得到的表揚太少,沒有他們的支持,那破案率不知會低到什麼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