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玉搔頭(3)

關燈
我未料到他如此說,傻看着他,莫名受了這一禮。

     李成器隻搖頭,對我道:“這位是西漢張留侯的後人,國子監本隻收年過十四的學生,可他就憑着一句詩,破了這例。

    ” 他似笑非笑看我,我忙避了開,道:“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沒想到在此處,卻還能看到張留侯的後人。

    ”西漢張子房助劉邦一統天下,流芳百世,而這少年的神韻氣度,确也與常人不同。

     張九齡尴尬一笑:“李兄每次都提我那千年前的老祖宗,害我都不敢見人了。

    嫂夫人先别急着誇贊我,當初說服老先生的詩句實在拿不出手,不過是無心之作罷了。

    ” 他一句句嫂夫人,叫的我又窘迫起來,忙道:“張公子可直呼我姓名,我——”我剛要開口卻覺不妥,他稱李成器為李兄,卻并不行禮,難道李成器并未向他表露真身? 李成器似乎看出我的猶豫,接口道:“這位是永安縣主。

    ” 張九齡輕啊了一聲,道:“那我方才豈不是叫錯了?”李成器但笑不語,他才恍然再細看我,又恭敬地行了禮,道:“縣主,在下唐突了。

    ” 我這才暗出了口氣,道:“張公子再拜下去,那守門的老先生就要上來了。

    ” 看來他早已曉得李成器的身份,卻直呼李兄而非郡王,必是交心的知己。

    我看他笑意滿滿地起了身,不覺又對這少年多了幾分好感,不卑不吭,看似随意卻心中自有尺度,若是日後想必也是一可用朝臣。

     張九齡點頭,道:“那我就不拘俗禮了,”他邊說着,邊舉起手上半開的書卷,走上前兩步道,“睡前正是讀到此處,心中激蕩卻無人分享,誰想到老天竟是送來了李兄,正好正好。

    ” 他倒也不拘謹,真就和李成器論起書來。

     李成器隻示意我可随處走走,便與他走到窗邊明亮處,低聲交談起來。

    張九齡顯是個書癡,說到激昂處若見珍寶,喜不自禁,他卻始終微微笑着,不時添上兩句,卻是字字珠玑,針針見血。

     我随意在成排的書架間走着,掃過一冊冊書卷,腦中卻是方才的對話。

    透過書卷的縫隙,看着窗邊臨窗而立的兩人,連陰霾的天色都有了稍許暖意。

     手中尚還握着半截玉搔頭,他如此坦然留下那半截斷玉,究竟何意?……正是想着,卻見他二人忽地停了話,李成器靜看着窗外的松柏,張九齡卻回頭悄看我,輕笑着說了句什麼。

    因離的太遠,我聽不到那話,卻見李成器回頭看我,微笑着點了下頭。

     ------------------------------------------------ 回去的路上,我探問究竟是何詩句,能讓國子監的老先生肯破例。

     李成器溫聲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我細品這話,字句簡單卻直敲人心,果真好句。

    我捧着茶杯喝了一口,道:“可惜僅有一句,若是日後能補足,便可流傳于世了。

    ”他颔首,道:“好句信手可得,好詩卻要字字斟酌,或許日後他有心,便可補足遺憾了。

    ” 李隆基聽我二人說着,側頭道:“你們也遇到奇人了?”我笑着點頭:“是個奇人。

    ”他看了我一眼,道:“是誰?”我看着李成器,道:“是郡王的朋友,”我想了想,又補了一句,“張留候的後人。

    ” 他眼中興趣漸濃,道:“聽你說大哥的朋友,我就知此人不凡,果真如此。

    ”他說完,側頭去看李成器,道:“大哥是何時認識這麼個朋友,竟也不說給我聽。

    ” 李成器笑看他,道:“在長安醉仙樓認識的。

    ”李隆基頓時臉上五顔六色的:“大哥,醉仙樓……”他莫名看了我一眼,沒繼續說。

     我也莫名看着他,又看李成器。

    醉仙樓,單聽這名字就知是個享樂之地,李隆基又是這神情,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