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平暮色濃(1)

關燈
這個地方,對她和謝骛清都很特殊。

     謝骛清駐足大門外,見那一排黃包車前的黃土地,被白日的太陽烤曬得幹燥,在一輛輛黃包車的車轱辘下,揚起陣陣塵土。

    那是趙予誠走的地方。

     巍峨的深灰城門樓,洶湧的旅客人潮,還有北平的暮色,都他的眼前鋪陳開。

     數年過去,他又一次回到了正陽門。

     *** 兩輛黃包車先後停在新街口南大街,後一輛車上的扣青從袖子裡掏出來四角錢,遞給兩位黃包車夫。

     一角錢的車程,卻給了一倍。

    兩個車夫笑着道謝,目送他們走入一條不起眼的小胡同,還在輕聲交談,猜這一行人是新入京的大學教授。

     老伯年邁,對謝家兩叔侄感情深,何未這幾年沒提過謝家落敗、謝骛清下落不明的事。

    這一個小院裡仍是數十年不改,竹葉沙沙,惬意非常。

    葡萄架下,老伯提着一桶水在陰涼裡澆着這幾年新種的薄荷,這還是一次均姜來,見老伯被蚊蟲滋擾,教他的妙方。

     斯年路途疲倦,在林骁懷裡睡着了,兩條辮子垂在臉旁,襯得那小臉兒玉一般。

     老伯一見,嘴巴張大了,從驚訝到笑呵呵,連連道:“這丫頭像媽媽,像。

    ” 老伯扔了葫蘆瓢進水桶,推開東廂房的門:“這裡涼快,讓孩子先進來睡。

    ” 林骁抱斯年進了廂房,扣青緊随其後。

     老伯出來,注意到謝骛清手中的文明杖,他跟慣了老将軍,見怪不怪地問了句:“傷了?” 謝骛清點了下頭:“快好了。

    ” 他往前慢慢走着,推開了正房的門。

    地面一塵不染,屏風後,電風扇打開着。

     那面牆的相片,一張未動,該在何處,還在何處。

     搬運謝骛清行李的人,忙碌在院子裡。

     雖已黃昏,暑氣難散,何未将門關上,端着從何家小院兒送來的冰鎮酸梅湯,用調羹攪着,遞到他嘴邊。

     “晚飯想吃什麼?”她小聲問,像小情侶之間的呢喃。

     她又說:“暑熱氣重,你還受着傷,不許吃大油的東西。

    ” “果子幹?” 何未心一牽一牽地跳着,微微發脹。

     “小時候說的話,還記得。

    ”她小聲說,拉過來圓凳子,坐到他面前。

     “現在也不大,”他說,“二十四花信之年,二小姐剛過。

    而謝某人,”他手臂搭在木椅子旁的扶手上,将襯衫袖口重新挽好,方才步行時散開了,“大齡未娶,叫曠夫?” 何未剛要喝酸梅湯,被他笑到,無法順利吃進去。

     這人說笑起來,總還是談新式戀愛的感覺。

    不大正經。

     “我讓人把婚紗送過來了,還有給你縫制的西裝襯衫,”她把玩着白瓷勺子,說着想法,“稍後你試試,應該差不多。

    照着你過去尺寸做的,你沒胖分毫,反而瘦了。

    ” 謝骛清靜了會兒,忽然問:“什麼時候準備好的?我的結婚西裝?” 他留了半張婚書,她備了結婚的物事、衣裳。

     她笑笑,不想讓他難過,将碗擱在桌上:“記不清了。

    ” 她又說:“從何家小院子嫁過來,還是怕惹人耳目,不如從東廂房嫁到正房。

    明日讓賬房先生幫我算個黃道吉日。

    ” 謝骛清欲要說話,她輕輕用鞋尖踢他的皮鞋,先行制止:“不準說委屈了我。

    ” 謝骛清是個厭煩形式的人,但對何未,總想給她最好的。

     可他除了克己自持,守住一個自己給她,餘下的,什麼都沒給過。

     連個像樣的首飾都沒有。

     “你若有心,真正太平了,宴客八大樓,京城各大報紙登個頭版。

    ”她笑着道。

     謝骛清坐在離她幾步開外的地方,皮鞋底下是地面……他凝住未未許久,輕點頭:“好。

    天下太平日,宴客八大樓,京津滬報紙,頭版。

    ” 她心裡一輕,俏聲道:“三地報紙,太貴了。

    ” 他笑:“從軍二十五載,這點軍饷還是攢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