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茶經水傳平生事

關燈
多。

    更多的城郭被建起,更多的人口出生。

    如果不是有曆史記錄,那場大殺戮還有什麼存在過的證據呢?” “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士兵被盡皆坑殺。

    死在戰争中的人口,隻怕會更多。

    但,僅僅過了一百年後,趙國的人口并不比任何一個未經曆過大屠殺的國家少。

    ” “西域之地有個國家叫樓蘭,曾經非常強盛。

    直至今日,仍不時有遺迹被發現,令人驚歎當時的這個國家竟曾如此強大過。

    但,輝煌的樓蘭卻并不存在了。

    ” “經曆過大屠殺的高麗,趙國,至今仍在,輝煌強大過的樓蘭,卻不存在了。

    站在曆史的廢墟上,回顧、審視,戰争或者屠殺,有什麼意義呢?” 他的目光無比悠遠:“這場倭寇戰争雖然慘烈,但成為曆史後再來看,又有什麼呢?” “一百年後,隻要這個國家還在,必定會孕育出更多的人,除了曆史,這場戰争沒有任何痕迹會留下來。

    ”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它不能成為第二個樓蘭。

    ” “你說得不錯,如果我全力出手,華音閣隐藏的神秘的力量的确能戰勝倭軍。

    我也相信,就算不動用華音閣的力量,隻需讓楊盟主帶兵,也能憑借計謀擊敗倭軍。

    但,如果倭軍第二次入侵高麗,你我還會再來救嗎?” “如果大明亦陷入動蕩之中,還會出兵來救高麗嗎?” 楊逸之怔了一怔。

     這的确是個極為尖銳的問題。

     楊逸之無法回答。

     甚至,這一次,若不是卓王孫親自來請,連他都未必會到高麗來。

     如果他們二人不到高麗來,如果大明并不出兵,能夠救高麗的人是誰? “一定要能自己救得了自己,才不會成為樓蘭。

    它才能俯視曆史,抹去大殺戮的存在。

    ” “所以,一定要有第三個人,能夠擊敗倭軍。

    而且這第三個人,一定要是個高麗人。

    ” “隻有自己赢得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才能讓自己的國家不是樓蘭。

    ” “現在,你理解了麼?” 風吹過來,潮濕的氣息擊打在平壤城牆上,飛濺而下。

    卓王孫的黑發飄揚在風雨中,就像是獵獵飛揚的旌旗。

    楊逸之在台階下仰望着他,忽然有種仰望神明的感覺。

     他的思想,的确已超越了同時代的人很多,這,也許是那些長老們為什麼不理解他的原因。

     甚或,連楊逸之自己都不能理解他。

     卓王孫凝視着遠處。

     夜,已經黑了,在紛紛的雨絲中,無論多明亮的目光,都望不遠。

     “我想看看,它究竟能不能救得了自己。

    ” 卓王孫的話,更像是自言自語。

    在這凄迷的雨夜中,他的話音裡似乎有一絲的迷惘。

     這位王者,在審視這個古老的國家的命運時,仿佛看到的也是一團迷霧。

     楊逸之沉默着。

     他思索着卓王孫的話,忽然感到一陣悲哀。

     如此深邃的思想,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

    不但不能理解,還有這麼多人想反抗他,對他感到恐懼。

     這,究竟是誰的悲哀? 卓王孫忽然一笑。

     “我們還是不是朋友?” 楊逸之身子震了震。

    他忍不住擡起頭,再度凝視着卓王孫。

    卓王孫的身形似乎跟漆黑的雨夜融為了一體,隻有他的眸子依舊明亮,像是雨雲所遮不住的兩點星辰。

     他的臉上,有淡淡的微笑。

     恍惚之間,仿佛是禦宿山頭,兩人把杯相見時。

     楊逸之忍不住低下了頭。

     還是不是朋友? 隻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卻已不配再做他的朋友。

     他已經背叛了他。

     卓王孫又笑了笑。

     “也許,我們是全天下最不可能成為朋友的兩個人。

    這是宿命。

    ” 是的,這是宿命。

    楊逸之的心一震。

     因為那抹水紅而成的宿命。

     “還記得麼?我曾說過,我們會一起飲酒的。

    ” 楊逸之自然記得。

    那是在禦宿山上,兩人約好,查清楚武當三老的死因之後,一起共飲1。

    但誰都沒想到,此後發生了那麼多的事,竟讓兩人再也不可能舉杯共飲。

     楊逸之忍不住輕輕歎了口氣。

     卓王孫緩緩自石階上走下。

     他的手中,舉起一隻小小的酒盞。

     “誰說我們不能一起?酒?” 這一杯酒,卻蘊含了那麼多意義。

    親手由卓王孫斟下,擎在楊逸之的杯中。

    當淡淡的冰涼漫布唇齒,真是千頭萬緒,萬般滋味。

     他們若不該是朋友,天下又有哪兩個人能成為朋友? “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說服諸位長老,讓高麗成為這場戰争的第三人。

    ” 楊逸之沉吟着。

     這是個請求。

     卓王孫從不請求别人。

     隻這一次,卻如金石,擲地有聲。

     “我答應你。

    ” 這是個允諾。

     這個允諾同樣如金石之盟,言出必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