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鈎

關燈
楊逸之轉身離開時,禁不住深深歎了口氣。

    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跟兩位長老解釋。

    他們一定不會相信他所說的。

    什麼第三人,什麼高麗自己解救自己。

    他們理解不了。

     其實,他又何嘗真正理解呢? 他隻能盡力去說服他們。

     卻不知道是否真正能做到。

     昙宏大師與清商道長聽着楊逸之的話,臉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們凝視着楊逸之,凝視着他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

     楊逸之甯願他們暴跳咆哮,但他們卻一言不發。

    良久,深深歎息。

     “盟主,您相信他嗎?” 這句話讓楊逸之很難回答。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相信卓王孫。

     這一刻,他想起了他的請求:“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他能做到。

     楊逸之點了點頭:“我相信他,因為……” 他希望能将自己的分析說一遍給這些長老聽,他希望他們能像他一樣被說服。

    但昙宏大師與清商道長并沒有聽他說下去。

     “我們相信你。

    ” 他們向楊逸之深深施了一禮,退了下去。

     楊逸之看着他們的背影,心裡忽然感到有些難受。

    他知道,要讓這兩位長老相信卓王孫,是不可能的。

    他們期盼着他回來後,能夠齊心協力,推翻卓王孫。

    但他卻令他們失望了。

     他們并沒有反對他,隻因為他是他們的盟主。

     楊逸之悠悠歎了口氣。

     他并不知道卓王孫是否是對的。

    因為,第三人的計劃,必須用萬千生命為代價。

    執行這個計劃的人,必須冷靜地看待數十萬人的生死,将這些人的犧牲看作是史書中無關緊要的數字,是曆史前進不得不鋪下的基石。

    更何況,哪怕付出了這個代價,有時曆史也永遠不可能産生第三人。

    也許高麗注定了無法拯救自己,而他們兩人出手,至少可以讓現在的高麗免于戰亂。

     他不知道,讓高麗自己成長為自己的救星,是否是正确的。

     但他選擇相信卓王孫,并和他一起向這個方向努力。

     他不願意跟卓王孫作對——尤其是當這茫茫塵世,卓王孫的盟友卻隻剩下他的時候。

     “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榮幸至極。

     第二天,清商道長跟着郭再佑出城去了。

    他的三十二名弟子跟着他一起走了。

    他走的時候,雨就像是細細的鞭子,抽打着這個城市。

     清商道長堅持走到虛生白月宮之前。

    他将他的道冠放到虛生白月宮前的石階上,砸得粉碎。

     “如果我再次回來的時候,戰争還沒有結束,那麼就将我的頭在這裡砸得粉碎!” 他與三十名弟子昂首出了城。

     這是武當派僅餘的三十三位高手,真武劍法唯一的傳人,昂首出了平壤。

     那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對卓王孫做出的反抗。

     元豪與月寫意也出了城。

    因為元豪并不習慣在城中久居,他惦記着他的部下們。

    月寫意跟着他走了,她要履行自己的職責。

     李舜臣仍被枷鎖在大牢中,任何人都不準探視。

    他的舊部下們已出離憤怒,但懾于卓王孫的威嚴,無人敢抗議。

    他們潛伏着,等待着李舜臣被釋放的那一天。

     車駕再一次從平壤出發,向漢城而去。

     沈唯敬似乎也知道自己上次的表現實在太丢人,此次坐在車裡,不住地向楊逸之保證就算日出之國人抓住他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他也絕不害怕。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特意捋起袖子,露出幹瘦幹瘦的肌肉來。

     楊逸之倒是相信這一點。

     見識過卓王孫的威嚴之後,像沈唯敬這樣貪生怕死的人,一定會拿出全部勇氣來的。

    楊逸之不禁有些擔憂起來。

    像沈唯敬這樣的人,就算能認真談判,又能從平秀吉這樣的枭雄手中談出什麼有利的條件呢? 兩軍交戰,談判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隻要沈唯敬在條約上簽上字,明朝就不能違背。

    否則,将失信于天下,永遠在這場戰争中失去主動。

    而沈唯敬的所作所為,讓楊逸之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他隻希望,卓王孫的判斷是對的。

     車駕仍然走了七天七夜,方才望見漢城的城樓。

     遠遠地,可以看見漢城之外列了很多很多的人。

    沈唯敬深吸了幾口氣,坐直了身體。

    他摸了摸自己胳膊上的肌肉,仿佛是說給自己聽的,又仿佛是說給楊逸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