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平暮色濃(1)

關燈
消失了。

    京中傳聞,祝先生被奉系的一位軍閥關押,帶着一起退出了關。

     “請他進來。

    ”謝骛清說。

     久未見面的祝謙懷照舊是米色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除眼角紋,再無變化。

    他見到謝骛清和何未,笑中略帶了局促:“在一旁車廂裡,聽人說,這裡有南方來的謝先生,再見到林骁副官,便猜到是将軍……沒想到二小姐也在,打擾了。

    ” “先生請坐。

    ”何未将單人沙發讓給他。

     “不,不必了。

    ”祝謙懷越發局促。

     來客不道明來意,她和謝骛清隻好命人沏茶,耐心等着。

     祝謙懷接了茶杯,終是落座。

     “先生是不是有什麼難處?”她笑着問,“隻管說好了,無須見外。

    ” “見到二小姐,想到了何七先生,”祝謙懷溫柔笑笑,輕聲道,“腦子亂,失禮了。

    ” 他擡眼看謝骛清:“我想問句話,将軍莫怪。

    ” 謝骛清略一颔首,等他問。

     “謝卿淮将軍……”祝謙懷輕聲問,“當真走了嗎?” 車内,靜得壓抑。

     謝骛清微笑着反問:“祝先生為何要問一個早定了死罪的人?” 祝謙懷捧着茶杯,又低聲道:“我隻想知道,如此好的一個人,當真沒活下來嗎?” “他死了,”謝骛清說,“槍決。

    ” 在寂靜裡,祝謙懷輕歎着氣,垂眼看剛泡開的茶葉。

     何未不想讓兩人都沉浸在難過的氛圍裡,同祝謙懷叙舊,詢問他的近況。

     祝謙懷似知關于自己傳聞,并不大提過去,而是說到如今。

    這一回他回北平,想競聘于一所師範學校。

    祝謙懷為唱戲,多年鑽研曆史,才學過人,他想去做一名老師。

    “那個師範學校的校長推崇平民教育,”祝謙懷解釋道,“學校裡的教師上課穿長衫教書,下課穿藍布袍子和學生們一起幹農活,學生們也都是家境貧寒,半工半讀。

    我想去盡一份力。

    ” 祝謙懷低頭笑笑,喝了兩口茶後,倉促而去。

     看得出,他來,僅為了打聽到曾仰慕的謝卿淮将軍的消息。

     “我過去說,你和謝卿淮關系好,他真是記住了。

    ”她對謝骛清解釋。

     謝骛清輕點頭。

     “他方才說到你七姑姑,”他問,“聽着有隐情?” “嗯,”她道,“他從北平消失後,都傳言他跟着軍閥走了。

    七姑姑心裡一直有他,找不到人,灰了心,這才去了武漢。

    ” “不過姑姑去江南,主要為了長江的航運,”她又道,“何家航運版圖過大,太惹眼,我和姑姑假意鬧翻,對外說分家後,将長江航運分了出去。

    ” “白謹行的那批貨,先走海運,随後就要走長江航路,”她接着道,“此事要緊,我到京以後,須讓人親自跑一趟武漢。

    ” 暮色蒼茫中,火車抵達正陽門車站。

     中原大戰正到關鍵點,也因此,南來北往的火車,凡是停靠在正陽門火車站的,都搭載了不少受傷的軍官和士兵。

     謝骛清拄着文明杖,下了車。

     潮濕的天,熱風夾着他最熟悉的戰場煙火和血腥氣,卷過大半個站台。

    林骁謹慎望着遠處軍官的軍裝,讓人去打聽部隊番号。

     番号尚未問明,已有軍官認出林骁。

     當初的戰場上,謝卿淮一路北上所向睥睨,未進武漢城。

    他的副官兼參謀林骁則經常出入武漢城的辦公大樓和總部,代謝将軍述職。

    林骁生得細皮嫩肉像個書生,自然給人印象深。

     何未跟謝骛清沿着站台往外走,帶着何家人。

    林骁等人有意分開,去了另一道門,他們都不穿軍裝,穿着最普通的布衣,提着通訊設備的皮箱子算是最貴重的行李。

     有幾個軍官輕聲議論,那是謝卿淮的老部下。

     認出林骁的,都敬重地對他輕點頭。

     “大家都很尊敬你們。

    ”她說。

     謝骛清沒回答,看了一眼那些對林骁敬軍禮的人。

     正陽門車站外,黃包車等了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