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平暮色濃(1)
關燈
小
中
大
天津火車站。
火車站的天橋旁,鄭渡在候車的長椅子上,獨自坐着,兩旁人把頭等車廂候車區守了個嚴嚴實實。
在陰涼處,一個大眼睛波波頭的女人,穿着合身剪裁的緞子面襯衫和長裙,因保養得好的,瞧着不過三十歲上下的模樣。
她好奇問何未:“我們清哥,除了聲名一無所有,是如何讓二小姐另眼相看的?” 何未一身淡青色的連身裙,及踝長,長發被發卡别到後頭,站在拄着文明杖的謝骛清身旁,被問得好笑,和謝骛清對視。
“在這亂世,功名易得,聲名難得,”鄭渡敲了敲手裡的香煙,“不過骛清兄不如過去了,和我鄭渡半斤八兩,名聲不見得有多好。
” 鄭騁昔不想理會幺弟,欣慰地将這一對璧人端詳了會兒,握住何未的手:“未未你記自在心裡,我便是謝骛清的親姐姐,日後有何難處,三姐能幫你辦的,盡管開口。
” 何未輕颔首。
如今中原大戰,新軍閥們和南京政府打了數月。
隻有東北軍按兵不動,等着北平和南京分出一個勝負。
鄭家姐弟不方便此刻去北平,送謝骛清到天津後,就要回關外了。
“北平局勢不明,”鄭騁昔道,“為了你兩個姐姐,也要保重自己。
” 她叮囑完,目送他們一行人登車。
何未在窗畔,看鄭騁昔立在站台遲遲不走,輕聲問謝骛清:“這位鄭家三小姐名字和你姐姐倒是像。
” “騁昔就是我三姐的名字,”謝骛清透過卷起一半的米色窗簾,看鄭騁昔,“三姐走後,她改了名字。
” 幾年前,他在奉天見到鄭家三小姐,她還是長卷發,現在這頭發式樣也和三姐一樣了。
汽笛聲沖破雲霄,車輪碾過鐵軌,帶着滿車的人離開。
鄭騁昔不舍地跟着火車走了十幾步。
她初見謝骛清是歡喜的,但此時一告别,突然找回了那年的難過,像眼睜睜看着謝三小姐走了似的,眼淚不知不覺就掉了出來。
“姐,”鄭渡見不得親姐姐哭,将煙收起來,“何必呢,都好幾年了。
” “你以為隻有幾年……” 對謝騁昔來說,卻是此生已過去了。
火車行到一個峰回路轉的地方,何未從窗口望出去,不見站台,隻有潮濕的天,還有車廂連着車廂,鐵軌交錯匍匐在白砂石上。
因為是夏日,鐵路兩旁濃綠的雜草長了半人高,被火車帶出來的疾風吹得一面倒去。
這一陣疾風卷起的熱浪,烤得人面頰疼。
何未關上車窗。
她和謝骛清一人定了一個包廂。
為讓斯年在隔壁午睡,謝骛清讓跟随辦公的軍官們将大小物事搬到這裡,騰出了那間。
她看着軍官們調試打字機,有人在給電報機連接電源,電源線連接了一個紅棕色的手搖發電機。
謝骛清在他們忙碌時,坐在沙發上,大理石面的小圓桌上攤開了一張文雅社發行的最新版北平市詳細全圖。
“這次到北平,還是要住六國飯店,”他拉她的手,引她在身邊坐,“我們的聯絡點要在使領館區域才安全。
” 她嗯了聲。
如今北平新軍閥彙聚,他不在東交民巷,反而讓她不安心。
車行出去沒十分鐘,天津發來一封電報:皓首匹夫,走不留情。
來自于天津沒見上面的舊相識。
謝骛清看得一笑。
“你們平日就如此發電報?”她笑問。
“比這個更難聽,”他道,“他們曉得我太太在身邊,不敢說太多。
” 火車一入北平轄區,就被攔下,停靠在一旁的小站,等待例行檢查。
謝骛清這一回北上,以養病為由頭,讓故友給開了通行證件。
檢查到這節車廂内的人,被擋在兩列車廂連接處,見通行證件,低聲商議良久,決定不打擾這位已經脫了軍裝的将軍。
片刻後,林骁遞進來一張名片。
姓祝,祝謙懷。
祝先生?她驚訝。
那年奉系戰敗,退回關外,祝先生便跟着
火車站的天橋旁,鄭渡在候車的長椅子上,獨自坐着,兩旁人把頭等車廂候車區守了個嚴嚴實實。
在陰涼處,一個大眼睛波波頭的女人,穿着合身剪裁的緞子面襯衫和長裙,因保養得好的,瞧着不過三十歲上下的模樣。
她好奇問何未:“我們清哥,除了聲名一無所有,是如何讓二小姐另眼相看的?” 何未一身淡青色的連身裙,及踝長,長發被發卡别到後頭,站在拄着文明杖的謝骛清身旁,被問得好笑,和謝骛清對視。
“在這亂世,功名易得,聲名難得,”鄭渡敲了敲手裡的香煙,“不過骛清兄不如過去了,和我鄭渡半斤八兩,名聲不見得有多好。
” 鄭騁昔不想理會幺弟,欣慰地将這一對璧人端詳了會兒,握住何未的手:“未未你記自在心裡,我便是謝骛清的親姐姐,日後有何難處,三姐能幫你辦的,盡管開口。
” 何未輕颔首。
如今中原大戰,新軍閥們和南京政府打了數月。
隻有東北軍按兵不動,等着北平和南京分出一個勝負。
鄭家姐弟不方便此刻去北平,送謝骛清到天津後,就要回關外了。
“北平局勢不明,”鄭騁昔道,“為了你兩個姐姐,也要保重自己。
” 她叮囑完,目送他們一行人登車。
何未在窗畔,看鄭騁昔立在站台遲遲不走,輕聲問謝骛清:“這位鄭家三小姐名字和你姐姐倒是像。
” “騁昔就是我三姐的名字,”謝骛清透過卷起一半的米色窗簾,看鄭騁昔,“三姐走後,她改了名字。
” 幾年前,他在奉天見到鄭家三小姐,她還是長卷發,現在這頭發式樣也和三姐一樣了。
汽笛聲沖破雲霄,車輪碾過鐵軌,帶着滿車的人離開。
鄭騁昔不舍地跟着火車走了十幾步。
她初見謝骛清是歡喜的,但此時一告别,突然找回了那年的難過,像眼睜睜看着謝三小姐走了似的,眼淚不知不覺就掉了出來。
“姐,”鄭渡見不得親姐姐哭,将煙收起來,“何必呢,都好幾年了。
” “你以為隻有幾年……” 對謝騁昔來說,卻是此生已過去了。
火車行到一個峰回路轉的地方,何未從窗口望出去,不見站台,隻有潮濕的天,還有車廂連着車廂,鐵軌交錯匍匐在白砂石上。
因為是夏日,鐵路兩旁濃綠的雜草長了半人高,被火車帶出來的疾風吹得一面倒去。
這一陣疾風卷起的熱浪,烤得人面頰疼。
何未關上車窗。
她和謝骛清一人定了一個包廂。
為讓斯年在隔壁午睡,謝骛清讓跟随辦公的軍官們将大小物事搬到這裡,騰出了那間。
她看着軍官們調試打字機,有人在給電報機連接電源,電源線連接了一個紅棕色的手搖發電機。
謝骛清在他們忙碌時,坐在沙發上,大理石面的小圓桌上攤開了一張文雅社發行的最新版北平市詳細全圖。
“這次到北平,還是要住六國飯店,”他拉她的手,引她在身邊坐,“我們的聯絡點要在使領館區域才安全。
” 她嗯了聲。
如今北平新軍閥彙聚,他不在東交民巷,反而讓她不安心。
車行出去沒十分鐘,天津發來一封電報:皓首匹夫,走不留情。
來自于天津沒見上面的舊相識。
謝骛清看得一笑。
“你們平日就如此發電報?”她笑問。
“比這個更難聽,”他道,“他們曉得我太太在身邊,不敢說太多。
” 火車一入北平轄區,就被攔下,停靠在一旁的小站,等待例行檢查。
謝骛清這一回北上,以養病為由頭,讓故友給開了通行證件。
檢查到這節車廂内的人,被擋在兩列車廂連接處,見通行證件,低聲商議良久,決定不打擾這位已經脫了軍裝的将軍。
片刻後,林骁遞進來一張名片。
姓祝,祝謙懷。
祝先生?她驚訝。
那年奉系戰敗,退回關外,祝先生便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