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柳陌征衫錦帶鈎

關燈
的:“來吧,統統都來吧!” 猛然傳來一陣鼓聲。

    沈唯敬禁不住打了個寒噤。

    剛挺起的瘦胸立即塌了下去。

    他哀怨地看了楊逸之一眼,幾乎就要鑽進車廂裡。

    但見楊逸之面色絲毫不動,想起自己方才說過的話,他又勉強挺起了腰闆,嘟囔道:“來吧,統統都來吧……” 已是毫無底氣。

     随着鼓聲,傳來了一陣絲竹之聲。

    絲竹清揚,水霧和着楊柳清蔭被驅散後,忽然露出一群臉上塗着白色鉛粉的舞姬來。

    她們穿着繡滿櫻花的和服,緩緩地轉動着,無論做什麼舞姿,都像是花樹在生長。

    她們身後,幾百個精壯的漢子赤着上身,排列成整齊的方陣,肅穆地站立着。

    每個人身前,都放着一隻巨大的鼓,鼓上綁着豔麗的紅色綢條。

    這些精赤的漢子臉上塗着各種符号,就像是八十萬天津神同時降凡一般。

     猛然,一聲呼喝,所有的漢子都用力揮起雙手,仿佛層層枯樹,指向蒼天。

     接着,又是一聲呼喝,所有的手一齊重重落下。

    落在鼓上的雨點被震動,蓬然勃發,用力濺在他們身上。

    呼喝聲不斷,鼓槌一下又一下擊發,整座城都仿佛被震動着。

     舞姬們踏着節奏,雙手揚起,模拟着天神種種的動作。

    她們的表情、儀态完全隐藏在那濃重的妝之後,仿佛已不再有生命,隻是一群精緻的玩偶。

     沈唯敬的驚訝漸漸轉為歡喜,因為他發現,這些人是來歡迎他的。

     如此隆重的場景,是來歡迎他的。

     與此同時,一隊隊文官乘着轎子,從城中逶迤而出,當先是日出之國的大名們,以小西行長為首,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大谷吉繼等人列隊而來,後面跟着的是投降的高麗官員們。

    代表不同官銜的旗子幾乎将整座城都蓋住了,而旗子的正中心,正是沈唯敬。

     武将們也都騎着高頭大馬緩緩行出城來。

    他們刻意将所有的武器全都藏了起來,馬前的馬标閃耀着,他們的臉上也都堆滿了笑容。

     沈唯敬驚訝地估計着,似乎整座漢城中所有有頭銜的人,都出動了。

    除了平秀吉。

     這麼大的場面,讓沈唯敬簡直受寵若驚。

    他慌忙滾下車來,一隊隊文官武将們将他簇擁住了,沈唯敬立即迷失在一片“沈大人”“沈大人”的阿谀聲中。

     他臉都樂開了花。

     在一口一個“沈大人”和“大明天朝使節”的贊頌聲中,他的骨頭幾乎都酥了,一路上的盤算全都忘到了腦後。

     舞姬的神樂舞跟力士們的神鼓将沈唯敬一直迎接到漢城中心的行宮中。

    行宮早就張燈結彩,大擺筵席。

    沈唯敬理所當然地被讓到了首席,在一堆怯怯嬌笑的舞姬的侍奉中,他忘乎所以地酒到杯幹,不一會舌頭就大了起來。

     楊逸之的眉頭卻微微皺起。

    很顯然,日出之國用的是攻心之計。

    上次用威吓先寒沈唯敬之膽,這次用阿谀再悅其心。

    剛柔并濟,恩威齊施,就算再精明的人都未必能抵擋得了。

     而沈唯敬,顯然一點都不精明。

     何況,一直沒有出現的平秀吉一定在用化身千億的忍術,在某個角落裡冷冷地注視着沈唯敬,推斷着他的弱點。

     酒過三巡之後,沈唯敬已完全成了倭方的人了,幾乎就要跟着日出之國的舞姬們一齊破口大罵明朝侵略高麗的罪行。

     小西行長笑嘻嘻地托着議和條款走上前來。

     小西行長并非出身于軍事世家,他本是位商人,面團團的,臉上永遠挂着微笑,似乎不會傷害任何人,隻會與人為善。

    見到他的笑容,極少有人能猜到,他是倭軍之中,除了平秀吉外權力最大的人物。

     他算好了此時正是沈唯敬最放松的時候。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無論誰說什麼,沈唯敬都隻會說一個字:好。

     小西行長并不是一個貪心的人,他拟的條款,隻有七條。

     其一,兩國和平起誓,天地為證,不得有變。

    迎明帝公主為日出之國天皇皇後。

     其二,兩國發展勘合貿易,繼續官船商船往來。

     其三,明、日兩國大臣永誓盟好。

     其四,為了國家及百姓生活安甯,應派遣良将。

    大明國将高麗分為八道,京師及其中四道歸還高麗,另外四道割讓于日出之國。

     其五,高麗送儲君至日出之國作為人質。

     其六,交還去年所俘虜的高麗國兩王子及其他高麗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