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暗夜殺機
關燈
小
中
大
員外貴姓?”
煙雲客蹙額,道:“老夫姓沈,小友自去揀馬罷,恕老夫不能奉陪。
” 丁浩心念一轉,開門見山地道:“前輩尊号是‘煙雲客’?” 煙雲客老臉一變,道:“老夫走了眼,小友是武林人?” “末學後進!” “如何稱呼?” “這個……一般同道戲稱小可叫‘酸秀才’!” “酸秀才?老夫看來小友并不酸……” “人人如此稱呼,小可隻好接受了!” “恕老夫失陪,請揀馬罷!” “小可還有句話請教!” 煙雲客老臉又是一變,道:“請教不敢,請說吧?” “大好馬場,因何結束?” “這個……是個人私事,歉難奉告!” “依小可看來,閣下定遭遇了什麼意外……” 煙雲客勃然作色道:“小友的來意并非買馬?” 丁浩一笑道:“确實是為了買馬而來,不過看了這情形,不禁好奇動問而已!” “如此由敝手下吳管事帶小友選馬吧,老夫實在沒空。
” “急着要搬遷?” “這是什麼意思?” “小可有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毛病,請勿怪!” 姓吳的管事似已不耐,大聲道:“朋友,你是買馬還是找碴兒?” 丁浩若無其事地道:“管事的忒也性急!” 煙雲客揚手止住那管事,沉聲問丁浩道:“小友直說來意吧?” “小可想知道究竟!” “無法奉告!” “小可代閣下說了如何?” 煙雲客再重新打量了丁浩一遍,栗聲道:“說吧?” 丁浩悠悠地道:“以閣下的名頭身手,如非碰到非常之事,遇上非常之敵,決不會輕易抛棄大好基業,倉促避秦,對否?” 煙雲客微微一哂道:“這是照常情論斷,老夫尚以為小友另有……” 丁浩一披嘴,打斷了對方的話頭道:“不巧得很,小可昨夜恰從邙山路過……” 說了一半,突然頓住。
煙雲客老臉大變,目射淩芒,下意識地退了兩步,激越地道:“小友看到了什麼?” 丁浩仍好整以暇地道:“看到殺人流血!” “啊!” “同時也看到了一位武林怪傑。
” “誰?” “黑儒!” 黑儒兩字出口,姓吳的管事驚“啊!”出了聲,面色泛了青,看看煙雲客,又看看這自稱酸秀才的藍衫美書生,驚震莫名。
煙雲客額上滲出了汗珠,駭然凝視着丁浩,半晌才道:“小友昨夜在場?” “不錯!” “一切經過都曾目睹?” “對了!” “竟然……沒被黑儒發覺?” “還不至于!” 煙雲客困惑極了,難道這二十左右的少年書生,竟會有不可思義的功力,連武林人視之如鬼神的黑儒都不放在眼中? “小友判斷那黑儒是真是假?” “這話怎麼說?” “當年邙山之後,經多位一門之長共同在場,驗明黑儒業已死亡……” “閣下也在場?” 煙雲客打了一個哆嗦道:“這點老夫不必否認!” 丁浩淡淡地道:“據說,事後清理現場時,卻失去了黑儒的屍體?” 煙雲客拭了拭額汗,怵聲道:“有這回事,但當時一般均推斷屍體是被他的門下或朋友悄悄了!” “如此,小可明告閣下,黑儒沒有死!” “他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才現身?” “這就不得而知了!” “小友的真正來曆到底是什麼?” “人稱酸秀才,餘無奉告!” “來意呢?” “買馬!” “真是如此?” “碰上閣下,是意外,也是巧合。
” “有所指教麼?” 丁浩沉吟了一會道:“閣下不妨安心定居,不必逃避。
” 煙雲客又告激動起來,期期地道:“小友……此言……是什麼意思?” 丁浩正色道:“小可保讓黑儒再不會找上門。
” 煙雲客以惑然的目光望着丁浩,道:“小友以什麼作為保證?” “劍士的人格!” “什麼,劍士的人格?” “對了!” “要老夫以身家性命作賭注?” 丁浩冷冷地道:“閣下這句話,是懷疑小可的人格,當然,初逢乍見,素昧生平,小可在江湖中藉藉無名,自難取信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換了小可,也是一樣……” 話聲中,目光四下掃掠,突然發現廊柱邊靠着一塊光滑平整的石碑,看樣子是拿來作界标用的。
當下心意一動,忽然得計,緩緩拔出長劍…… 煙雲客與那姓吳的管事,不知丁浩拔劍何為,齊做戒備之勢。
丁浩功集劍身,劍尖遙指八尺外的石碑,一縷劍芒,逼射而出,揮動之間,石屆粉飛,劍芒斂處,隻見石碑上現出“酸秀才”三個大字,鐵劃銀鈎,雄渾倉勁,筆筆入石三分。
煙雲客目瞪口張,吳管事卻已驚得呆了。
八尺之遙,以劍芒淩空刻字,而且一筆不苟,這種功力,已到了意動即能傷人之境,如非目睹,誰也不會相信。
丁浩一披嘴,淡淡地道:“如果黑儒降臨,閣下出示此碑,可保萬無一失。
” 這是丁浩臨時想出的一種過場,但卻不由得煙雲客不信,單是以劍芒淩空刻字這一手,便證明了酸秀才是個不可思議的人物。
可是心中疑念未釋,彼此素昧生平,他為什麼要兜攔上這檔子事?心念之間,脫口道: “小友為什麼要對老夫伸援手?” “憑閣下一句話!” “什麼一句話?” “贈馬還連鞍辔!” “老夫本意是整座馬場賤價抛售,不在于一匹馬……” “但這已證明了閣下的為人,重義輕利。
” “過獎了,小可肯賞光舍下……” “不,小可立即要動身!” 煙雲客想了想,突地手指那匹自己的坐騎,道:“老夫以此為奉贈,望小友哂納!” 丁浩倒是一怔,看這匹馬,通體烏黑,油光水滑,沒一根雜毛,四蹄如覆鐘,雄駿已極,配上鮮明的鞍辔,更是不凡。
“君子不奪人之所好,小可隻求一匹能代步足矣!” “這是老夫誠意奉贈,盼小友勿卻。
” “那小可受之有愧了!” “什麼話,區區一匹馬能值幾何。
小友俠肝義膽,慨援伸手,使老夫免于抛家棄業,這份人情大了。
” “好說,适逢其會,也算彼此有緣!” “老夫亟盼小友能有機會到舍間盤桓些時……” “會的,改日當登門造訪。
” 煙雲客親自牽過馬,把馬僵交在丁浩手中,丁浩接過手,再次緻謝,然後拱手作别,上馬疾馳而去。
人似玉,馬如龍。
一路上,行人啧啧稱羨。
丁浩策馬奔向汝州,走的是伊川這一條路。
第二天傍午,到了汝州城。
丁浩匆匆打了尖、上馬直奔城外關帝廟。
善男信女,絡繹于途,證明關帝廟的香火,果然鼎盛。
到了廟前,隻見廣場上盡是人潮,飲食攤、香紙攤、醫蔔星相、買解的、耍猴的、各種江湖玩藝,應有盡有。
丁浩在場邊專設的馬樁上拴好了馬匹,然後擠入人群,溜達巡視,突地,一個布招映入眼廉“半半叟神相”。
丁浩精神陡然大振,隻見一個小布栅上,擺了張白木桌子,桌上一個三腳小鼎,冒着縷縷青煙、紙、筆箋筒,分排左右。
桌後坐着一個道貌岸然的白發老人,身穿黃葛布長衫,頭頂換了個髻,桌子前面擺了把竹椅是給求蔔看相的客人坐的。
丁浩緩緩踱了過去,朝椅上一坐。
半半叟看了丁浩一眼,道:“公子是看相還是問蔔?” “問蔔!” “所問何事?” “尋人!” 半半叟口裡“唔!”了一聲,攤開一張紙,提筆在紙上胡劃了一陣,又捏指子午卯酉地念念有詞。
然後他擡頭道:“所尋是親是友?” “非親非故,是個素昧生平的人!” “噢!……是個什麼樣的人?” 丁浩不由暗覺好笑,率性開門見山地道:“區區要尋的人号稱‘竹林客’!” 半半叟老臉微現驚容,深深掃了丁浩一眼,然後又低頭椎算了一陣,突地一驚桌,沉聲道:“照卦象看來,此人難以尋到。
” “請先生再算算,應該可以找到的!” “老夫的卦一向很準,決無差錯,說尋不到就是尋不到!” “區區不惜代價,一定要找到此人。
” 半半叟佛然不悅道:“老夫照卦而斷,其餘無能為力。
” 丁浩一哂道:“先生,幹脆一句話,請指引‘竹林客’的下落!” “公子怎知老夫準能說出你要找的人下落?” “全知子引介區區來求教先生。
” 半半叟面色一變道:“全知子是誰?” 丁浩莞爾道:“是先生的老友吧?” 半半叟凝望着丁浩,好半晌才開口道:“尋人向東行十裡!” “卦金多少?” “公子所問與衆不同,要五錢足絲紋銀!” “不貴!不貴!” 說着,摸出了一兩銀綻,放在桌上,起身便走。
半半叟大聲道:“不要這許多,還有得找,一半就夠了… 丁浩回頭一笑道:“一半一半,區區還要回來!” 半半叟瞪大了眼,作聲不得。
丁浩故作不知,揚長而去,在廣場人群中兜了一個圈子,又回到攤前,朝椅上一坐,道:“先生,區區問另一半?” 半半叟哈哈一笑道:“有意思,你問什麼另一半?” “東行十裡之後,又如何找法?” “小友找竹林客何為?” “沒什麼,隻是問幾句話。
” “小友該如何稱呼?” “區區人稱‘酸秀才’,初出茅蘆,先生也許沒聽說過。
” “嗯!的确沒聽說過……” “這無關緊要,真佛面前不燒假香,現在清閣下實告竹林客的行蹤!” “小友是問蔔還是……” “區區現在問人。
” “卦象指示東行十裡!” “之後呢?” “之後是小友的事,與老夫無涉了!” “十裡找不到人呢?” “算老夫蔔卦不靈,收招牌!” “好,一句話,回頭見了!” 丁浩起身,供了拱手,來到廣場邊,解下馬匹,正待上馬離去,突見一個儒生打份的老者笑吟吟地朝自己走來。
這老者看樣子已五十過外,一襲青布衫,既髒且破、全是皺褶,當胸還有一個藍色補釘,十分刺眼,一副潦倒之态。
老儒迎着丁浩一揖,道:“兄台請了” 丁浩一怔神,道:“閣下有何見教?” “彼此斯廣一脈,同氣連枝,既有所見,敢不
” 丁浩心念一轉,開門見山地道:“前輩尊号是‘煙雲客’?” 煙雲客老臉一變,道:“老夫走了眼,小友是武林人?” “末學後進!” “如何稱呼?” “這個……一般同道戲稱小可叫‘酸秀才’!” “酸秀才?老夫看來小友并不酸……” “人人如此稱呼,小可隻好接受了!” “恕老夫失陪,請揀馬罷!” “小可還有句話請教!” 煙雲客老臉又是一變,道:“請教不敢,請說吧?” “大好馬場,因何結束?” “這個……是個人私事,歉難奉告!” “依小可看來,閣下定遭遇了什麼意外……” 煙雲客勃然作色道:“小友的來意并非買馬?” 丁浩一笑道:“确實是為了買馬而來,不過看了這情形,不禁好奇動問而已!” “如此由敝手下吳管事帶小友選馬吧,老夫實在沒空。
” “急着要搬遷?” “這是什麼意思?” “小可有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毛病,請勿怪!” 姓吳的管事似已不耐,大聲道:“朋友,你是買馬還是找碴兒?” 丁浩若無其事地道:“管事的忒也性急!” 煙雲客揚手止住那管事,沉聲問丁浩道:“小友直說來意吧?” “小可想知道究竟!” “無法奉告!” “小可代閣下說了如何?” 煙雲客再重新打量了丁浩一遍,栗聲道:“說吧?” 丁浩悠悠地道:“以閣下的名頭身手,如非碰到非常之事,遇上非常之敵,決不會輕易抛棄大好基業,倉促避秦,對否?” 煙雲客微微一哂道:“這是照常情論斷,老夫尚以為小友另有……” 丁浩一披嘴,打斷了對方的話頭道:“不巧得很,小可昨夜恰從邙山路過……” 說了一半,突然頓住。
煙雲客老臉大變,目射淩芒,下意識地退了兩步,激越地道:“小友看到了什麼?” 丁浩仍好整以暇地道:“看到殺人流血!” “啊!” “同時也看到了一位武林怪傑。
” “誰?” “黑儒!” 黑儒兩字出口,姓吳的管事驚“啊!”出了聲,面色泛了青,看看煙雲客,又看看這自稱酸秀才的藍衫美書生,驚震莫名。
煙雲客額上滲出了汗珠,駭然凝視着丁浩,半晌才道:“小友昨夜在場?” “不錯!” “一切經過都曾目睹?” “對了!” “竟然……沒被黑儒發覺?” “還不至于!” 煙雲客困惑極了,難道這二十左右的少年書生,竟會有不可思義的功力,連武林人視之如鬼神的黑儒都不放在眼中? “小友判斷那黑儒是真是假?” “這話怎麼說?” “當年邙山之後,經多位一門之長共同在場,驗明黑儒業已死亡……” “閣下也在場?” 煙雲客打了一個哆嗦道:“這點老夫不必否認!” 丁浩淡淡地道:“據說,事後清理現場時,卻失去了黑儒的屍體?” 煙雲客拭了拭額汗,怵聲道:“有這回事,但當時一般均推斷屍體是被他的門下或朋友悄悄了!” “如此,小可明告閣下,黑儒沒有死!” “他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才現身?” “這就不得而知了!” “小友的真正來曆到底是什麼?” “人稱酸秀才,餘無奉告!” “來意呢?” “買馬!” “真是如此?” “碰上閣下,是意外,也是巧合。
” “有所指教麼?” 丁浩沉吟了一會道:“閣下不妨安心定居,不必逃避。
” 煙雲客又告激動起來,期期地道:“小友……此言……是什麼意思?” 丁浩正色道:“小可保讓黑儒再不會找上門。
” 煙雲客以惑然的目光望着丁浩,道:“小友以什麼作為保證?” “劍士的人格!” “什麼,劍士的人格?” “對了!” “要老夫以身家性命作賭注?” 丁浩冷冷地道:“閣下這句話,是懷疑小可的人格,當然,初逢乍見,素昧生平,小可在江湖中藉藉無名,自難取信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換了小可,也是一樣……” 話聲中,目光四下掃掠,突然發現廊柱邊靠着一塊光滑平整的石碑,看樣子是拿來作界标用的。
當下心意一動,忽然得計,緩緩拔出長劍…… 煙雲客與那姓吳的管事,不知丁浩拔劍何為,齊做戒備之勢。
丁浩功集劍身,劍尖遙指八尺外的石碑,一縷劍芒,逼射而出,揮動之間,石屆粉飛,劍芒斂處,隻見石碑上現出“酸秀才”三個大字,鐵劃銀鈎,雄渾倉勁,筆筆入石三分。
煙雲客目瞪口張,吳管事卻已驚得呆了。
八尺之遙,以劍芒淩空刻字,而且一筆不苟,這種功力,已到了意動即能傷人之境,如非目睹,誰也不會相信。
丁浩一披嘴,淡淡地道:“如果黑儒降臨,閣下出示此碑,可保萬無一失。
” 這是丁浩臨時想出的一種過場,但卻不由得煙雲客不信,單是以劍芒淩空刻字這一手,便證明了酸秀才是個不可思議的人物。
可是心中疑念未釋,彼此素昧生平,他為什麼要兜攔上這檔子事?心念之間,脫口道: “小友為什麼要對老夫伸援手?” “憑閣下一句話!” “什麼一句話?” “贈馬還連鞍辔!” “老夫本意是整座馬場賤價抛售,不在于一匹馬……” “但這已證明了閣下的為人,重義輕利。
” “過獎了,小可肯賞光舍下……” “不,小可立即要動身!” 煙雲客想了想,突地手指那匹自己的坐騎,道:“老夫以此為奉贈,望小友哂納!” 丁浩倒是一怔,看這匹馬,通體烏黑,油光水滑,沒一根雜毛,四蹄如覆鐘,雄駿已極,配上鮮明的鞍辔,更是不凡。
“君子不奪人之所好,小可隻求一匹能代步足矣!” “這是老夫誠意奉贈,盼小友勿卻。
” “那小可受之有愧了!” “什麼話,區區一匹馬能值幾何。
小友俠肝義膽,慨援伸手,使老夫免于抛家棄業,這份人情大了。
” “好說,适逢其會,也算彼此有緣!” “老夫亟盼小友能有機會到舍間盤桓些時……” “會的,改日當登門造訪。
” 煙雲客親自牽過馬,把馬僵交在丁浩手中,丁浩接過手,再次緻謝,然後拱手作别,上馬疾馳而去。
人似玉,馬如龍。
一路上,行人啧啧稱羨。
丁浩策馬奔向汝州,走的是伊川這一條路。
第二天傍午,到了汝州城。
丁浩匆匆打了尖、上馬直奔城外關帝廟。
善男信女,絡繹于途,證明關帝廟的香火,果然鼎盛。
到了廟前,隻見廣場上盡是人潮,飲食攤、香紙攤、醫蔔星相、買解的、耍猴的、各種江湖玩藝,應有盡有。
丁浩在場邊專設的馬樁上拴好了馬匹,然後擠入人群,溜達巡視,突地,一個布招映入眼廉“半半叟神相”。
丁浩精神陡然大振,隻見一個小布栅上,擺了張白木桌子,桌上一個三腳小鼎,冒着縷縷青煙、紙、筆箋筒,分排左右。
桌後坐着一個道貌岸然的白發老人,身穿黃葛布長衫,頭頂換了個髻,桌子前面擺了把竹椅是給求蔔看相的客人坐的。
丁浩緩緩踱了過去,朝椅上一坐。
半半叟看了丁浩一眼,道:“公子是看相還是問蔔?” “問蔔!” “所問何事?” “尋人!” 半半叟口裡“唔!”了一聲,攤開一張紙,提筆在紙上胡劃了一陣,又捏指子午卯酉地念念有詞。
然後他擡頭道:“所尋是親是友?” “非親非故,是個素昧生平的人!” “噢!……是個什麼樣的人?” 丁浩不由暗覺好笑,率性開門見山地道:“區區要尋的人号稱‘竹林客’!” 半半叟老臉微現驚容,深深掃了丁浩一眼,然後又低頭椎算了一陣,突地一驚桌,沉聲道:“照卦象看來,此人難以尋到。
” “請先生再算算,應該可以找到的!” “老夫的卦一向很準,決無差錯,說尋不到就是尋不到!” “區區不惜代價,一定要找到此人。
” 半半叟佛然不悅道:“老夫照卦而斷,其餘無能為力。
” 丁浩一哂道:“先生,幹脆一句話,請指引‘竹林客’的下落!” “公子怎知老夫準能說出你要找的人下落?” “全知子引介區區來求教先生。
” 半半叟面色一變道:“全知子是誰?” 丁浩莞爾道:“是先生的老友吧?” 半半叟凝望着丁浩,好半晌才開口道:“尋人向東行十裡!” “卦金多少?” “公子所問與衆不同,要五錢足絲紋銀!” “不貴!不貴!” 說着,摸出了一兩銀綻,放在桌上,起身便走。
半半叟大聲道:“不要這許多,還有得找,一半就夠了… 丁浩回頭一笑道:“一半一半,區區還要回來!” 半半叟瞪大了眼,作聲不得。
丁浩故作不知,揚長而去,在廣場人群中兜了一個圈子,又回到攤前,朝椅上一坐,道:“先生,區區問另一半?” 半半叟哈哈一笑道:“有意思,你問什麼另一半?” “東行十裡之後,又如何找法?” “小友找竹林客何為?” “沒什麼,隻是問幾句話。
” “小友該如何稱呼?” “區區人稱‘酸秀才’,初出茅蘆,先生也許沒聽說過。
” “嗯!的确沒聽說過……” “這無關緊要,真佛面前不燒假香,現在清閣下實告竹林客的行蹤!” “小友是問蔔還是……” “區區現在問人。
” “卦象指示東行十裡!” “之後呢?” “之後是小友的事,與老夫無涉了!” “十裡找不到人呢?” “算老夫蔔卦不靈,收招牌!” “好,一句話,回頭見了!” 丁浩起身,供了拱手,來到廣場邊,解下馬匹,正待上馬離去,突見一個儒生打份的老者笑吟吟地朝自己走來。
這老者看樣子已五十過外,一襲青布衫,既髒且破、全是皺褶,當胸還有一個藍色補釘,十分刺眼,一副潦倒之态。
老儒迎着丁浩一揖,道:“兄台請了” 丁浩一怔神,道:“閣下有何見教?” “彼此斯廣一脈,同氣連枝,既有所見,敢不